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明
[摘 要]民族聲樂是一種重要的表現藝術,民族聲樂教學在其發展過程中面對著不斷的革新和困境,因此怎樣做好民族聲樂教學是一門重要的研究課題。而人才培養著重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的能力,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以云南省作為邊遠地區案例,基于云南省的民族聲樂教學與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對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及其他人才素質進行了研究,旨在提升邊遠地區在該方面的教育水平。
[關鍵詞]邊遠地區;民族;聲樂;教學;人才培養;研究
民族聲樂是一種借助人聲抒發情感和思想的音樂形式,民族聲樂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聲樂教學與其他科目的教學存在較大的差異,通過自學是很難掌握聲樂課程的,因此需要教師進行特殊的指導。而教學的質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存在影響。因此本文就云南省的民族聲樂教學與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作文研究對象,分別從音樂素養、文化素養、心理素養和思想素養四個方面對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了研究。
一、音樂素養
音樂素養是學習聲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養,其內容包括對音樂的樂感、對音調和節奏的把握、以及音樂記憶能力等等,對于學生能否很好的理解和表達音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樂感
樂感指的是學生對于音樂內容和情感的理解與感知能力,樂感好的人能夠更好的掌握音樂的情感和思想,在表演上能夠更好的將情感和思想演繹出來。高水平的樂感通常是經過后天培養而產生的,要想在音樂藝術層面對歌曲的情感內核有更為確的理解和表現,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和鍛煉才可以實現。
2.對音調和節奏的把握
在音樂中,音調和節奏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對于音調和節奏的把握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聲樂的效率。所以對音調和節奏的把握進行專門的培養和鍛煉是極有必要的。
3.音樂記憶
音樂記憶指的是學生通過在學習聲樂中不斷的重復訓練而養成的一種獨特的肢體記憶,良好的音樂記憶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聲樂技巧。
二、文化素養
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不但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文化素養也是必不可少的。歌曲往往是音樂和文學的融合,文化背景是良好的聲樂表演的重要基礎。要想完美的演繹一首歌的情感,則需要理解音樂的內容,并利用已有的文化素養對音樂進行二次創作。
1.理解音樂內容
很好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的重要基礎是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因此要對音樂的內容和背景有著準確的認識,而文學知識的積累對于理解音樂內容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在對歌曲內容的演繹上才能有更好的表現。
2.內容二次創作
歌曲內容的二次創作指的是通過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內涵的分析,借助自身的文學素養和音樂素養,在原本歌曲的音樂風格和藝術形式上對其進行藝術處理,讓歌曲能夠更加貼近歌曲想要表達的精神和文化內核、對歌曲的情感有更準確的演繹。
三、心理素養
對于聲樂演出來說,良好的心理素養能夠幫助演出者克服種種演出心理障礙,在演出中達到最好的狀態,從而對歌曲進行更好的演繹。
1.情感投入
在聲樂演唱中,唯有投入自身的全部情感,將自身帶入到歌曲的情景當中,方可更真實、更有感染力的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從而讓聽眾也能夠很好的了解歌曲情感。可以說,情感的投入是演唱者成功演唱歌曲必不可少的心理素養之一。
2.情感流露
除去情感投入之外,情感的流露也是重要的心理素養之一。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時,對歌曲情感的表達不能過于刻意,相反,歌曲的情感和思想要在演唱的過程中自然的流露出來,在潛移默化中讓觀眾被情緒所感染。只有演唱者將自己的內心和歌曲的情感完全融合,再讓歌曲和自身的情感在不經意間流露,音樂的演唱才能是真實的、有生命力的。
四、思想素養
在學生學習聲樂時,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才可以更高效、更深入的掌握聲樂的知識和技巧,提升聲樂表演的藝術水平。
1.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在各個學科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對于聲樂學習來說更甚。掌握聲樂的理論基礎、演唱技巧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漫長的學習和實踐過程才可以實現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掌握提升自己的聲樂水平。
2.聽從指導
聲樂教學與其他科目的教學存在較大的差異,通過自學是很難掌握聲樂課程的,因此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特殊的指導。學生應當信任教師、聽從教師的指導,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才能夠最高效的掌握聲樂的相關知識,掌握最正確的演唱技巧。
3.夯實基礎
對于聲樂學習來說,夯實基礎,將基本功打扎實是良好演出的基本條件。學生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復的訓練聲樂基本功,急于求成,對基本功的訓練不屑一顧只會導致演唱者對歌曲的情感和思想沒有深入的了解,無法將思想傳達給觀眾。同時,聲樂基礎的訓練還有助于演唱者對嗓子進行鍛煉,有助于提升演唱者對歌曲的駕馭能力。
五、結語
民族聲樂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音樂藝術,民族聲樂教學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改革和演變,因此研究如何良好的開展民族聲樂教學是及其必要的。在聲樂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從音樂素養、文化素養、心理素養和思想素養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在音樂素養上,要注重樂感、音調和節奏感、音樂記憶的培養;在文化素養上,要培養學生理解音樂內容、內容二次創作的能力;在心理素養上,要引導學生注意情感投入、情感流露;在思想素養上,要教導學生持之以恒、聽從指導、夯實基礎、,實現綜合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車紹留,張桂仙.邊遠地區民族聲樂教學與人才培養研究[J].保山師專學報,2007,04:62-65.
[2]茍澤志,許艷,楊春華.邊遠地區師范院校培養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人才的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7,12:53-55.
[3]張桂仙,車紹留.論民族聲樂人才培養觀——聲樂基礎訓練階段教學規律探究[J].藝術教育,2008,06:54-55.
[4]何益民.花鼓戲人才培養模式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藝海,2010,10:72-73.
[5]車紹留,張桂仙.邊疆地區民族聲樂教育與師資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音樂創作,2009,0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