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南
和比較聰明的讀書人相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復雜程度,與市井無異,并無世外桃源,而且還多了些高智商、自負,還有多了個個性化。新生入學,等同于各路“高手”云集,各自帶有過去教育教學的烙印,帶有家庭背景的影子,帶有當地文化的痕跡,他們突然聚到一起,你說不起波瀾是不可能的。既然必會起各種波瀾,就應處變不驚,不必恐慌,要理解到這是正常的事。
可雖說正常,也非得有點提醒交流,才不至于蹉跎歲月,空擲幾年寶貴的時光。
新生入學,都要軍訓。悟性高的同學,他慢慢悟到“向左看齊”和“向右看齊”都是為了向前看,懂得大家齊才是真的齊,所以便要有“看齊”的意識,并要植根于腦海中。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見賢思齊,這和隊列的看齊是一樣的,最終的目的是向前看,一二一,齊步走!我們不少人在生活中或是向左看,或向右看,就缺了個向前看,就不可能大步走,更不會“正步”走了。我們至今也沒見過一個人左看右看能走得了平衡木,能跑得了百米冠軍的。
有了這個“看齊”的意識,有了向前看的意識,你便要悟一悟射擊瞄準的要領,怎么才可“三點成一線”,不要目標分散,要瞄準目標,聚精會神,打好入學新環(huán)境的第一槍。
有的人一進大學沒多久,目標就錯亂了,他們去追“?;ā保蚵牎按浠ā钡那闆r,以便先下手為強,你如若不信,你可問一下孟非。有的認為現在學校已不包分配了,表現好壞無所謂,只要不掛科,應付一下就可以了,整天游來蕩去,不時吼上幾句:啊,青春啊,你在哪里……還有當年的“學霸”,一進大學方知道同學中比自己高分的多得是,于是就跑進沖涼房唱“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等等。
只有那些比較冷靜、沉實的學生,他們會用“偵察兵”的智慧,去打聽同學中哪一個的學習能力很強;哪一位老師學問好,他的課很值一聽;哪個同學為人處世很周全,平衡能力很好;現在國際上有哪幾本書值得參考,國內有哪些學者、專家有什么前沿的發(fā)明創(chuàng)新;在多元文化思潮中我們怎么繼承與發(fā)揚,我們該怎樣有計劃地去積蓄我們的能量。
于是,有了這比較開闊的眼界,我們就要在人生的“拉練”行軍中,怎樣咬著牙,一步步往前走,在途中,幫扶掉隊的人,在途中,給別人一張堅毅果敢的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這些,都需要深刻的去領悟,才能完成長途的跋涉,這不能有粉絲般的造作,必須有鋼一般的信念。
我們在這幾年間要尋找好的老師,好的同學,好的知己,他們很可能是同班同級同專業(yè)的,他們也可以是不同班不同級不同專業(yè)的,只要你虛心請教,誠懇地求學,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被拒絕的,除非你的“姿態(tài)”出了毛病。
我們還要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把宿舍變成一個適合居住,適合學習,適合人性化需求的地方,要衛(wèi)生、干凈、安靜,不要影響別人休息,影響別人學習,影響別人的情緒。如果室友的關系都處理不好,你日后還能處理什么復雜的社會關系呢?怎樣處理出社會后比江河湖海更微妙的關系呢?!這一點務必引起高度的注意,必須訓練好律己與融人的關系。
和聰明人相處,是很難的事,在街道小區(qū),窮鄉(xiāng)僻壤,農村的集市,不少人在心底里都認為自己是聰明的人,何況在大學里呢!他們在心底里認為自己是絕頂聰明的人,有些人并不清楚自己也有幼稚無知的一面,有的人認為傳銷隊伍有“伯樂”有財富,就進入傳銷隊伍,結果誤了自己一生。才智哪里去了?智慧哪里去了?分析判斷力哪去了?沒有多少人會去問這問題,因為他們覺得入了大學就等于是英才。
放下身段,主動扔掉什么“學霸”的面具,主動留意學校的事與社會發(fā)生的事,有問題多向同學請教,向老師請教,向書本請教,然后自己去琢磨,花大力氣把自學與治學、善學弄懂弄清,這才會給你贏得畢業(yè)后長達幾十年的自覺與可持續(xù)。
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這句話很值得我們品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