【摘 要】《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本文從女性意識角度出發,結合19世紀英國的社會狀況、婦女地位的分析,描述了伊麗莎白自尊自愛、獨立自主、勇敢理性的性格特征,闡述了伊麗莎白勇敢追求建立在愛情基礎之上的男女平等的婚姻觀的精神,突出了她自尊自信、理性獨立的女性意識。
【關鍵詞】女性意識;《傲慢與偏見》;伊麗莎白
1引言
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以婚姻為主題,采用諷刺幽默的筆法,細致地描繪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鎮中產階級的生活景象。小說的人物刻畫描繪著18、19世紀普通的人生和在平凡生活中各個平庸之人與眾不同的特點。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體現了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勇敢理性的性格特征、獨立的婚姻觀、機智詼諧的人物個性。
2伊麗莎白的女性意識
伊麗莎白是作者的理想化人物,表現出與當時社會美德標準相沖突的性格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勇敢理性的性格特征
伊麗莎白具有獨立的意識,她是一個充滿智慧、幽默、活力,又具有良好教育的女子。
伊麗莎白的勇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她能夠為親人勇敢的付出,當知道姐姐生病時,她心急如焚,決定弄不到車也要去看姐姐,因此步行幾公里去看姐姐。對一位小姐來說,這種行為在當時社會是不可思議的,甚至連她的媽媽也說:“這種泥濘路滑,你竟要走路去!你走到那里你的那種樣子是不能見人的。”[1]但伊麗莎白依然行動,她快步匆匆走過一片又一片田野,心急如焚地越過一道道柵欄,跳過一個個水溝。盡管走的雙足困乏,襪子上濺滿了泥污,但臉上也因走的發熱而容光煥發。
其次,伊麗莎白的勇敢,也體現在她不畏強權,不卑不亢的態度上。當凱瑟琳夫人得知達西傾心于伊麗莎白并和她訂婚,而自己想要女兒和其結成佳偶的愿望落空時,她突然光顧這個平日看不在眼里的班納特家庭,找到伊麗莎白后,凱瑟琳興師問罪,威脅她退出。伊麗莎白并沒有被對方崇高的社會地位和氣勢所嚇倒,面對凱瑟琳夫人的挑釁,她慷慨陳詞:“我與達西先生結婚,并無違反任何這方面的原則啊。至于說到他家人的怨恨和世人的憤怒,如果他家人的怨恨是因為我而引起的,我絲毫不擔憂。再說,世人一般都很有見識,不會看不起他”。她同時義正詞嚴的說明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態度:“我覺得怎樣能給我帶來幸福,我就怎么辦。”[2]她不卑不亢的態度不但捍衛了自己的婚姻,也捍衛了家人的尊嚴。
伊麗莎白這種充滿智慧、幽默、勇敢、不畏強權的女性意識始終是全書的中心和焦點。《傲慢與偏見》的魅力所在緣于成功的人物描寫,小說中的伊麗莎白既聰慧機智,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又不失女性的溫柔細膩。
2.2獨立自主的婚姻觀
對伊麗莎白來說,金錢固然能使她衣食無憂,但她決定不為金錢委曲求全,她理想的婚姻是基于愛情之上的,物質的豐富和金錢的誘惑都不能使她犧牲愛情,也絕不可能以犧牲自尊為代價來接受別人“恩賜”的愛情。她的智慧和理性使達西改掉了性格中的“傲慢”。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的女性人格理想和嶄新的婦女觀。
拒絕家底殷實的柯林斯,就是因為伊麗莎白堅信愛情是婚姻的基礎。作為一個理性的,有著自己婚姻觀念的女子,伊麗莎白并不會拿自己的幸福冒第二次別人求婚的危險。因此,她的拒絕既堅決又得體:“承蒙厚愛,向我求婚,我感到不勝榮幸,再次表示感激,但你要我接受你的求婚,是絕對不可能的。”[3]
達西第一次向伊麗莎白吐露真情時自以為穩操勝券。但對伊麗莎白來說,金錢比愛情蒼白。金錢固然是婚姻生活中的物質基礎,但愛情才是美好婚姻的前提。正是她不貪圖金錢地位和要求平等的婚姻態度贏得了達西先生的賞識和尊敬,后來向伊麗莎白坦言自己是一個從小被寵壞的獨子。他對伊麗莎白發自肺腑的表白更是讓人動容。伊麗莎白后來因和達西的誤會消除,傾慕與他的見識練達,博學多聞,也了解到他天性善良,誠實坦率,為人寬厚,而且對家人和朋友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對達西更為了解之后心生愛慕,領悟到“達西先生無論在性情還是在能力方面,都是那種最適合她的男人”。[4]
伊麗莎白這種敢說敢為,自尊自愛的女性意識,為自己美好的婚姻做主,在真誠相愛的基礎上終成眷屬。她不再是男性世界的陪襯和附庸,而是在智力和精神上表現了高度的自信和獨立不倚,折射出了奧斯丁自身的女性人格理想和嶄新的婦女觀。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態度變化體現了她對尊嚴和追求男女平等的一種女性意識。
2.3機智詼諧的人物個性
詼諧幽默的個性為伊麗莎白的美麗和魅力增添了不少色彩。伊麗莎白的詼諧往往透著睿智,這種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也使整個作品不時閃現出喜劇的味道,不時為故事的發展增添了活力。
伊麗莎白的幽默不是荒誕的戲言,而是婉轉含蓄,充滿機智的。例如,她對自己的好友盧卡斯小姐讓她當眾彈奏鋼琴的要求婉拒時說:“作為朋友,你真是個怪人!—總是讓我當著任何人的面,當著每個人的面,不是彈琴就是唱歌!如果我在音樂方面有虛榮的話,你真是個無價之寶。實際上,我真的很不情愿在那些聽慣了一流演奏家表演的人面前獻丑。”[4]而在魯斯小姐的再三請求下,她又說:“那好吧,既然非要我獻丑不可,那我就得獻了。有一條極好的古老格言,在坐的各位應該都很熟悉—‘省點力氣說話,留著喝涼麥片粥。—好了,我就省著點力氣,留著來唱歌吧。”[5]
簡·奧斯丁認為婦女和男人一樣有智力,有理性。在她的筆下,最優秀的女子比周圍的男人更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女子和男子一樣具有獲得知識的能力。體現了一種詼諧幽默的新女性意識。
3結語
奧斯丁塑造的伊麗莎白,是一個勇敢、獨立、自愛的女子,一個用自己的個性魅力為自己贏得幸福的女子。也是一個勇敢挑戰傳統禮教的女性,她機智靈敏,做事總有自己的原則,不輕易向人妥協尤其是上層階級。作者無論從語言上還是行動上都把這個人物刻畫的鮮活生動,使勇敢獨立,詼諧幽默的伊麗莎白在眾多女性形象中最為光彩照人,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女性形象。
現代女性也應該追求“伊麗莎白”這種勇敢、自愛、用自己的個性魅力贏得幸福的精神。即使在現代社會,男女依舊存在性別差異,女性朋友應該建立自己獨立的人格,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養,擴展充實自己的實踐能力,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不再成為男性的附庸,應該在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的基礎上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大鵬.《簡析<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J].安徽文學,2009.
[2]黃靜.《傲慢與偏見》中女性意識的體現[J].蘭州大學學報,2004.
[3]李英.《<傲慢與偏見>的女性意識評析》[J].時代文學,2010.
[4]吳鵬.《傲慢與偏見》對英國女性影響巨大[J].東方早報,2005.
[5]楊淑麗.《〈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J].安徽文學,2010.
作者簡介:
李曉蕓(1988.5.2~),女,漢,甘肅靜寧,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單位: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