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華
[摘要]現代服務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在“營改增”之前,現代服務業普遍存在重復繳納營業稅的問題,這一問題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阻礙著企業發展。“營改增”政策的出臺,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簡要說明現代服務業“營改增”的意義,分析“營改增”政策對現代服務業的影響,探討相應的應對措施,以促進現代服務業更快更好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現代服務業;稅收負擔
[中圖分類號]F4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6-0147-02
一、現代服務業“營改增”的意義
(一)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現代服務業是指在現代化進程中主要依托信息技術、現代管理理念、現代經營方式和現代組織形式等而發展起來的面向社會的具有高科技知識與技術密集的服務業。它既包括新興服務業,也包括對傳統服務業的技術改革和升級。它主要包括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現代物流業、中介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管理咨詢業、科研和綜合技術服務業、會議展覽、國際商務、旅游業、教育培訓、醫療服務和社會服務等行業。
近年來,各國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其發展水平的高低逐漸成為衡量各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標準。我國也十分重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采取了很多措施促進其發展,“營改增”給我國現代服務業減輕了稅負。近兩年由于供給側改革帶來第三產業占比上升,目前已經超過了50%,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比重占70%以上相比,中國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仍然較低,第三產業具有很大的提升潛力。
(二)“營改增”政策的實施
“營改增”顧名思義就是以往繳納營業稅的企業改繳增值稅,這項稅制改革對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具有重要意義。2012年1月,“營改增”政策首先在上海試點,之后擴展到北京、天津和寧波、廈門、深圳等地。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國“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至此,現行營業稅納稅人全部改為征收增值稅。
(三)現代服務業“營改增”的意義
“營改增”政策對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過去現代服務業企業繳納營業稅,企業經營成本過高、重復納稅等情況阻礙著現代服務業企業的發展。“營改增”政策的實施,能夠消除營業稅導致的重復征稅現象,在一定范圍內減輕了現代服務業的稅收負擔,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空間。同時,相比于營業稅,增值稅能夠更好地促進行業發展中的專業化細分與升級換代,從而提升第三產業的發展。
二、“營改增”對現代服務業的影響
(一)“營改增”對現代服務業的有利影響
1 有利于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一方面,在傳統的服務業中,由于其業務模式、業務內容等原因,重復納稅的問題并不明顯,但隨著現代服務業的不斷發展,業務模式和業務內容逐漸向多元化發展,重復納稅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現代服務業企業在向其他企業或消費者提供業務服務時,其上游企業的營業稅或增值稅得不到相應的抵消,從而引起重復納稅,這一情況加重了現代服務業企業稅收負擔,不利于現代服務業企業的發展。而通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上游企業的增值稅可以抵扣進項稅,避免了現代服務業企業重復征稅問題。另一方面, “營改增”之后,部分企業的稅率看上去是上升了,但增值稅可以抵扣進項稅,加上避免了重復征稅,總體上企業的稅收負擔是減輕的,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說3%的低稅率直接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
2 有利于促進企業健全會計核算制度。“營改增”之前企業繳納營業稅,營業稅的計算比較簡單,營業稅= 營業收入×稅率,用這個公式就能算出稅額了。而增值稅的計算就相對繁瑣一些,增值稅= 銷項稅額- 進項稅額,首先企業要計算出銷項稅額,其次要進行進項稅額的計算和扣除。增值稅的進項稅額扣除很嚴格:一是凡是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法規,其進項稅額一律不得進行抵扣;二是納稅人資料不齊全的,納稅人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虛開的,提供應稅服務中止、折讓、開票有誤等情形存在的,沒有依照規定開出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以上任何情形之一的都不得扣減銷項稅額。
3 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稅收作為宏觀調控手段,能夠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進而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優化。據統計我國2013 年第三產業占GDP 的46.5%,當年世界的平均水平達到了60%,2016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占GDP 的591%,而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則是超過了七成,可見我國的現代服務業水平較低,顯示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究其原因,是因為過去存在重復征稅,企業稅收負擔比較重,有很多企業為了減輕稅收負擔追求“一條龍”,產業鏈拉得太長導致企業管理乏力。“營改增”后進項稅可以抵扣能促使企業放棄本身弱項,專心做好強項,這樣一來產業結構會更加合理科學,生產的每個環節都會更加專業。
(二)“營改增”給現代服務業企業帶來的問題
1 部分企業稅負增加。“營改增”實施后,能避免重復征稅的問題,理論上就起到了降低稅負的作用。但實際落實“營改增”措施的過程中,并沒有有效降低稅負,一是因為個別企業作為一般納稅人的稅率由3%、5%提高到6%、11%、17%,銷項稅提高,能扣除的稅額又少,如交通運輸業和租賃業。二是上游的企業如供應商等無法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進項稅抵扣落實不到位,使企業稅負增加,如很多小微型房企存在難以抵扣的問題,因為增值稅進項稅抵扣要求較高,需要企業具備各類完稅憑證,但由于房地產開發環節多,不太可能收齊所有需要的憑證,扣稅難導致了其稅負的增加。
2 財會人員工作難度加大。企業改征增值稅后,會計科目發生變化,會計核算更加復雜,發票的使用管理變化,企業需要依據實際稅收政策變化來調整財務報表結構,相應的也要改變過去財務分析的方法。對于財會人員來說,工作不再是自己熟悉掌握的營業稅,要去學習掌握比之前工作更加復雜繁瑣的增值稅政策。在進行稅務核算過程中和原來的工作相比,數據量增加,增值稅申報表項目繁多,增值稅申報工作也顯得比較復雜,給財會人員的工作增添了難度和壓力,導致在稅務核算和繳納過程中出現了人為的失誤和錯誤,對企業正常繳稅和國家稅收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3 多檔稅率不利于管控。“營改增”之前營業稅不區分納稅人,按統一稅率進行征稅。“營改增”之后區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稅率增加了兩檔,分別是11%和6%,加上原來的17%、13%和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的3%三擋稅率,導致增值稅稅率趨于多檔化。稅率檔次過多給稅務機關征管工作帶來困擾,比如不同納稅人要分別適用不同稅率,同一納稅人的不同業務也可能要適用不同稅率,很難進行準確劃分。
三、應對“營改增”后現代服務業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一)完善“營改增”后續工作
首先,稅務機關要充分掌握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積極與企業溝通,幫助企業正確看待部分企業稅負增加的現象,讓企業懂得并不是“營改增”的政策不好,只是有些行業由于行業性質導致了這些現象。例如交通運輸業及物流業企業,他們除了運輸工具以外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費,企業不可能每年都進行固定資產更換,當到了更換設備的時候,企業的抵扣稅自然會大幅度增加,從而實現減負。其次,建立與完善財政補償機制,如果是因為稅制改革導致稅負增加,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補貼,幫助企業過渡改革期。再次,面對抵扣難問題,稅務機關應深入了解企業抵扣難的原因,雙方進行協商,降低企業進項抵扣難度。如簽證服務行業,主要成本都無法取得抵扣項,可以適當降低其稅率或給予稅收優惠,企業方面可以延長產業鏈來制造抵扣項。
(二)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營改增”實施后,現代服務業的會計科目有了一定的調整,需要增加未交和應交增值稅二級明細科目以及銷項稅和進項稅三級明細科目,同時也增加了工作的難度和復雜程度。在計算成本時應考慮價稅的分離,以及免稅應稅等方面的問題。因此,企業應當根據新準則、新政策積極對財務人員進行專業能力培訓,企業財會人員
要及時參加“營改增”新稅制改革學習,熟悉“營改增”相
關政策,并及時了解新變化;還要提高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快速適應新變化,提高自身素養和專業能力。
(三)為便于管理減并稅率檔次
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建立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稅收制度。事實上財稅部門已啟動簡并增值稅稅率結構工作,如自2014年7月1日起,將6%和4%的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整為3%、2017年7月1日起,取消13%的增值稅稅率,這些工作為后續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公平企業稅負奠定良好基礎。但增值稅稅率檔次仍然偏多,建議在適當時機將簡并增值稅稅率檔次提上議事日程,保留兩檔稅率,對于國家需要鼓勵扶持的行業通過增值稅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或者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予以調節。
[參考文獻]
[1]桑茜 論“營改增”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8):22-23.
[2]范錳杰,李璐,藍茜 構建促進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J].財會月刊,2016(23):64-68.
[3]周明智 營改增對我國現代服務業的影響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 2015(5):54-55.
(責任編輯:顧曉濱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