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發展關乎國計民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農民的收入。農田水利工程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業灌溉、抗洪工作的開展情況,更關系到農業生產力及農田使用效率的提升,影響到農業在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情況。信息技術自提出以來,開始應用于各個行業中,更在水利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農田水利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效發揮進行分析,以提升農田灌溉的效率。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技術;生產效率;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2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061
當前,很多地區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開始通過大型機械設備代替人力消耗,但是部分不發達地區仍未對此問題加以重視,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一直不高。就農業工作開展情況而言,水利水電工程的開展情況將直接影響到農田的灌溉、抗洪等工作情況,借助信息管理技術,能夠使傳統的水利工程智能化。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搜集及處理,為農田作業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數據,并預測相關數據,為農業生產工作提供參考。所以,想要保證農業生產中的農作物灌溉、保護,必須提高農田水利利用效率,結合信息技術手段。本文對農田水利工程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1 農田水利信息技術特點
相對于傳統農業管理技術,農田水利信息技術具有智能化信息收集與傳輸、方便用戶體驗、信息數據及時反饋等特點。下面就其具體技術特點進行說明。
1.1 智能化信息搜集、傳輸
相對于傳統農田水利工程,借助農田水利信息的及時管理,可以完成對水源、灌溉作業的全天候監控,并將相關信息整理后進行處理,傳輸至數據庫中。借助智能化信息數據搜集,能夠對農田水利的信息進行匯總,包括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及水利灌溉的頻率等。另外,通過信息反饋,可以為農田后期作業工作的開展加以指導,保證工程作業執行的針對性、有效性,提高工作最大化效率。
1.2 用戶體驗
農田水利信息涉及5個層次,即采集、傳輸、數據、應用、用戶層,前期工作的開展必須借助設備、智能化工具,用戶層測試在基本工作均完成的情況下,服務于農業工作人員。對農田信息的統計,可以為農戶提供更為直觀、準確的數據參考內容,成功規避了傳統農業工作中的片區分散化工作特點。結合農戶體驗工作情況進行分析,信息技術手段的執行農田工作的開展更具針對性、科學性。
1.3 信息及時反饋
農田水利信息管理技術的實施,可以有效地對農業工作的執行情況進行全天候監測,通過信息傳輸及分析,反作用于農田實際作業中。所以,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能夠隨時彌補農田工作的不足,幫助用戶提出應對方案,保證農田工作的進行。
2 農田水利信息管理技術應用分析
農田水利信息管理技術能夠為農業工作人員提供相關信息數據的分析結果,幫助提升了農業作業的效率,并更好地保護了農田、水源。下面就具體應用內容進行分析。
2.1 構建農業配套政策
在農業工作中實施農田水利信息管理技術,能夠將作業工作中的全部信息進行收集并加以整理,最終反饋給農業工作人員。另外,技術的實施能夠規避或降低灌溉及防汛工作執行中的不足。所以,要求基層農業單位在進行農業管理時,還要構建與工作開展實際情況相配套的農業指導對策,來更好地進行農業生產工作的指導,強化農民自身的農業素質及綜合能力。
2.2 打破傳統農業管理方式
雖然農業在我國經濟比例中占據較多,很多地方也在農業種植及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很多的機械化,降低了人力投入,并實現了工作最大化效率。但是,部分地區依舊延續傳統家庭式生產作業,不但無法進行統一的管理,還降低了農業工作的效率。所以,要求基層單位轉變傳統的農業管理方式,建立生產合作小組,結合信息系統的反饋數據進行全面、及時灌溉,提高農田作業效率,并通過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2.3 組建專業農業技術人才隊伍
水利信息管理技術在農業工作中的逐漸實施和推廣應用,系統傳遞及反饋的信息開始變得豐富且多樣化,而一切工作執行的前提都是人員,所以缺乏專業人才進行實施監督及信息解讀,會直接造成信息獲取遺漏的問題。因此,在應用水利信息管理技術的同時,不但要考慮到農業管理措施的完善,還要不斷補充專業人才。另外,專業人才的上崗必須進行專業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崗,以為水利信息管理技術的實現提供人才保障。
3 結語
綜合本文研究內容,農業工作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主要組成部分,傳統農業工作執行中過多地依靠人力完成工作,人員浪費及工作效率不高的問題一直表現明顯。農田水利信息技術的實施,能夠對農田作業及水利灌溉等工作進行全天候監測,通過對信息的傳輸、分析、用戶體驗等,為農業工作的下一步計劃提供參考依據。另外,農田水利信息化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粗放化管理模式,并組建了專業的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實現了農田水利工程的最大化工作效率。同時,農田水利信息技術手段的實現更是農業發展的可持續化需求。
作者簡介:王占杰(1976-),舒蘭市溪河水利管理站,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