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桂麗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因無力償還校園貸款跳樓自殺、“裸條”等新聞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校園貸款憑借“低門檻”的特點迅速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同時,校園代理的宣傳,使得校園貸款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一些校園貸款公司為了拓展自己的業務,故意放寬對于大學生的審核,致使大學生不斷地借款還債,最終陷入網貸黑洞。本文探討了校園貸款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從法制、教育等方面對于校園貸款的規范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校園貸款 低門檻 網貸黑洞 法制 教育
2016年,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利用自己的身份證以及冒用同學身份證,利用校園貸貸款60余萬元,最終因無力償還而自殺身亡。慘劇的發生使校園貸款開始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潛藏在其背后的風險也開始逐漸凸顯。大學生對于日常消費、一些電子產品的購買等消費額超過數千億元,巨大的利益促使各大金融機構紛紛涉足校園貸款,但是,過度追求利益使得很多公司對于盲目進行放貸,最終,由學生家長進行買單,如何正確地對校園貸款進行規范和監督,引導其正常的發展,使人深思。
一、校園貸的興起與發展
2002年,招商銀行開始發行專門針對學生的信用卡,之后,多家銀行也瞄準了這塊蛋糕,紛紛推出相應的業務。大學生這個群體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購買欲相對較強,但是,對于大多數在校大學生來說,都沒有穩定的收入,透支銀行卡的現象便屢見不鮮,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在2009年,各個銀行開始逐漸停止發行針對大學生的信用卡,2009年7月,銀監會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信用卡申請人應當具有固定的工作,或者穩定的收入來源,亦或可靠的還款保障。同時,銀行業余金融機構不得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卡。隨著《通知》的出臺,校園貸款的第一波浪潮退去,開始進入了休眠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上購物更加普及、方便和快捷,同時,對于iphone等高端產品的追逐以及盲目攀比使得大學生的購買需求逐年增加,在這種背景下,已經沉寂許久的校園貸款再次復蘇,2014年,校園貸款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各種不同平臺的校園貸款紛紛涌現,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6年后,由于跳樓、“裸貸”事件的發生,迫于政策和輿論的壓力,許多校園貸款平臺紛紛轉型推出,校園貸款開始進入緩慢發展期。
二、校園貸的發展現狀
目前常見的校園貸款一般有三類:第一類是一些分期購物平臺,這些平臺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如趣分期、任分期等,一些平臺還可以提供少量的現金提現;第二類是一些p2p貸款平臺,如名校貸等;第三類是一些傳統電商推出的分期付款服務,如淘寶提供的螞蟻花唄、京東提供的京東白條。
2014年,在校園貸款發展前期,通過結合電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優勢,分期樂、趣分期、愛學貸等平臺迅速涌現于市場,并于2015年成功進行多輪融資,資本的注入使這些平臺更加穩健地發展,成為校園貸款的巨頭。
在運營模式上,所有的網貸平臺基本上大同小異,上游主要與傳統電商合作,如京東、蘇寧、淘寶等,是校園貸款的使用者能夠方便的進行購物消費;下游主要集中于落地的運營、風險控制以及資金的追償。在資金端,在校園貸款發展前期,各平臺的資金儲備無法滿足學生市場的需求,這個時候,其他P2P平臺是校園貸款的主要資金來源,在發展后期,校園貸款平臺開始自建資金端,自建P2P平臺。
以愛學貸為例,愛學貸與多個國內的一線電商合作,為用戶提供優質的購物體驗;在地推工作方面,愛學貸在每一個學校均配備一個校園經理和愛創人,負責業務的推廣,同時,愛學貸還與多個供貨商達成合作,從源頭降低產品的價格。
三、目前校園貸款的主要問題
(一)利率較高,收費不透明
盡管大部分平臺都在宣傳低利息,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是如此。“裸貸”、“跳樓事件”的發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大部分學生沒有預料到如此高的利息。目前,各校園貸款平臺的利率大多位于10%~20%之間,然而,逾期未還的現象一旦發生,一些平臺就會收取高昂的違約金,比如趣分期的違約金的收取方式為1%/天,這就意味著,如果借款1000元,逾期一個月的違約金就高達300元。在很多不法平臺還需要額外征收服務費、審核費等,如果要貸款一萬元,最終到手的只有七八千元,但是,利息、還款金額還是按照貸款一萬元計算。
(二)放款門檻較低,助長了學生的亂消費
目前,大部分平臺對于客戶的資料審核非常簡單,一般僅僅需要用戶提供身份證號、學生證、照片、學號之類的信息就可以辦理,存在巨大的漏洞。而銀行貸款需要提供身份證、戶口本、收入證明、資信證明等材料,從源頭上降低了濫貸現象。貸款手續過于簡單,才會導致新聞報道所說的盜用別人信息貸款的現象,壞賬率居高不下。同時,學生們能夠足不出戶,在手機上簡單的幾步操作就可以貸款,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亂消費、濫消費現象的發生。盲目追求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高檔奢侈的化妝品,導致學生貸款大大超出學生本人的償還能力,最終陷入以貸還貸的困境。
(三)暴力催收
由于對于放貸的要求較低,因此,校園貸款的逾期率很高,一旦逾期,貸款者本人及其家人、親屬、朋友的手機、電話便會受到狂轟濫炸。另外,一些不法的平臺使用“裸條貸款”,當貸款者發生逾期時,貸款平臺就會將裸照公開傳播,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四、如何正確引導和規范校園貸款的發展
(一)加強監管
國務院、銀監會先后出臺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定,加強對于貸款平臺的監管,同時,對于一些非法的借貸平臺、高利貸、暴力催收等進行監管和治理。2016年8月,銀監會明確提出“停、移、整、教、改”五字方針,各地政府針對該問題也紛紛出臺管理辦法。
(二)加強學生的宣傳教育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所有的貸款終究需要大學生親自去買單。因此,需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之前媒體報道的跳樓自殺的學生,本身就迷戀賭博,加上學校疏于管理,最終導致慘劇的發生,因此,學校要定期開展相應的講座、宣講會,提高學生對于不良貸款平臺的防范意識,同時,家長也要多與孩子溝通,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三)完善征信體系
目前,校園貸款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壞賬率居高不下,很多學生由于無法償還貸款,由于借貸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大學生可以很輕易地從其他平臺借款來還上一個平臺的欠款,結果給都雙方帶來了經濟損失。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征信系統,對于貸款人的信息進行嚴格把關,從源頭杜絕濫貸現象。
(四)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美國一家SoFi金融公司,在大學生借貸方面發展較為成熟。他們的主要業務就是為信用良好的名校學生提供低利率的貸款,在美國,大學生的學費高昂是學生的主要支出,同時,SoFi主要是針對一些名校的商學院的MBA學生和畢業生,有效的規避了風險。同時,SoFi平臺的收費更加透明化,沒有國內這些繁瑣的服務費、審核費等。
五、結語
目前,諸多關于校園貸的新聞不斷曝光,校園貸也逐漸被人們妖魔化,這與校園貸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因此,不能夠片面得全盤否定校園貸,而是要在監管下合理發展,引導其發揮正確的作用。同時,盲目地燒錢在校園貸款市場上跑馬圈地也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建立完備的風險防控體系,并且摒除暴力催收以及高利貸的現象,校園貸平臺才能步入良性發展,真正地為大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王芳.高校消費信貸風險控制——基于P2P網貸平臺的角度[J].科技和產業,2016,(10):130-134.
[2]何啟志,彭明生.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網貸利率特征研究[J].金融研究,2016,(10):95-110.
[3]蔡彧.大學生網貸的現狀及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6,(15):309+311.
[4]謝留枝.如何解決大學生網貸出現的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6,(19):73-74.
[5]陳勝輝.青年在網貸中的主體地位——網貸用戶調查報告[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02):68-72.
作者簡介:王翠(1990-),女,陜西華陰人,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財政與稅收;通訊作者:桂麗(1973-),女,云南個舊人,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財稅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