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鳳
[摘 要]初中生如何愛上德育課,如何能在興趣中快樂地接受和掌握思想品德的知識,為將來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關鍵詞]初中德育課;優化教學;技巧
教師必須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必須創設活生生的德育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那么,在實現初中德育教學的高效方面,我們到底需要怎么做?
一、樹立新的教材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思品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新的教材觀,可以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適當拓展思品課課程資源,把我們周圍大量鮮活的信息引入思品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拓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程資源,以初中生的生活為基礎,讓學生品德的培養回歸生活,這樣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切實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課程資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拓展出來的課程資源是學生自己的課程資源,他們最愿意參與進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再次,拓展課程資源要關注學生的獨特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著獨特的個性,而即使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也不可能關注到所有的地區、所有的學生,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適當拓展教學內容。當然,拓展思品課課程資源更為重要的是必須時刻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生活“熱點”問題,思品課教師一定要把更多的“熱點材料”拓展到課堂教學中去,平時有一個及時把時事政治內容融入教學中的良好習慣,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關注生活、關注現實、關注科技、關注環保、關注人文,對學生進行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最終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二、轉變觀念,營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和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民主、輕松、和諧的課堂,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有力地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積極地去思考、探索,去獲取知識。如何營造輕松和諧課堂氛圍呢?首先,教師自身要充滿激情,用教學語言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甚至偶爾帶有夸張性的聲音及肢體動作來調節課堂氣氛,一個優秀思品教師的語言就像一個強大的磁場,緊緊地吸住著學生。氣勢浩瀚、激越高昂、豪壯奔放的語言讓學生肅然起敬;措詞優美、情意纏綿、韻味深長的語言使學生注目神往;綺麗灑脫、錯落有致、輕松諧趣的語言讓課堂色彩斑斕,讓學生興趣盎然。其次,我們要善于用掌聲來鼓勵肯定學生的課堂表現,敢于用自己的笑聲來渲染課堂氣氛。本人認為,思品課課堂不能太靜,不必過于擔心課堂的“亂”。教師“一言堂”,學生猶如盛裝知識的容器,這樣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質,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而且教學效果肯定不甚理想。與之相對的是政治課教師如果扮演的是一個“綜藝節目主持人”,那就會想方設法要把觀眾(學生)的熱情調動起來,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這個節目中來,創設形式多樣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去體驗,去感受,去理解。教師始終知道課堂的主角是節目表演者(即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和廣大學生觀眾。為此,這個主持人要隨和、親切、機智、幽默,要始終保持高度的熱情和激情,應做到:如中央臺綜藝節目的主持人朱軍那樣大氣和多才多藝,如李詠那樣輕松和充滿激情,也可像湖南臺汪涵那樣機智隨和,還應有何炅那樣高超的駕馭能力和不失調皮的主持風格。如此,政治課課堂必定彌漫輕松和諧的氛圍,教學效果一定會有質的提高。
三、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創設生活情境。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進一步強調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例如,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一課的引言,以一個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一件事作為場景,并以時間安排上的沖突為切入口――小方怎么辦?引發學生對責任的思考:小方面臨的問題是什么?你認為應該由誰來解決這個問題?為什么?如果你是小方,你會怎樣決定?這樣很快就把學生帶進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每個學生都非常感興趣,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創設的核心是問題情境創設,探索活動總是伴隨問題而進行的,探究式學習也稱為“問題導向式”學習,“問題”往往被視為探究式學習的核心。既然探究式學習是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那么教師就要巧妙地把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情境,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各種問題,創設出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再次,創設視頻情境。視頻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客觀事件,它的生動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學習九年級第八課第一目“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我通過視頻給學生看四幅圖――在生活中,我們可能遇到這樣一些行為:上公交車你推我搡,互不相讓;有人在公共場合因為一點小事大吵大鬧;遇到困難向人求助時,無人理睬;個別人在網絡聊天室里惡意謾罵他人。你是否遭遇過上述經歷?當時的感受如何?視頻情境為學生再現了事實,提供了感性材料,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注意力很集中,學習積極性也很高。這既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智能的發展,便于知識的鞏固,又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第四,創設交流情境。討論、爭論、辯論,有利于創造思維的發展,有利于改變“喂養”式教學格局。因此,在教學中應創設多種形式、多種目標的交流情境,以發展學生的創造個性。尤其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若能組織學生集體合作,則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相互啟發,形成立體、交互的思維網絡,往往會產生1+1>2的效果。
實現初中德育高效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相信只要我們堅持用一顆追求教育理想的恒心去認真對待自己的課堂、自己的學生,就能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得更大的進步,為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