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蒙晰
摘 要:教學游戲是情景教學的一種形式,它能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其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它能活躍課堂氣氛,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高效地鞏固課堂內容。
關鍵詞:教學游戲;英語課堂;高效鞏固
初中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強。更嚴重的是,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窄、詞匯的積累比較少。如果一味把他們當成冰冷的詞匯、語法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向他們灌輸,則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绕涫窃谔岢刭|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游戲是深受學生歡迎的活動,把游戲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能為英語創造逼真的、富于交際性的語言環境;能為學生提供引人入勝的練習形式;還能滿足旺盛的學習欲望。學生在參與中不知不覺地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教學游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筆者根據教學所見所聞及親身實踐從以下方面初步探討。
一、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期間由于教學要求及學生認知水平,小學英語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大多數學生都是依據自身的興趣來學習。再加上各個學校及地區對于小學英語的重視程度不一,初一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對于老師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剛接觸一個班級的時候,學生和老師,學生之間都不是很熟悉,因此課堂氣氛非常沉悶。問道Who wants to introduce yourself to us?(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自己呀?)只有幾個基礎比較好的同學愿意舉手,比較活躍,其他同學都非常安靜。于是筆者就想到了一個小游戲。把全班分成兩大組,每組各圍成一個圈,從順時針開始做自我介紹 。Im×××./My name is×××.I like×××(reading,playing computer games,traveling,listening to music,dancing...)第一個同學說Im A. I like .... 第二個同學說She/He is A. She/He likes reading. Im B. I like ....第三個同學說 Her/His name is A. She/He likes ....Her/His name is B. He/She likes....Im C.I like...以此類推,所有同學都能很積極地加入到這個活動中。后面的學生通過重復前面同學的名字和愛好來認識同學,前面的學生通過認真聆聽并且在活動過程中幫助他人來認識同學。雖然這個游戲需要一點時間,但是大家都站了起來,圍成一個圈,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模式,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很快就認識了。
二、拓寬參與面,互相幫助
中國有句俗話:“眾人拾柴火焰高”,集體的力量是偉大的。既然要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那每位學生的參與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了,才能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
這是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語法課。語法本身比較枯燥,而且有好多學生都不會,因此通常就只有幾位學生能參與到課堂中。
所以筆者就用了group competition把全班學生按照座位分成六大組。組內討論prepositions of time(in on at)的用法,兩組討論in,兩組討論on ,兩組討論at。開小火車,說出一點得一分。組內同學如果中斷了或者說完了,其他組同學可以進行補充或搶答,答對得兩分。這就需要組內人員的密切合作,組內討論,基礎好的同學把自己所知道的分享給大家,基礎差的同學向自己的同學學習知識,效果也很好。全組的榮譽感要靠每一位同學來爭取,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每一位同學都很努力。在全員的幫助下,連基礎最差的那個同學也說出了一點,使得筆者非常欣慰。后面的
Adverbs of frequency也是采用類似的方法,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來,同學們互相幫助,極大地拓寬了參與面,達到了理想的教學
效果。
三、高效鞏固所學內容
潛心研究教材,把生活中的人與事物融入教材中,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件或人物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熟悉有趣的環境下完成課堂任務,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以下是筆者在聽課中的所見所感。
這是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上課老師選的是上integrated skills。眾所周知integrated skills是一種比較難上的課型,對學生的參與度要求很高,對老師處理教材、各環節過渡的要求都比較高。上課老師把聽力材料處理成一小段一小段,聽一句選一個,大大降低了聽力的難度,為后面的游戲環節打下了基礎。恰巧“奔跑吧!兄弟”熱播,學生也都非常熟悉和喜愛這檔節目。上課的老師就把“奔跑吧!兄弟”和教材結合起來做了一個游戲來幫助學生鞏固“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at the crossing,take the first/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left...”這些指令性短語。整個游戲是這樣的:PPT上呈現一張簡易地圖,鄧超,李晨,陳赫,anglebaby,鄭凱,包貝爾等人處于地圖的不同位置。這時給兩分鐘時間讓學生討論要去抓誰,路線怎樣表達。兩分鐘后學生都非常積極,很快地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注意力也很集中。等學生起來說出路線抓到目標人物后,PPT上就會在這種人物邊上彈出×××is out!學生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住了,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問題。筆者對此受到很大啟迪,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認識到從生活中取材的必要性,認識到課堂中靈活機動地運用教學游戲的高效性。
總之,初中生好奇心和好勝心都很強,游戲活動往往能使他們精力集中、積極思考、樂于表達。他們的聰明才智同時也得到充分發揮,平時學到的知識得到充分運用,英語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梅開祥.淺談游戲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校園英語,20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