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
器樂教學是學習音樂的重要藝術實踐,可以豐富、充實學生課內外的音樂教學活動,培養、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能擴大知識的應用范圍,提高學生的識譜、視奏能力,發展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讓眼、耳、口、手等多種器官協調發展,對學生的智力開發起促進作用。器樂教學還可以通過集體的演奏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相配合、遵守紀律的優良品質,樹立集體主義精神。
一、發展器樂教學的重要性
在音樂課堂的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巧妙的配置、展示和使用樂器教學,肯定會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樂器不但可以提升趣味性,還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好,感悟到音樂的魅力。在音樂課堂使用樂器,還可以有效的促進樂理教學、歌唱教學、音樂鑒賞教學等,提升教學質量。
二、依據學生心理特征,培養學習器樂的興趣和習慣
器樂進課堂,下大力氣普及樂器,使每個學生至少能學會一種樂器的演奏。按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普及到提高”的認識規律,我們的主要保障措施為:
1.使學生有充分的學習時間,并明確這一階段器樂教學的要求,比如能即興演奏一般的練習曲及演奏一定難度的獨奏曲,
2.保證第二課堂器樂訓練時間,組建器樂教學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和課余活動輔導員隊伍。不隨意更換活動內容。作為農村學校,我們一直堅持周二、周四下午的訓練活動,
3.創設器樂訓練氛圍。選擇了一些物美價廉、音色好且便于攜帶的樂器,如口琴、器樂、二胡、口風琴等,大力開展器樂普及活動,做到中年級以上學生人手有一件樂器。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樂器演奏輔導。并確保組織、師資、活動時間和活動地點等有關措施的落實。
三、加強器樂教學的建議與策略
在音樂課堂,巧妙的使用小樂器授課,能給學生一定的直觀體驗和感悟,對實現情境化教學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音樂授課需要學生全程的參與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器樂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器樂教學和音樂教學有機的融合起來,還要給學生展示,可以給學生演奏歌曲,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2.強化學生的練習作用,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和方法
音樂樂器的演奏都需要基礎的練習作為基石,在音樂課堂使用器樂授課,需要學生方方面面的注意,均勻的吹奏氣息,恰當準確的嫻熟指法以及良好的口型都是需要學生具備的音樂素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駕馭器樂。
3.開展器樂吹奏技能訓練,提升演奏的效果
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演奏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學生駕馭器樂的演奏,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演奏的好與壞也決定了音樂的表現力,良好的演奏技巧可以讓人們感悟到音樂的美妙,賦予音樂生命力。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練習中,要強化學生手指應變力的訓練。讓學生做好手型準備,強化熱指運動和空指練習,學生隨著老師的口令不斷變換指法,循序漸進地進行開閉。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與表現能力。
4.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自我表現意識
器樂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看到了音樂的表現力,看到老師或者同學的課堂演奏表演,他們的興趣會急劇提升,他們也渴望自己像老師一樣熟練的掌握和運用器樂演奏,那么他們的學習欲望就會得到激發。就會在音樂課堂主動探究和學習,學習的效果就會不斷提升。
5.以情促練,提高技能
要面向全體學生,應將學習樂器作為學習音樂的工具,既要重視基本功訓練,又要防止過分對學生強調技能訓練,應更多的對學生進行音樂表現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欣賞、分析音樂的能力,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識譜視奏能里,培養良好的演奏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用樂器為歌、舞伴奏的能力和合奏能力。
樂器在音樂課堂上的應用不是靜態的擺設,而是需要動起來,讓學生認識、了解和掌握樂器的使用方法,讓他們掌握其中的使用技巧,進而促進他們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促進音樂學習效果的提升。在器樂的教學應用中,一定要強化學生的練習,所謂熟能生巧,只有學生認真的練習,掌握一定的演奏方法,學生學習起來才能事半功倍。
器樂進課堂,是音樂教學的不斷深化,不僅使學生大大提高了審美情操、審美意識,而且潛在的智力因素也不斷得到新的開掘。將器樂引進音樂課堂,能較好地發展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和想象力,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實踐證明,融樂理知識、演奏技能、音樂欣賞為一體的器樂教學,是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的一個重要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