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九燕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離岸服務外包成為服務業跨國轉移的一種重要手段。結合福建省離岸外包發展現狀,探析福建省發展離岸服務外包的優勢和劣勢,為福建省離岸服務外包的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福建省;離岸服務外包;服務貿易
[中圖分類號]F7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6-0049-03
一、引言
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貨物貿易發展缺乏動力的背景下,服務外包作為服務貿易的一種新型態,具有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就業機會多等特點,是我國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調整對外經濟貿易結構的一項重要內容。2016年,我國企業簽訂服務外包合同金額為1472.3億美元,執行額1064.6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2.45%和10.11%。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952.6億美元,執行額704.1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9.14%和8.94%;在岸服務外包合同額519.7億美元,執行額360.5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9.07%和12.46%,增速均超過同期全國外貿增速,成為對外貿易及服務貿易中的一大亮點。
服務外包是指企業經營者將企業的非核心業務流程以商業的形式轉移到企業外部完成的經營形式。服務外包主要基于信息網絡技術,通過計算機操作完成,并采用現代通信手段進行交付,使企業通過重組價值鏈、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業務類型上講,服務外包可分為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按照發包方和承包方所在的國家是否相同,服務外包可以分為離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兩種形式。由于離岸外包更能夠充分利用不同國家的資源優勢進行全球化生產,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低的目的,因而成為服務外包的主流形式。在美國管理咨詢公司A.T.Kearney發布的2016年全球離岸服務外包目的地指數排行榜中,印度、中國、馬來西亞位列前三名,可見中國在承接離岸外包的業務中具有一定競爭力。作為東南沿海的貿易大省,如何順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利用自己的優勢有效承接外包業務,成為福建省改善貿易結構的重要方向。
二、福建省離岸服務外包發展現狀分析
(一)規模小、發展快
從表1可以看出,福建省的離岸外包規模呈不斷擴大之勢。2016年,福建省承接離岸服務外包的企業新增122家,同比增長82.09%;新增從業人數30767人,同比增長214.88%;接包合同簽約金額196841.18萬美元,同比增長35.77%;接包合同執行金額172004.71萬美元,同比增長22.31%。但從全國范圍來看,福建省離岸外包的比重和規模都比較小。2016年,福建省離岸外包接包合同簽約額占全國的比重僅為1.8%,接包合同執行額占全國的比重為1.6%。可見,福建省的離岸服務外包依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分布集中
福建省外包企業主要集中在福州的軟件園和廈門的科技園區,以廈門最為突出。2016年廈門市離岸接包合同簽約額達183909.3萬美元,占全省的比重為93%;離岸接包合同執行金額為160344.07萬美元,占全省的比重為93%。在外包業務類型方面,福州市服務外包業務以ITO(信息技術外包)為主,2016年ITO外包執行金額3.13億美元,占全市服務外包執行金額的81.75%,主要包含軟件研發及開發服務和信息系統運營和維護服務。廈門市以業務流程外包(BPO)為主,主要包含企業內部數據庫及供應鏈管理和企業業務流程設計。
三、福建省發展離岸服務外包的優勢與劣勢
(一)優勢
1.區位優勢。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連內陸,與臺灣隔水相望,具有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對臺交往的獨特優勢。海西經濟區建設的契機有助于福建省有效承接臺灣地區的外包業務。另一方面,福建省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主體,靠近東亞、東南亞諸國,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優勢,福建省承接沿線國家外包業務勢必會取得突破。2016年,廈門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服務外包業務執行額2.61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占廈門離岸外包執行總額的16.3%。
2.基礎設施完善。承接離岸外包對交通設施、郵電等基礎設施有較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間,福建省公路累計完成投資3490億元,公路里程達10.46萬公里,基本形成了“三縱六橫”骨架網。鐵路運營里程近3300公里,其中快速鐵路近1570公里。廈門高崎、福州長樂、泉州晉江、武夷山既有機場不斷擴能,廈門港、泉州港、漳州港等港口的吞吐量不斷增加,福建省已經建立了全面的海陸空交通網絡。在電信通訊方面,2015年福建省光纜線路長度達831928萬公里,同比增長12.7%。電信業務總量達848.66億元,同比增長22%,全省互聯網用戶達3963.83萬戶,同比新增104.79萬戶。發達的基礎設施和通信網絡為福建省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提供了基礎。
3.政策優勢。繼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服務外包加快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后,福建省出臺了首個由省級政府印發的服務貿易政策《關于促進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加快發展十二條措施》,指出要從財稅、金融等方面加大對外包產業的支持力度。2016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大對包括服務外包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支持。自2010年廈門市獲批成為第21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以來,廈門市相繼印發了《廈門市服務外包人才計劃暫行辦法》《廈門市進一步促進服務外包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加強了對服務外包產業的人才和資金支持。2016年5月,廈門市首批了7個市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入駐園區的企業除享受企業房租30%的補貼外,還可享受國家、市級服務外包資金政策以及離岸服務外包增值稅零稅率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征收等稅收優惠政策。2016年5月,福州市被列入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同年12月,福州市也出臺了《福州市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對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平臺進行資金支持,最高補助200萬元。
4.人力資源成本低。發包國很看重接包國和地區的人力成本,這也是驅動國際服務外包的重要因素。以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綜合評價基礎數據中的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例來分析福建省的用工成本,2015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63241元、北京113073元、上海109279元、江蘇67200元、浙江677073元、福建59719元、廣東66296元,可見福建省與一線城市以及其他沿海省份相比,人力資源成本相對較低。
(二)劣勢(weakness)
1.現代服務業基礎薄弱。發展服務外包,離不開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作支撐。2015年福建省服務業增加值10796.5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1%,不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也低于沿海發達省份(廣東50.8%、浙江49.8%、江蘇48.6%、山東45.3%)所以第三產業增加值仍有待提高;其次,服務業結構不盡合理。商貿、餐飲、倉儲、郵政等傳統服務業比重較大,而現代物流、金融、科技和咨詢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規模較小,知識密集型的高端服務業尤為薄弱,服務業仍處于較低層次結構水平,服務業附加值率比較低。對于承接國際外包,福建省的服務業發展水平仍然有待加強。
2.外包服務人才儲備不足。隨著外包企業園區的成立,外包企業聚集效應日趨增強,對人才需求也隨之增加。但福建省的外包規模相對較小,高層次人才儲備稍顯不足。據統計,目前福建省的高等院校數量為88所,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等教育畢業人數為19.47萬人;江蘇省高等院校162所,2015年畢業生人數48.41萬人;浙江省高等院校105所,2015年畢業生26.4萬人;廣東省143所,畢業生47.69萬。可見,與其他沿海城市相比,福建省的高層次人才儲備量比較少,這對于知識密集的外包行業來講,無疑是發展的一個瓶頸。
四、福建省發展離岸服務外包的對策
(一)抓住機遇,利用政策優勢,擴大外包規模
目前,福建省外包產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海西經濟區的成立、“一帶一路”政策的落實、福建自由貿易區的開放、福建省的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深化。具體而言,海西經濟區的成立對承接臺灣的二次外包提供了便利。臺灣的服務業相對比較發達,對承接日、美、歐等地區的外包業務具有豐富的經驗,但另一方面臺灣地區的人力成本相對較高。而福建省作為海西經濟區的中心城市,第三產業發展潛力大,成本低,可以彌補臺灣接包的不足。海西經濟區的建立為“臺灣接單,福建服務”外包模式創造了更多的便利條件。利用“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優勢,可以擴大與沿線國家的服務外包交流規模。福建自由貿易區的設立對福建省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提供了便利,福建自由貿易區可以借鑒上海自由貿易區金融離岸外包的發展經驗,提升福建省的金融服務水平。
(二)引進與培育相結合,努力克服人才瓶頸
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政府要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外部引進和內部培育相結合。一方面,政府要為引進人才創造良好的就業和生活環境,加大補貼力度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與當地的高校和培訓機構合作,采用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訂單式培養與非訂單式培養相結合等模式培育適合企業需求的綜合性外包人才。
(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
福建省的服務外包規模較小,大多是百人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在風險承受、資金融資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形成規模優勢,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因此,政府要加大對微小企業稅收以及金融方面的支持。稅收方面,可以從降低中小企業稅率,提供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金融方面,可以鼓勵民間資本對服務外包企業進行風險投資,設立風險專項基金,降低信貸門檻,擴大信貸規模等扶持中小型外包企業,促進福建省服務外包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志蓉,李科.福建自貿區離岸金融發展探索——借鑒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建設經驗[J].海峽科學,2015(5):44-55.
[2]陳燕.發展服務外包:福建的比較優勢與路徑選擇[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1):108-111.
[3]劉麗慧.吉林省離岸服務外包發展問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4]吳幼華.福建省在岸服務外包的發展策略研究[J].閩南師范大學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32-38.
[5]黃斌.閩臺服務外包合作的可行性與經濟效應分析[J].亞太經濟,2014(1):140-144.
[6]周容霞,安增軍.福建省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新態勢與策略[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2010(2):34-37.
(責任編輯: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