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泓名
人的態度直接影響人的行為,良好的、積極的人生態度,能激發出個人的每一份光和熱,奉獻社會,實現人生的價值!而消極的、錯誤、人生、保守的人生態度則阻礙人的才能發揮,或把人引向歧途。因此,老師們務必好好培養,那么怎樣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呢?
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情況,找出適合的教育方法。中小學各年級中差生居多,這就是現狀,他們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就容易消沉,教師應強化和穩定其積極向上的心理傾向;教師要盡快做好轉化工作,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生好比“憂愁湖”,你若愁,就會被有仇湖淹死,你若笑。“有愁湖”上也會蕩起歡樂的波!……對這方面的教育應貫穿在教學之中,不可掉以輕心。特別利用上學、放學,周末等時間,因勢利導,使今后的教育工作有個好的開端。
其次,培養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充分發揮群體的影響作用,一般說來,個人的太度,要和所屬群體的期望和要求相符。團體規定的規則,往往無形中造成一種壓力,影響同一團體成員的太度,所以,一個好的班集體對每個成員都有教育影響作用,班主任必須加強班集體建設。為此,一方面領導學生制訂班級各種規章制度,用制度管理學生,同時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把管理和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由消極順從到自覺遵守,達到認同和內化的積極狀態。例如:打掃清潔衛生,必須得優,未能得優的必須重掃,既美化了環境,又為班集體榮譽爭了光,以培養學生爭優創優精神,要求學生重做時,要做好思想工作,教育他們,掃地是簡單的勞動,一定要做好!之所以沒有得優,是因為不認真,太度決定一切,使學生認識到,掃地事小,沒做好可重來,但不認真的太度危害大,人生許多過失由此而生,有些過失是不能彌補的,這樣端正學生的認識,培養學生認真踏實的進取態度!此外,要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的各種活動,從中培養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增強班集體的活力。再則,因因材施教,做好個體轉化工作,個人態度也影響群體意識,要使這種相互影響良性化,也必須重視個體意識的轉化,特別是雙差生,教師首先要教育他們樹立信心,不能急躁,端正認識,老師肯定他們的優點,幫助他們訂立低起點,小步伐進取目標,進行鼓勵式的漸進教育,同時,還要糾正在轉化過程中的反復現象,把轉化教育工作經常化、細致化。
總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每個學生并非能達到同一水平,但應要求追求卓越,追求成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以適應當今競爭激烈,發展速度的社會需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