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寧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政治課程的基本理念有這樣一條概述,“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是課程的核心。”這一句話中有兩個關鍵詞:生活與公民,由此衍生出初中政治課程的三大教育板塊,即個人、社會與國家。主要圍繞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思想教育從以上三個層次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初中政治;理論研究;道德與法治
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型課程。在分析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政治教育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政治?政治的特點有哪些?有了基本概念之后才能對其有全面的思考。
一、政治的概念與特點
1.如何理解政治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政治”一詞,但并不了解它的具體概念。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政治并沒有固定在哪種含義上,用簡單的幾句話去定義政治都是不夠準確全面的。美國政治學家達爾曾說過:確切地說,任何人都能懂一些政治,但政治是格外復雜的事物,很可能還是人類所遇到的最復雜事物之一。如果不具備處理政治復雜性的技能,人們就會草率或過分地簡單化政治,這就是危險。公正地說,我們認為,大多數人確實都把政治簡單化了。因此,作為政治學家或者老師對政治的概念研究不能局限于它的定義,應該從多維度去理解它是什么。
2.政治學科有何特點
政治學科有四大特點:研究對象與范圍具有動態性,會隨著歷史的演變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研究范式具有多元性,它是政治學科的一個基本特征;學科邊界具有開放性,跨學科交流是政治教育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政治學的別國風格,即不同國家的本土特色。
初中思想政治課程主要研究本國的社會道德教育與政治制度,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內容,去除過時的部分。
二、初中政治課程三大板塊
根據初中政治課程的教材大致可以將其內容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個人、社會與國家。具體可以以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對其作用與意義進行闡述。
1.個人思想教育培養
初中生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是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急需老師在思想道德發展路上做出正確的指引和幫助。人教版初中思想道德課程中關于學生個人道德觀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自我認知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要求公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愛國教育使得學生擁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敬業”對于學生來講可以靈活解釋為認真對待學業;誠信與友善則是作為一名初中生最起碼擁有的道德素質。初中生處于人生的叛逆期,心智發育不成熟,極易受外界環境因素的誘導。提高自我認知能力,明確自己的多重身份與責任具有重要意義。
2.社會意識
人是群居性動物,不能孤立存在。古今中外,眾多例子表明脫離社會的人只會倒退,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身心發育。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課程十分重視對學生社會意識的教育。
在社會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對于初中生來說,尚且沒有能力全面認識與做到這八個字的含義,尤其是“法治”思想,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的就是給學生詳細認真地講解它們的含義,幫助學生形成社會意識和正確的法制觀念。學校就像一個小社會,學生不僅扮演一個角色,同時也是學校的公民,同學間的好朋友,老師們的孩子。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與義務,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現。
3.國家政治意識
隨著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發展,各種超國家、跨國界的國際行為主體日益增多,民族、國家在世界政治中處理事務的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國家的主權受到削弱和侵蝕。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國,歷來重視民族教育。在國家層面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但是想要達到這些目標離不開人民的支持,而人民支持國家發展的前提條件是擁有國家意識。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做出貢獻的主體,因而政治教育要從學生抓起。
堅持社會主義不動搖,明確了解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國情,懂得權利與權力的區別和與之相對應的義務,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將政治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處。學生需要做到以上要求,政治老師更需要做到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去完成它。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在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法律意識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老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該對教材內容有透徹的認知與分析,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個人、社會和國家三個方面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其含義細節此處不再贅述,掌握好這三個方面有利于學生政治課程的學習和老師對政治理論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景躍進,張小勁.政治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