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教學發(fā)展趨勢。初中語文寫作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情景教學模式作為當今教育領域中的主流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寫作教學質量。主要從初中寫作教學出發(fā),探究情景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情景教學模式;語文寫作教學;教學質量;生活實際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情景教學模式的應用范圍愈加廣泛。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常不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的寫作素材也非常局限,無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但在情景教學模式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由于初中學生心智正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思維跳躍性相對較強,但邏輯性思維相對較差,對于事物也是三分鐘熱度,因此,在開展情景教學中,教師必須基于學生的心智特點或興趣愛好,合理設置情景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寫作學習中,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一、情景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必須要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才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有東西可寫。通過開展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融入情景之中或在情景中進行表演,并配合教師的引導,從而加深學生對寫作內容的理解深度。情景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寫作中的應用主要是采用結合生活實際的方式得以實現。
1.加強情景教學內容與寫作教學間的聯系
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采用情景教學模式,拉近情景內容與寫作內容之間的聯系,從而加深學生對寫作知識的理解深度。對于初中生來說,我們可以采用情景表演,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情景當中。通過采用情景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情景內容來梳理寫作中的邏輯關系,使學生對寫作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于寫作中的事件、人物性格、心態(tài)變化了解得更加到位,并在具體的寫作中對人物性格、事物發(fā)展描繪得更加得心應手。通過情景再現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情景表演,能夠豐富學生的寫作思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活動完畢之后,教師需要對情景表演內容進行歸納與總結,從而提煉出精華部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加強情景模式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構建情景教學模式,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興趣愛好來選擇情景內容,讓學生投身到熟悉的學習背景當中去,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從本質上來說,情景教學模式就是通過真實的生活情景來還原某些場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天馬行空,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使學生的跳躍性思維能夠應用在寫作當中去,并表達情景中的內容。由此可見,在情景教學模式中,需要重點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擺脫教師自身對教學場景設計的局限性,讓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情景體驗。
再者,教材文章同樣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主要渠道,例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情景模式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了解或想象,并通過設置春天的情景加深學生直觀體驗。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互動、探究,讓學生表述自己理想中春天的樣子,之后進入隨堂練習階段,通過趁熱打鐵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二、在寫作過程中融入情景體驗
情景體驗能夠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景體驗中積累新的寫作素材,讓學生能夠切實表達自身的想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通過在情景體驗模式中融入寫作教學內容,通過知識應用的方法來結合情景內容。此外,當今初中教育習慣利用多媒體設備,但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必須應用得當,避免情景內容過于單一,通過視頻、圖片、音樂、文字等形式深化學生的情景體驗。在正式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以互動為主,并由教師進行教學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采用互動性情感體驗教學模式,為了不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控制工作,避免由于學生過于投入無法完成最終的教學目標。總之,通過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景教學模式、互動教學模式,從而構建一個規(guī)范、充滿樂趣、有效的寫作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情景體驗與感受,通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從而實現最終的寫作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當今初中寫作教學中還存在有待完善之處,寫作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基于此,融入情景教學模式,在情景中積累寫作素材,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提高語文寫作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興業(yè),李景旭.情景教育對初中語文學生作文的重要意義[J].黑龍江省教育志愿者,2015(12):112-113.
[2]徐明遠,荀術軍.初中語文寫作能力培養(yǎng)[J].中國青年教師協作,2016(2):56-5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