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濱+黃文福
[摘要]為加快促進黑龍江省商貿流通行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商貿流通行業電子商務應用水平,通過對全省商貿流通行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應用情況進行調研,分析我省商貿流通行業電子商務應用的主要特點,指出商貿流通行業應用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給出商貿流通行業應用電子商務建議措施。
[關鍵詞]黑龍江省;商貿流通;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6-0004-06
[作者簡介]顧曉濱,黑龍江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研究所所長, 研究方向:傳統貿易應用電子商務研究;黃文福,黑龍江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
近年來,傳統商業紛紛擁抱互聯網,聯手電商,線上線下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為加快促進黑龍江省商貿流通行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全省商貿流通行業電子商務應用水平,根據省商務廳《關于開展商貿流通行業電子商務應用情況調研工作的通知》(黑商函〔2015〕635號)文件精神,我們連續兩年對全省商貿流通行業電子商務應用情況進行了調研。目前,促進全省商貿流通行業健康快速發展,黑龍江省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和方案,其中有《黑龍江省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工作方案的通知》(黑政辦發[2016]35號)《黑龍江省“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黑政辦發[2016]103號)。2016年,黑龍江省電商產業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推進工作成效顯著,出現一批省級電子商務應用示范縣、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一、商貿流通行業發展現狀
目前,黑龍江省多種流通形式并存、產業結構優化、市場空間擴大、消費品市場繁榮、信息化應用能力增強,物流業發展空間廣闊。
(一)多種流通形式并存,消費品市場繁榮。近年來,黑龍江省商貿流通行業堅持從實際出發,在確保市場供應的前提下,不斷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大力推進流通現代化,努力繁榮城鄉市場,加快流通領域對外開放,市場體系建設初具規模,新興流通業態得到較快發展。
2015年黑龍江省網絡交易額171174億元,網絡零售額1195億元。哈爾濱市零售網點32028余個,批發網點18525個;齊齊哈爾市批發零售業單位數67014個,住宿和餐飲業單位數17547個;牡丹江市商業網點數量共計58834個,佳木斯市區共有各類商服網點8980個。2016年我省網絡交易額194578億元,全國排名22位,同比增長率13,76%。目前黑龍江省基本形成了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并存,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相結合,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為主體的多層次、多門類、多種經濟成分、多種市場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場格局,商品零售業對社會貢獻突出。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成為亮點。通過引導農業化生產基地、農產品產銷大戶開展電子商務應用,對接淘寶、天貓、京東、一號店、匯通、中國食品商務網等30多家網絡平臺開通特色地方館,逐步構建覆蓋全國的綠色食品線上線下銷售網絡,開展龍江黑木耳、大米、蔬菜、水果、蜂蜜、藍莓等我省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扶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極大提高了黑龍江省特色產品的美譽度和品牌效應。
地方特色館建設情況
平臺名稱開設地方館市(地)、縣名稱
淘寶網(特色中國)12個黑龍江、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大慶、伊春、黑河、大興安嶺、明水、富裕、五常、肇源
京東商城(地方特色館)20個黑龍江、五常、七臺河、黑河、富裕、蘭溪、大慶、克東、尚志、大興安嶺、蘿北玉泉嶺、明水、肇源、樺川、依安、克山、五大連池、肇州、新明水館
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7個哈爾濱、寧安、方正、黑河、樺南、海林、富裕
1號店(特產中國)5個泰來、伊春、五營、東寧、綏濱
(三)自建電商平臺,拓寬經營渠道。為扶持電子商務企業加快發展,實現購物、銷售、繳費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務體驗,我省加大力度推進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和企業自身網站的建設,目前全省自建電商平臺145個。構建了“大有規模、小有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群體。通過自建電子商務平臺的有序運營,涌現了大慶龍泰集團“倉買網”、大慶卓創集團“銷售寶”、牡丹江“中國土特產網”、北大荒“購物網”等一批自建知名電商交易平臺。伊春市現擁有“中國伊春農產品網上大市場、中國伊春網上供銷社、林農產品信息網”、“同城百店”四個自建平臺;黑河市擁有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3家,市級特色區域性農業電商平臺一家;雙鴨山市現有自營電子商務平臺三戶;墾區培育、打造出“北大荒購物網”、“北大荒好特網”、“北大荒易匯網”和“北大荒糧油拍賣網”等4家較為成型的自建現代營銷網絡平臺;塔河縣擁有北極珍品匯和北極村之家2個電商平臺。
目前齊齊哈爾市在阿里淘寶網電商平臺上注冊并進行交易的企業和個體創業者達到6500家,位居全省第四位,累計實現交易額近3億元;消費活躍客戶61萬人。阿里巴巴研究中心2013年發布的電子商務發展百佳縣中,綏芬河市名列18位,網購指數名列第6位,為黑龍江省唯一上榜的“電商百佳縣”。企業通過網絡營銷加大宣傳力度,提升了產品的知名度,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潤。
(四)建設電商產業園,企業集聚效應明顯。截止2016年末,黑龍江省已建成電子商務產業園32個,比上一年增加6個,擁有4個國家級示范基地,入駐電子商務配套企業1368家。通過對接國內外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因地制宜,整合資源,開展電子商務應用創新示范工程,建設一批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產業基地、電商樓宇和電商配套區,形成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完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采用先進技術,創新商業模式,整合各種資源,拓展發展空間,形成了輻射區域大、服務產業能力強的電子商務生態圈。通過具有較強示范作用和推廣價值的企業群體,帶動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五)物流業融合發展,空間廣闊。隨著商品交易市場的不斷融合發展,省內物流企業配送能力得到不斷提升,物流配送體系骨架業已形成。目前商貿物流基本呈現出多節點、扇形分布的總體格局,商業業態豐富,種類齊全。黑龍江省運輸方式包括道路、鐵路、航空、水運、管道等,既有第三方物流服務、多式聯運、通關代理等物流業態,也有商貿、裝備制造業、農產品、快遞、配送等物流種類,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聯邦快遞、宅急送、中遠物流、中外運等紛紛入駐,物流業融合發展,空間廣闊。
省內跨境物流企業依托我省對俄貿易、口岸、航空、鐵路、公路等區位優勢,大力推進對俄跨境物流大通道建設,積極在境外設立海外倉,對俄海外倉建設初具規模。跨境物流配送效率顯著提高。目前黑龍江省5家企業共建對俄跨境海外倉11家,海外倉投資總額3442萬美元,總倉儲面積131萬平方米,2015年總交易額30954萬美元。海外倉設立地點主要分布在遠東地區。海外倉設立方式均為租用已有倉儲設施,經營模式均為提供公共海外倉服務,其中黑河中機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3家海外倉還同時提供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銷售業務。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1積極培育引入對俄跨境電商平臺和服務企業。
2016年哈歐國際貨運班列(哈爾濱-漢堡)合計發運101班列、2474標箱、貨值209億美元,分別比上一年同期增長7178%、9855%和672%。
(六)打造旅游電子商務,推行智慧旅游。各地頗具特色的旅游資源通過電子商務實現了智慧旅游系統聯網,逐步建設旅游地理信息、車輛調度、電子導游、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和門禁系統等,逐步提高智能化水平,提高了經濟效益。
目前牡丹江近 80 家旅行社已全面推行智慧旅游系統聯網。有的企業通過攜程網、去哪網以及美團等平臺開展電子商務活動,逐步建設旅游電子商務平臺,提高智能化水平,為旅游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漠河縣國際會議中心,2015年的網絡訂單超過50%,交易額突破100萬元。大興安嶺地區北極鎮政府出資打造北極村之家電商平臺,致力于服務北極鎮內家庭旅館,為北極鎮特色旅游和農家院宣傳做好服務,并銷售當地特色山產品。通過全面開展電子商務,掛接企業門戶,實現信息共享,智慧旅游拉動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七)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迅猛。通過打造跨境連鎖加工大平臺,為跨境電子商務本地化服務創造了條件。牡丹江市現建有跨境電商產業園、東寧“達俄通-中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達俄通”被列為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電子商務跨境貿易重點項目,已經成為第三方支付、俄境內物流、口岸通關的對俄電子商務綜合性服務平臺,發展潛力巨大。
東寧縣通過推進培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探索建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
牡丹江在俄羅斯投資建設的7個境外園區,其中5個境外工業園區規劃面積為 37 平方公里,2個境外農業園區規劃面積為 20 萬公頃,產品銷售市場開始由俄羅斯向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國家拓展。通過實施境內、境外園區互動,為跨境電子商務的本地化服務創造了條件。
在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方面,電子商務支撐環境建設步伐加快。牡丹江市已有 7 家金融機構 27 家分支機構開通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涉及企業 146 家,境外地域 29個國家(地區)。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已從試點起步階段單一的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逐步發展到涉及服務貿易、轉口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跨境融資、貿易融資等服務貿易及資本項下業務,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商貿流通行業電子商務應用的主要特點
按照“政府推動、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共建機制,加快平臺、信息技術服務、電商運營、物流倉儲、支付、培訓等電子商務環境建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一)商貿流通業不斷嘗試新業態,轉型升級已成業界共識。商貿流通行業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建立高效運行的組織架構,在傳統電商基礎上進一步拓寬了互聯網的營銷渠道。線上互聯網銷售平臺與線下實體銷售網絡,構建了“互聯網+”的新型營銷體系,使黑龍江省百貨、購物中心、大賣場等傳統商業都在商貿流通業應用電子商務亦呈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和重要拉動力量。
齊齊哈爾市重點推進傳統商貿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實現轉型升級,推動企業開展網絡銷售業務。齊齊哈爾市瑞盛食品、華農鶴翔、天錦公司等企業通過線上開通網上商城、微電商,線下在全國各地建設旗艦店、實體店、體驗館的方式,實現線上線下互動銷售。佳木斯市搶抓電商發展先機,重點推進傳統百貨企業電子商務轉型升級,努力擴大網絡銷售,促進銷售額穩定增長。佳木斯蘇寧云商的“蘇寧易購”、大商集團的“天狗網”、大潤發連鎖超市的“飛牛網”等相繼運營,至2016年底,“天狗網”網上銷售將突破億元。蘇寧云商也將實現線上銷售5000萬元以上。“飛牛網”網上銷售同比增長60%以上。訥河市恒陽集團應用電子商務開展網絡銷售,在京東、本來生活網上開設旗艦店,月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漠河縣國際會議中心嘗試在住宿行業開展網絡訂單服務,網絡訂單超過50%,年交易額突破百萬。
(二)形成“政府推動、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共建機制。通過加快平臺、信息技術服務、電商運營、物流倉儲、支付、培訓等電子商務環境建設,形成“政府推動、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共建機制,促進了地方電子商務產業的快速發展。
塔河縣互聯網+創業園由塔河縣政府建設,北極鄂倫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運營。由原工商局五層辦公樓改建成電子商務園、企業園和培訓交流園,將第四小學校園作為物流園區,吸引塔河縣及周邊縣區16家加工型電子商務企業、22家個體網商、2家快遞服務企業和1家代運營企業入駐。
七臺河市電子商務產業園由七臺河市政府委派市商務局負責業態管理,園區運營和公共平臺服務由黑龍江灣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負責。現已入駐電子商務企業35家(含電子商務應用企業),建立了科學合理的市、縣、鄉電商人才分級培訓體系,帶動企業形成“互聯網+流通”應用能力。
大慶電子商務創業示范園區管理單位為大慶電子商務創業示范園區,由薩爾圖區利用原區工商局大樓、原市審計局大樓、原23中學、原市委黨校閑置辦公場所改造建設而成,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米,管理單位為園區內現有電子商務企業50余家。園區積極推動網絡基礎設施和物流配送設施建設,能夠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產業園和集聚效應。
伊春市電子商務產業園管理主體由市商務局牽頭建設,伊春電子商務協會負責運營。通過人才服務、技術服務、信息服務、
培訓服務、綜合服務等,幫助本地企業開拓市場,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哈爾濱華南城管理主體為哈爾濱華南城有限公司,對入駐電子商務企業進行重點扶持,發揮帶動、引領作用,全面提升電子商務服務能力,構建“大有規模、小有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群體。
齊齊哈爾市星光科技園管理主體為齊齊哈爾市星光科技園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通過電商經營主體體系建設,構建了新型的電商營銷渠道體系建設。
(三)積極培育引入對俄跨境電商平臺和服務企業,對俄跨境物流優勢明顯。省內跨境物流企業依托我省對俄貿易、口岸、航空、鐵路、公路等區位優勢,大力推進對俄跨境物流大通道建設,積極在境外設立海外倉,對俄海外倉建設初具規模。2016上半年,全省共計發寄對俄國際郵包43525萬件,同比增長4%,貨重107752噸,同比增長92%。其中,哈爾濱市發寄對俄國際郵政小包36457萬件,綏芬河市通過陸路運輸方式發寄對俄國際郵政包裹6685萬件,黑河市發寄對俄國際郵政小包382萬件。跨境物流配送效率顯著提高。
(四)農業電商發展成效顯著。黑龍江省是我國農業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糧和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糧食產量全國第一,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產量全國領先,加大農產品電商招商引資與合作力度,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潛力巨大。
佳木斯市與京東集團簽訂市級戰略合作協議, 2016年實現縣域電商服務中心全覆蓋,與蘇寧云商簽訂戰略協議,在2016年建立完善線下服務站及物流體系。雙鴨山市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團簽訂了農村淘寶戰略合作協議,選擇集賢縣、寶清縣作為試點縣,啟動實施農村淘寶項目。伊春市成功爭取到淘寶特色中國·伊春館、阿里“滿天星”農產品溯源計劃、淘寶大學培訓基地三個項目落戶伊春,有效引領了全市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綏濱縣和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與“中國網庫”合作,建立了綏濱大米官網,主營綏濱綠色大米,產品進入淘寶網、1號店等平臺上線。上半年,我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牡丹江龍江商貿實業公司、黑龍江易拍農業互聯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大農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大慶卓創多媒體制作有限公司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分別為778億元、561億元、20億元、069億元。
(五)自主品牌意識增強、企業信譽較好。
企業重視電商應用,整合企業資源,集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企業,推進成果轉化,努力做到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開展山特產品企業品牌知名度建設和推廣、在第三方平臺和自建平臺較好的運營,網上銷售規模較大、市場占有率較高、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全省第一個綠色有機食品電商云平臺——齊齊哈爾綠色有機食品館,進行綠色有機食品全國一線城市OTO營銷布局。其創意廣告:金鶴川星座蛋,結合互聯網用戶思維,將齊齊哈爾原產地笨雞蛋包裝成“星座蛋”,提出“愛上他(她),就要愛上他(她)的星座,就每天為他(她)煎一枚早餐星座蛋”的營銷創意。通過塑造品牌、提升品質,整合產品、創新產品、為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鑒作用。
綏濱縣和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與“中國網庫”合作,建立了綏濱大米官網,主營綏濱綠色大米。各地市通過開展龍江黑木耳、大米、蔬菜、水果、蜂蜜、藍莓等我省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及自主品牌建設,極大提高了我省特色產品的美譽度和品牌效應。
(六)電商發展氛圍濃郁,多種形式培養電商人才。
各地通過多樣的研討會、座談會、電商俱樂部、電商講座等活動,加大電子商務人才培育力度,完善電子商務人才培訓機制,帶動企業形成“互聯網+流通”應用能力,營造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為電子商務應用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哈爾濱華南城建有包括網貨展示中心、快遞服務中心、大學生實訓中心、高校實訓創業基地、積極開展電商人才培養,是電商人才培訓基地。
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擁有企業電子商務工作的新思維。積極與百度、阿里巴巴等集團合作,重視在網絡推廣渠道上進行人才培養。
伊春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劃分為青年(大學生)電商創業孵化基地、電子商務培訓(實訓)基地,為當地群眾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
哈爾濱綠色食品電子商務產業園擁有較為完善的電子商務人才培訓機制,全方位無縫隙提供優質服務,實現了經濟效益快速增長。
三、商貿流通行業應用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全省各級商務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在商貿流通企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國內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形勢和發達省市發展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在看到電子商務發展大好形勢的同時,也要正視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從全省來看,哈爾濱、大慶、牡丹江市等省內中心城市電子商務發展較快,哈爾濱、大慶、牡丹江市三個市的電子商務交易額、互聯網網站數量占全省的80%以上,網絡零售店鋪占75%以上。其中哈爾濱市互聯網網站數量、網絡零售店鋪占全省的60%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占75%以上,初步形成了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效應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其它市地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較慢,還沒有形成積極的電商發展氛圍,規模電商企業較少,缺乏規模大、知名度高、能夠引領當地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電商龍頭企業。
(二)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尚需改善。近幾年來,我省相關部門在推進電子商務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指導性文件,對我省電子商務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在電子商務工作中,還存在著市(地)政府、商務部門工作重視不夠、工作落實不到位、工作主動性不強、電商人才缺乏、政策扶持少等問題。推動電子商務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形成一個企業積極應用、百姓熱情參與、社會高度關注的電商發展濃厚氛圍,才能促進我省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
(三)鄉村物流配送基礎薄弱,支撐環境不健全。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物流配套支撐環境的要求較高,高效快捷配送是目前大多數從事電子商務的商貿企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何在提高配送時效和控制配送成本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始終困擾著很多開展零售電子商務業務的企業。目前,大多地市物流企業規模和配套服務能力尚未形成體系,電子商務支撐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是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不夠完善,“城區最后500米”、“農村最后1公里”是制約我省電商發展的主要物流瓶頸。
(四)缺乏品牌化經營策略,長遠規劃不夠。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涉及從利用互聯網瀏覽、收集、發布信息,到建立企業網站,建立信息平臺,實施網上采購,再到建立行業聯合采購平臺,完善自己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等,需要進行長遠規劃,而我省目前大多企業缺乏規模化、品牌化、專業化的經營策略。由于長遠規劃不夠,品牌及產品很難精確定位,常規產品沒有完成銷量的較大積累,新品推廣能力不足,特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沒有重點培育。
(五)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匱乏,制約電商產業發展。調研發現,計劃開展電子商務工作的企業,近80%的企業普遍反映的主要困難就是缺乏電子商務專業人才。近年來,由于競爭激烈,我省商貿流通業人才流失現象嚴重,人才儲備嚴重不足,能夠從事電子商務人才,特別是學歷高、有經驗、懂管理的高端人才嚴重短缺,政府缺少“專家型”管理人才和“智囊團”,企業缺乏高端經營管理人員和專業化運營作業人員。由于我省缺乏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專業社會培訓機構,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滯后,人才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省電商產業的發展。
四、商貿流通行業應用電子商務建議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落地扶持政策。積極扶持電子商務產業,引導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促進各地區傳統商業與互聯網的密切融合,提高積極創新的熱情。政府部門應對商貿流通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加強宏觀規劃和指導,盡快落地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的優惠政策及配套實施意見。建立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統籌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對積極開展電子商務工作的商貿流通企業進行表彰和獎勵,助推我省電子商務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改革原有商業模式,融合線上線下經營策略。
電商競爭的焦點在于購物體驗。在“互聯網+”的浪潮席卷之下,建立新型社區商業模式成為當下流通領域轉型的方向之一。百貨商場、購物中心應圍繞空間、業態、運營和數字營銷四大維度進行創新,通過利用 O2O系統匯集線上線下店鋪及消費者信息,應用大數據來分析與定位針對客戶的精準營銷,實現有效地互動與推送,將高端的電子技術、數字化及移動媒體融為一體,將購物中心轉型為社交平臺,打造多元化的公共空間,增強體驗性,實現智能化的運營模式。通過體驗型、主題型購物中心的本質,提高鮮明的主題設計、通過多元化的互動、個性化的體驗來吸引人流,給消費者帶來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新體驗,做到“1+1>2”,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率,促進經濟全面回升。
(三)整合現有物流力量,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完善的物流體系,一是鼓勵物流公司與批發和零售企業開展合作,一方面可以為批發和零售業的優秀企業做擔保,以企業未來電商業務良好的發展前景來吸引物流公司長期合作;另一方面為物流公司提供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二是投入電子商務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各地市要發揮優勢,整合現有的物流渠道,逐級建立遍布城鄉的網絡物流信息公路,完善農村物流配送系統,推進物流信息化基礎建設,夯實電商應用的基礎環境,為商貿流通企業解決“一公里”物流的瓶頸。
(四)支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擴大綜合性電子商務發展。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示范作用,加大對電子商務重點項目的扶持力度,優化電子商務的發展環境,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協調解決網絡交易與電子認證、在線支付、物流配送等環節的集成應用問題,發展集交易、電子認證、在線支付、物流配送、代理報關、結匯、檢驗檢疫和信用評價于一體的全程電子商務服務,擴大綜合性電子商務發展。
(五)強化服務,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最終是為了轉化為訂單,取得經濟效益,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提供優質的客戶服務,政府要努力提供優良的配套服務和創新的發展氛圍,尤其需要政府發揮指導、協調、規劃、監督等作用。一是加強產品品牌化和標準化服務。為提高產品網上銷售競爭力,需要大力推進產品品牌戰略,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化產品,加快實施產品包裝化、標準化,以消除勞動力成本帶來的價格劣勢。二是做好專業化服務。綜合協調各有關部門向電子商務企業提供IT技術、營銷推廣和政策法規等專業化服務。三是規范市場秩序。切實加強對網上交易商品和服務質量、價格行為的監管,防止惡性競爭;嚴厲打擊依托網絡制售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傳銷、詐騙等行為。四是搭建特色的產品銷售平臺。形成網上產品銷售集群,不同產品相互推廣,相互引流,借助地方特色的影響力推動發展。五是拓展宣傳推廣服務方式。整合各地網站、電視、報紙、微博等宣傳渠道,集中力量進行整體包裝,實現抱團營銷、整體宣傳。
(六)擴大力量,支持社會資本投資電子商務。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初期是最需要扶持的發展時期,因此降低扶持門檻,讓政策扶持達到雪中送炭的效果,而不是錦上添花。一是減免稅費、完善補貼。軟件開發、硬件設施、平臺提點費、宣傳費等電子商務費用對于大部分電商業務剛起步的中小企業來說,壓力較大,需要政府細化補貼,扶持發展。二是金融支持。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推廣面向商貿流通企業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快推進集風險投資、銀行信貸、保險合作等內容的多層次電商金融服務。除鼓勵金融機構、風投等加大對電商投入外,探索通過多元化投資運營方式設立黑龍江省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和風險投資基金,加快建立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體制,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電子商務領域,支持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投資電子商務項目,支持支付機構取得跨境支付資格和企業正常收結匯,推進電子口岸與大型電子商務平臺系統對接,加快促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
(七)深入實施品牌戰略,加大多樣性營銷手段。在電子商務中,品牌戰略是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乃至商品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如果企業能夠有效地實行品牌戰略,將會有力地促進企業的網絡營銷工作,為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一是提高質量。產品質量是實施企業品
牌戰略的立身之本,相關部門可以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為企業產品質量嚴格把關,通過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來取得顧客的青睞,為建立企業品牌打下扎實基礎。二是加強宣傳。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積極為電子商務宣傳造勢,不斷擴大電子商務的影響力。三是鼓勵電子商務企業積極開展商標注冊,大力開展品牌宣傳和營銷,并參與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創建,逐步打造網絡知名品牌。四是誠信經營。倡導企業誠信經營,樹立電子商務在消費者心中的良好形象,提高當地自有平臺和當地特色產品知名度,擴大企業經濟效益。
(八)加大電商人才培養力度,促進互聯網+教育深入開展。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培訓基地、青年(大學生)電商創業孵化基地、電商創客空間,鼓勵我省各類教育機構加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積極探索電子商務人才教育深層次的產學結合模式,加快電子商務建設步伐,積極促進與企業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基地,突破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瓶頸,培養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為社會下崗、待崗人員及在校大學生創業提供穩定的電商環境,踐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而使我省經濟在國際化市場發展的潮流中逐步跟進,占領有利的市場空間和份額,為我省企業走向全國及世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責任編輯:顧曉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