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長根
摘 要:物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主要是通過對物理現象的分析、探索、研究,最后得出結論。因此學生一定要學習物理的精髓,找到合適的出發點,才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物理現象的本質。但是很多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卻是很不樂觀。不僅是學生自身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不夠,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待改善。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如何提高學習興趣和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理論研究
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他們面臨的壓力大,時間緊張。很多學生都會將大多的時間放在語文、數學以及英語上面,忽略對物理的學習。雖然他們在之前也學習過物理,可是初中的物理知識都較為淺顯易懂,而對于高中物理知識來說,它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分析探索能力。但是大多數學生的基礎都較為弱,這樣對物理的學習就會有些力不從心。再加上有些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老套,對新課標理念的認識不到位,這就會導致課堂教學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將物理的真正內涵進行正確的傳輸,自然物理的學習與教學就會出現問題。
一、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物理本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創新能力進行培養。而不是在教學中只是以教學理論進行教學,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與知識領悟能力沒有了解就進行教學。這樣的填鴨式教學不符合新課標的創新型教學要求。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首先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將物理的實驗教學真正帶入課堂,給學生真正物理學習。如在教學電池的電動勢與內阻時: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讓學生了解測定電源的內阻與電動勢的基本原理。
②對于電動勢與內阻的教學會使用解析法和圖像進行分析。
(2)過程與方法
①讓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物理電動勢與內阻的實驗原理以及方法。
②讓學生明白實驗中的誤差并進行分析。
③讓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數據學會分析并得出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物理觀察、操作以及思維能力的養成,建立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物理實驗的設計思路以及在實驗過程中的探索以及質疑精神。
③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精神。
2.教學的重難點
(1)內阻與電動勢的測量以及對于實驗的掌握。
(2)對于實驗誤差的分析以及對于過程的探索。
3.實驗器材
電流表1只,電壓表1只,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干電池1節。
4.教學設計過程
在實驗開始時,教師首先要將實驗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講解,其次就是要將舊知識進行一個合理的導入,這樣學生操作起來就會更快投入。最后學生根據指導進行實驗,并根據實驗的過程進行記錄分析,這樣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不僅做到了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而且這樣的學習是印象深刻的,學生對物理探索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以及注意的知識點都會有一個更好的認識。這樣不僅讓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也讓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真正學習的天地,自然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就會提高,而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會
提升。
二、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不論是哪一學科的學習,對于教師來說,教學設計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只有將學生主體考慮到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提高。而對于物理學習來說,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科特點——探索進行教學,其次可以采取學生分組學習的方法進行探討,這樣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同時在討論探索的過程中學生的物理思維就會得到撞擊,對于物理的探索也就會更加透徹。這樣的教學不僅是對物理的第二課堂教學,更是對新課標的最好詮釋,學生不再死記硬背,而是一種創新型、探索型的學習,這樣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是全面的,是將物理知識與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相結合的教學,是真正的物理知識學習,對教師來說也是物理教學的真正價值體現。
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要善于結合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教學,這不僅真正做到了理論實踐的教學,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而且這樣的教學也是教育創新的最好詮釋。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今后的教學路上我將會去探索出更好的、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物理的環境,讓學生成為一個全方面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顧宏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20).
[2]李寶銀.高中物理“探索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學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