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寧 索志林
摘 要: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是不以營利為目的,旨在服務民眾、參與社區治理、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制動政府職能轉變的民間組織。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但其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諸如社會公信力和認可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以及專業人員的比重較低等一系列問題,需要盡快采取措施加以改進,以使其適應社區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城市社區 非營利組織 人力資源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C9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6(a)-0200-0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社區的非營利組織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以服務大眾為宗旨,在參與社區治理、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制動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但是在取得發展成就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其自身作用的發揮,必須嚴肅對待,認真分析,有效解決。
1 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
1.1 社會公信力和認可度不高
社區雖然不大,卻是整個社會運行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社區的工作十分繁雜,也與每一個社區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公眾對于社區非營利組織的要求與期待很高。然而,在現實當中,社區非營利組織提供的服務與公眾的期望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資金和福利待遇有限,不足以吸引或者留住優秀的專業人才,有時要到勞務市場招募工作人員,且人員缺少系統化的專業教育和培訓,加之有些人認為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內的工作不夠穩定、薪資報酬偏低、社會地位不高,這都導致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招不到足夠數量優秀的員工,招到的多數是兼職人員或者是離退休人員,這對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今后的發展極為不利。
1.2 人員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
隨著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在社區的作用越來越大,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自身也開始注重以能力建設為核心,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內員工的知識結構不合理,組織管理的專業化程度較低,人員流動性大,員工的知識文化水平不高,專業人才比較缺乏,工作缺少創新性等。而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中的志愿者由于是組織的編外人員,很難真正融入到組織中,很難形成一種歸屬感或發自內心的認同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員工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的現狀。
1.3 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由于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主要來自政府的支持、幫助以及社會捐助,數量有限,因此薪酬福利與教育培訓不能夠滿足員工日益多元化的發展需求,未能實現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與員工之間的互動和雙贏。員工的福利待遇較差,影響到人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組織中的優秀人才難以挽留,不容易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改善,組織的工作效率勢必受到消極影響,甚至原本積極參與工作的人員也會失去熱情。
1.4 專業人員的比重較低
我國的大多數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往往經費有限,難以聘請到足夠數量的專職人員和兼職人員,組織的運行更多依賴的是志愿者,但志愿者的分配不平衡。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中從業人員的數量不能滿足社會快速發展對其的需求,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長此以往后果非常嚴重。
2 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2.1 缺乏有效的法制和制度保障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也日漸增多,但是相關的立法進程則比較緩慢,很多相關內容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更談不到形成完善而配套的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員流失的現象比較普遍,社區工作者面對的往往是繁雜的工作和低廉的報酬,但卻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維護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比如社會保障、福利待遇等。這是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不能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的內在原因。
2.2 缺少專業人才和資金投入
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大多缺乏具有專業性的人才,社區工作者中的許多人員都非科班出身,專業化程度較低,對于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的招聘和培訓缺乏規劃性,吸引不到或者留不住優秀的專業人才。部分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員工缺乏歸屬感。此外,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員工的流動性較強,在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的情況下,容易將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看成是一個跳板,導致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不夠高。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來源渠道較為單一,主要包括社會捐助和員工的會費,可供支配的使用資金相對較為缺乏,使得一些好的工作思路和社區項目建設不能夠有效進行。
2.3 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管理專業化程度較低
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很強調對于組織內員工的培訓,使其職員通過培訓獲職業技能的提升,重視對于員工的個人發展需要的遞進性滿足。但是,一些志愿者本身的人力資本儲備不足,缺乏相應的系統性培訓和專業素質。一些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員的年齡結構較大,創新意識不足,面對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殘疾人口、孤兒等弱勢群體和復雜的社區工作,部分員工會出現憑經驗辦事的情況,缺乏有效的專業陪護和心理疏導的訓練。
2.4 缺少人力資源管理的經驗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因素。國外一些國家提出了適合其國家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發展的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和規劃。這種時代發展的趨勢和人才競爭的格局,對于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鑒的成功實踐經驗。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發展的起步晚、發展的時間較短,相關的管理經驗較為缺乏,一些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的管理部門雖然認識到了把精力放在人員管理身上的重要性,但由于在改善措施方面不得要領,在改進措施方面仍十分匱乏,發展的經驗需要一步步不斷探索。
3 完善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
3.1 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須要轉變發展觀念
思想觀念往往是人們行動的先導。隨著時代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嚴峻的挑戰。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不能固步自封,而是應該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適應新形勢下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發展的實踐。隨著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快速發展,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例如,組織內員工的薪酬體制不健全、績效管理難以有效運行、組織員工的專業化程度較低、對組織內員工的激勵機制不足、缺乏對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在發展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直接制約與影響了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進一步發展,這就更加需要政府、社會、非營利組織、公民個人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解決。因此,針對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形成一套有符合本地區自身特色的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建立健全相關的配套制度,完善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志愿者的職業資格制度和績效評估制度,處理好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與信息管理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人力資源管理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和系統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
3.2 為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創造環境
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需要在內部營造公平公正、廉潔守信、團結向上的工作氛圍,在全社會積極倡導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志愿服務精神。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和法規制度建設,為該性質組織的發展提供優良的社會環境,最好讓相關的領域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工作人員的權益提供保障,同時也倡導健康的非營利組織的組織文化,建立完善的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員工的薪酬制度和激勵制度,充分激發員工的工作潛力,促進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員工和志愿者的共同發展進步。
3.3 加強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實踐研究
對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要全面,在加強理論研究的同時也要注重實踐研究,在總結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利用現有的政策和資源,結合我國的國情,借鑒來自新加坡的經驗和其他國家的該性質組織的發展內容,結合人力資源的相關理論知識和現實,促進該性質組織的工作及管理人員水平的不斷提高。應加強該性質組織人員的開發培訓和政府之間的相關組織的人員通信和信息交換,定期交換先進的信息和運營管理經驗,并且互相邀請組織內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進行溝通交流,在教育和培訓方面支持該性質組織的升級和發展。
就目前來看,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自身的制度建設還比較緩慢,多數是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借鑒,缺乏對于自身人力資源管理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對于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志愿者的管理和專業化問題的研究較為薄弱,缺乏實際可行的建議和對策,對于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內員工的激勵機制和績效考核缺乏針對性。因此,我國的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需要積極借鑒國外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有益經驗,通過引入競爭機制、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徹底實現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通過這種轉變促進我國城市社區社區非營利組織發展成為具有正規性、非營利性、自治性、公益性、民間性、志愿性等特征的真正意義上的非營利組織。此外,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方法需要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密切結合起來,注重研究非營利組織員工的素質結構和考核體系建設,建立系統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帶動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員工素質的提高和組織的成熟度,促進我國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相信在中國城鎮化建設、在政府職能轉變、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城市社區社區非營利組織在我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全力幫助下,定會將城市社區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汪力斌,王賀春.中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J].中國農業大學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4(3):57-63.
[2] 譚遠宏,趙家文.我國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探析[J].大眾科技,2006(8):211-213.
[3] 蕭鳴政.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幾個發展方向——基于非營利組織特征的思考[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7 (7):72-74.
[4] 葉臻.基于人性理論的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改革路徑[J].經營管理者,2010(22):94.
[5] 彭秀清.我國非營利組織志愿者激勵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