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分析國家主義、自由主義各自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優缺點,為我國的改革路徑提供一個參考。
【關鍵詞】國家主義 自由主義 路徑選擇
一、西方國家的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學,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1]。雖然西方自由主義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變化,但其核心思想還是以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以保障少數人的權利。西方自由主義包括很多方面,在這里主要闡述經濟自由、民主自由。
(一)經濟自由
經濟自由主義被認為是一種提倡自由市場機制、反對政府干預的思想主張和政策體系[2]。市場是決定資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方式,經濟由市場來決定,不受政府的干預是實現資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亞當斯密經濟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反對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干預[3]。西方自由主義發展到現在,雖然在經濟上沒有完全的由市場來決定,政府還是給予一定程度上的干預,但是相對于我國的市場經濟來說,西方國家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遠遠低于我國對市場的干預。
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相信大家都比較清楚事情的原委,試想一下,假如當時的次貸危機發生地不是在美國,而是發生在中國,那么會產生次貸危機或是由此引發更嚴重的金融危機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對比現在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其實和美國2001年到2006年的一路飆升差不多,都是存在大量的房產泡沫,美國的房產泡沫從產生到破滅只是短短的5年的時間,而中國的房產泡沫至今都還沒有破滅,為什么?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給予了房地產行業很大的干預。都知道,在我國,房子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雖說現在中國的房產存在大量的泡沫,房產普遍虛高,但是與其比起房產破產,我想中國的百姓更愿意選擇過高的房價,政府也不希望看到房產的倒閉。中國的經濟一路上升,中國政府是絕不可能讓經濟出現危機,我想這也是中國房產還沒有破產的原因。這當中也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十分強大的中央集權決策力。
(二)民主自由
西方自由主義下民主自由不是無限度的自由,不受任何管制和約束。在能夠保證能夠自由的前提下,民眾通過合意推舉出強大的公權力聯合體,以政府或國家形勢出現,來保證自然狀態下自由的維持。而維系的手段即是法律。因此西方國家的自由主義是在能夠遵守法律的情況下被賦予的自由。
雖然西方國家的自由是在遵守法律的條件實行的自由,但是在西方實行自由主義的國家,國家或是政府更加的尊重民主。西方的這種貌似更加尊重民主的制度也有其利弊。
前段時間討論的沸沸揚揚的英國脫歐事件。英國國家為了尊重民主,讓其公民自由的投票選擇是否脫歐。投票結束不到兩天,首相就表態要辭職,繼任首相的熱門人選也說不急于談判脫歐。更戲劇性的是,全英已經有100多萬人申請重新公投。看起來,這場公投更像一場鬧劇。
是否留在歐盟,是一個專業的經濟學博弈問題,需要專業技能,需要大量的一手數據,需要科學的專業分析,這些不是普通民眾能做到的事。大部分的普通民眾畢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不能做出專業的判斷,他們的決定會很大程度的受到周圍人的影響或者左右,舉個例子,你能讓全民公投是否給一個腦瘤病人做開顱手術嗎?顯然不能,因為民眾大部分不是醫學專業,也不了解這個病人的實際情況,也無專業能力來做這事。
二、福利主義
一談到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福利制度,特別是西方國家“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人們就驚慕不已。誠然資本主義國家的福利制度極大的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穩定,給以國家的公民一個舒適和安逸的生活,那里生活的人幸福指數很高。但是在這種高福利的背后,也存在很多的隱患。
(一)觀念危機
由于福利制度給人們提供了比較全面的服務,一些人寧肯靠國家補助過日子也不愿意努力尋找工作,滋長了懶惰和不思進取的思想。我們要承認一點,人是生長在社會中的人,會極大的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一旦你身邊的人都是懶洋洋的,不去工作,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也會慢慢的滋生出懶惰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會使國家國民的觀念受到嚴重影響。
(二)財政危機
當代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危機最集中地體現為國家財政的危機。高福利制度需要雄厚的國家財政作為支撐。并且國家財政具有剛性,其規模可以不斷擴大,但要縮小已達規模,理論上可行,實行上極難。國家在給予國民高福利的保障時,若本國政府財富的增長速度保障不了給予的福利,就極可能產生財政危機。
從實行高福利國家產生弊端來看,個人認為,國家給予人民高福利固然是好事,但一定要適度,要在與國家自身實力相匹配的情況下給予福利。我們要擴大給予人民高福利,但是要杜絕福利主義。
三、國家主義
國家主義與自由主義是現在最流行的兩種體制。社會發展到今天來說,其實沒有存在絕對的國家主義與自由主義,只是實行國家主義制度國家相對于實行自由主義制度國家表現為政府干預多,中央集權決策力更強。
從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而中國在眾國之前率先走出經融危機,擺脫經濟低迷看,正是我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基礎貨幣來救市的結果,這種采用大規模基礎貨幣救市的決定也正是我國中央高度集權的表現,靠著中央政府高度集權,中國經濟率先走出低迷,奔向正軌。這在西方實行自由主義的國家,政府不主動干預經濟,讓其按照市場規律來發展,經濟要在一兩年內復蘇,這恐怕是很難做到。而在中國,在國家實現國家主義,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很大,一旦經濟出現問題,由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就會迅速的做出調整。這也是實行國家主義制度國家的一個有利之處,在遇到問題或者是困難時候,國家可以先把力量集中起來,解決主要矛盾。但是這種制度下,政府往往會表現得太過強勢,在市場經濟中干預太多,讓市場偏離了正常軌跡,扭曲市場。
四、中國改革的路徑選擇
通過以上對自由主義、福利主義以及國家主義的分析,個人認為,我國改革的路徑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堅決抵制福利主義
這里所說的抵制福利主義不是說要完全的杜絕福利,不給老百姓福利,而是應當量力而行,最好在保障民眾基本生活的基礎之上,能夠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激發民眾的創富潛力。只有蛋糕做大了,才不至于坐吃山空。
(二)破除行政壟斷
行政壟斷一直是我國的一個“特色”,雖然現在政府也逐漸的嘗試著破除行政壟斷,但是其效果微乎其微。行政壟斷是從我國古代一直存在的問題,所以改革也是很艱難的。但是我們要繼續發展,要發展得更好,就必須要進行改革,用習總書記的話說,我們必須要敢啃“硬骨頭”,把行政壟斷改革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4,(09).
[2]劉燦《經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一個基于經濟思想史的理論回顧》2009.
[3]顧鈺民《新自由主義與中國改革的路徑選擇》.
作者簡介:李鴻(1991-),男,白族,云南大理人,就讀于云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