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戰軍
摘 要:合作共贏是當今的一個國際性話題,只有合作,一個國家才有發展,一個企業才會輝煌,與人合作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必要條件,這個條件應當在學校教育中不斷培養。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目標;合理引導;教學實踐
合作學習是現代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初中課程改革中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已經被廣泛應用,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什么是合作學習呢?所謂合作學習,俠義上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完成共同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動學習,相
互促進,相互提高,相互發展,充分發揮各種層次的學生特長的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探究學習不僅能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還能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實踐證明,通過以下幾種途徑能很好地達到滿意的效果。
一、合理分組,提高實效
班內學生知識、能力等參差不齊,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就要盡可能地照顧各個層次學生的知識要求,實現取長補短,既然是合作學習,就要起到引導交流的作用,在合作中使觀點更加準確,更加完善,所以合理分組是關鍵。小組中優、中、差都要占一定的比例,5~6人一組比較合適,小組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都能實現各自的學習目標,也實現了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效果實現了高效。這樣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不同層次的提高,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和需要。
二、把握難度,掌握梯度
既然合作學習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途徑,那么學習的內容既要有基礎性,又要有拓展性;既要使學困生吃飽,又要使優秀生吃好。所以教學內容既要有一定的難度,鍛煉好學生的思維,又要有一定的梯度,這樣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使學困生能領會,中游學生能進行深層次理解、領會,優秀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拓展,還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討論價值,花
費時間還不能太多,否則,課堂上轟轟烈烈,熱熱鬧鬧,課堂上成了優秀生表演的舞臺,學困生變成了默默無聞的觀眾,學生收獲少之又少,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更不能實現能力的提高,這樣的合作探究學習方法也就無法體現新課改的目標和意義了。因為學生要求學習有用的數學,人人必備的數學,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只有體現這一目標才算是有效的教學法,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恰恰達到了這一目標。
三、合理引導,實現目標
在合作學習中,遇到小組討論偏離中心或者對問題無法提出見解時,此時,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就要及時作合理引導,當然,對合作學習小組得出的結論中不足的地方,教師還要引導予以補充和完善,否則,在合作學習中遇到困難而得不到幫助時,學生會對求知結果望而不提,也會失去探討的興趣或者形成一個不完整的結論,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更談不上實現教學目標了。所以,教師扮演向導這一角色的好與壞,將決定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敗。
四、激勵評價,相互結合
把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教學時教師往往把評價和獎賞過多地放在小組的整體
上,而忽略了個體的發展,特別是小組內的學困生,不利于調動小組每一名成員的學習積極性。怎樣的評價才合理有效呢?我認為,評價和激勵相結合,組內成員根據表現相互打分,教師要特別關注組內優秀生對學困生的幫扶情況,既要對學困生的幫扶情況予以評價,還要對學困生自身的點滴進步予以表揚,促進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期末時,把期末成績與組內的課堂評價相結合,作為學期末的最終成績,特別是對小組內的學困生的評價要適當降低標準,盡可能以引導、激勵為前提,使得小組成員都能達到教學目標。用這種形式激勵學生合作學習和競爭學習的欲望是非常有效的。其次是優秀小組示范,個別輔導,先對組內學生逐個評價,最后評價時強調小組的整體成績,每次成績的取得是組內各個成員合作的結果,個人再優秀,若不善于和同學交流,就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教學實踐證明,凡是小組成員能進行較好地分工協作的,就
能較好地完成任務,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在不斷的合作探究與交流中,既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增長了見識,欣賞了小組成員的特長,起到了一個引領作用,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了同學之間純潔的友誼,實現了合作共贏及合作意識的增強和合作能力的提高,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和適應社會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新目標下的教學強調教法和學法的多樣性,即學習的實踐性、互動性、多樣性,而合作學習能全面反映這一要求,共同學習,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要更好地推廣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徐祗林.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5(29).
[2]覃祥方.淺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J].中學教學參考,2015(1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