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義
摘 要:閱讀并不僅是對文章的單一閱覽,文章中所表露的精神情感往往能影響人的成長,甚至成為指導人一生行為的準則。閱讀可以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素養。閱讀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更是促進學生強化自身建設的基礎。結合自身的具體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初中現代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理解水平進行探究。
關鍵詞:閱讀;思想;情感;表達
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開展應該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在進行現代文閱讀教學時應當科學、準確地把握好教學的目的和教學的方向,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推動。
一、將閱讀目標和教學目標有機統一起來
很多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存在這樣的問題:為了閱讀而閱讀,閱讀的目的就是認識更多的文字,掌握更多的語言表達。這樣的做法往往導致學生自己既沒有讀出文章的思想,也沒有了解文章的內涵,更不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所在。甚至有的學生還在疑惑為什么要把這篇文章放在自己的課本里。筆者認為閱讀必須要帶著問題進行,在閱讀過程中也要多問自己:“專家學者將這篇文章精選出來的意義是什么?”“文章中都包含哪些內容?”“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境遇和心情?”“通過閱讀讀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只有通過閱讀完成上述問題,才能真正掌握好閱讀的方向,達到閱讀的目標和效果。
二、將作品蘊含的寓意和價值發掘出來
初中現代文可以分為多個種類,但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文章都有著自身的價值,而挖掘出文章中的寓意和價值正是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關鍵所在,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通過現代文的閱讀不僅應當讓學生學會應知應會的生字、詞組、修辭方法、語法等,還應當通過情境的創設和合理的探究讓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思想情感認知。比如,文章的思想表達、精神體現、情感抒發等,從而使學生實現知識學習、能力增長、情感陶冶和價值升華等多個維度的發展與提升。
三、將閱讀主題充分地拓展開來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強化對學生的思路引導和拓展。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有緊扣文章表達的主題、緊跟作者的思想進行閱讀思考,才能實現有效閱讀。在學生自我閱讀中,教師不應過多地表達自身的思想或觀點,讓學生結合自身原有的知識體系對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認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觀點也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并充分結合作者的經歷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對文章的內容、主題和思想進行適度拓展,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閱讀效果。要把握好閱讀的“度”,掌握好閱讀三個層級之間的遞進關系。第一層是理解性,就是要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材料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理解和消化吸收,使學生感知文章大意,把握作品寫作的結構和思路。第二層是創造性,即在理解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充分聯想。從不同的角度對作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不斷完善和深化學生對作品的認知。第三層是評價性,就是要求學生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同時,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教師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提倡他們發表自己或贊同或反對、或贊揚或駁斥的意見觀點和情感認知。
四、將多媒體技術合理地運用起來
當前信息技術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也成為教育教學開展的必備手段,而現代文閱讀教學更是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進行文章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的動圖、音樂、視頻等作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打破以往單一的文本教學模式,將視頻、音樂、圖片等非文本內容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引入課堂,不僅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專注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和意境。同時,在多媒體運用中要把握好“度”,巧妙、恰當的多媒體運用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提供幫助,而過度的使用一方面會造成學生審美的疲勞,影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學生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五彩繽紛的圖片和眼花繚亂的動畫之中,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和把握。多媒體教學與文本教學并不是互相對立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努力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活潑,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閱讀既是學生學習文字、語言等的重要手段,更是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認知、豐富學生情感、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載體。閱讀能為人們開啟一扇豐富多彩、美輪美奐的大門,開啟這座大門,終將獲得無窮的知識和能量。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將閱讀目標和教學目標有機統一起來,將作品蘊含寓意和價值發掘出來,將閱讀主題充分地拓展開來,將多媒體技術合理地運用起來,最終讓學生熱愛閱讀,能夠從閱讀中汲取充足的營養,實現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的鍛造與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鵬.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基本能力及其培養[D].南京師范大學,2010.
[2]石建軍.情境教學在高中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