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秋
摘 要: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心理、生理都會發生重大變化。雖然初中生會在青春期遇到很多成長、學習問題,但是他們的可塑性很好,只要教師的引導方法與方向是正確的,學生便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而隨著英語這門語言的國際性語言地位的確定,初中英語也成了最重要的教學科目之一,那么,在初中英語課堂中融入生活、生存、生命教育,也成為現代英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對初中英語的“三生”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三生”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態教育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三生”課堂就是要在英語教學中實現“生命化、生活化、生態化”,強調的是教師要將學習的權利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促使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進而構建高效課堂。下面筆者從生活化教學、生命化教學、生態化教學三個層面,討論初中英語“三生”模式的教學策略。
一、實現生活化教學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現生活化教學不僅是構建“三生”模式的需要,也是提高初中生應用英語能力的要求。我國初中生在學英語時遇到的最大問題便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英語,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以漢語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際語言,他們幾乎很少聽到生活中有人說英語,自己也因為害羞、自卑等心理羞于將英語說出口。這就使大多數初中生只會學英語,不會用英語,除了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外,英語似乎變得“一無是處”。因此,教師必須要構建生活化的英語課堂,實現知行統一,使初中生學以致用。在“This is me”一課中,我讓學生帶上自己的照片,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同時,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英語對話練習,他們需要使用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
等多種句型展開對話練習。為了提高他們應用這些英語知識的能力,我還要求學生在談論與本課知識有關系的話題時盡可能使用英語。再如,在“Welcome to our school”一課中,我讓學生以他們實際喜歡的學科,以及他們的學校生活進行英語對話練習。整個對話是以初中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只是用英語來進行表達,所以學生的對話熱情都比較高漲,本節課的教學效率也比較高。不僅如此,我還會常常使用多媒體、投影儀、教學工具等多種途徑為初中生營造生活化的英語學習環境,盡可能讓初中生在生活環境影響下產生主動說英語、主動學英語的欲望。
二、實現生命化教學
現代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終身發展”,轉變了傳統的“雙基”教學,而是將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進行綜合考慮與教學設計,這便與“三生”教學模式中的“生命化”教學相契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懂得尊重每一個初中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初中生都能夠在英語課堂中學到真正所需的知識,也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以最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來參與英語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客觀個體差異,也讓學生在學習中變得更加快樂、自信。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幾乎從不要求所有學生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對其進行適當要求。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在學習英語語法的時候,效率很高,還能夠靈活運用,但總是記不住單詞。于是,我便將單詞教學嵌入到語法教學中,讓他在學語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記住了新單詞。不僅如此,我還教給他一些記憶單詞的技巧來幫助他。一開始,我要求他一天記憶20個單詞,后來慢慢漲到30個、50個……
初中生生活在一個復雜、多變且發展迅速的社會環境中,尤其是大多數初中生都生活在獨生子女家庭中,這就使很多學生過于驕橫、自我等,對生命的敬畏感不強,也不尊重生命。因此,生命化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教學方向便是培養初中生對生命熱愛與尊重的意識。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內容繁多,學生的英語練習冊也含有大量的英語文章,因此,教師便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在講授英語語法、英語句型等基本知識的時候,也要注意滲透生命教育,強化學生對生命的敬畏與渴望。在“Food and lifestyle”一課中,我利用本課課文中Simon的飲食、生活習慣來進行介紹,指出學生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吃油炸、零食等食品,并且用零食代替主食,這不僅可能導致他們發胖,還會使他們營養不良,最終健康亮起紅燈;還有一些學生的三餐不定時吃,總是暴飲暴食,這會導致他們的腸胃承擔著過重的壓力,所以這些孩子們早早患上了胃病。由學生的這些不健康飲食、生活習慣,我再利用課文給學生介紹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健康飲食、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再如,在“Teenage problems”一課中,我利用教材所講述的青少年的成長煩惱,與學生進行了平等溝通,鼓勵學生傾訴自己的煩惱。不僅如此,我還在網絡上找到一些青少年由于不堪重負而誤入歧途的新聞,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讓他們學會釋放自己的
壓力。
三、實現生態化教育
初中生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已經積累了基本的英語知識與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相信初中生能夠學好英語,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學空間與時間,強調“人人參與,人人互助”,讓初中生能夠在整體中獲得進步與提高,構建一個生態化的教與學統一系統。生態化教學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研究指出:“生態課堂是一種把學生、教師、學習內容、方法、環境和學習評價看成一個教學的生態系統,并以此來建立一種整體、多樣、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課堂形式,是一種符合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學習習性的課堂形態。”因此,生態化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究來代替學生的被動接受,在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下,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不斷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中,讓學生獲得可持續性的學習能力,使他們獲得長足發展。在教學中,我通常會利用課前的預習活動、課上的自學活動來讓學生對具體的學習內容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再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合作探究,保證他們的合作、探究、實踐、創新等多種能力都能夠得到鍛煉。如在“Growing up”一課的單詞學習中,我先將5個學生分成一組,然后留出十分鐘的時間,先讓他們在小組內部自行記憶單詞,然后再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檢測與提問,保證學生能夠在小組推動下快速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總而言之,“三生”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教師必須要進行繼續鉆研與總結,保證英語“三生”課堂不脫離英語教學目標的具體方向,為提高初中生在未來進入社會中的競爭力,使其成長為時代所需的創新性、實踐性人才做好充分準備,讓初中生更加健康、自然地成長起來。因此,教師要構建出生態化、生活化、生命化的英語課堂,讓每一個初中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規律與成長需要學好英語,提高他們的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劉良梅.淺析初中英語課如何融入“三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6).
[2]唐彬.“三生”理念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研究:以《人教版新目標七年級英語下冊》為例[J].亞太教育,2015(2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