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效勇
摘 要:目前,我國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入,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模式的需要,各個教學階段的課堂均朝著以學生發展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發展。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著一定的理解和認識,但是由于傳統教學觀念和方法根深蒂固的影響,大多數高中化學教師并沒有掌握新課改的精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依然存在學生主體地位無法發揮,學生缺少親手實驗的機會以及課堂教學手段單一等諸多的問題,對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就應該分析針對性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存在問題;改進策略
高中教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面臨著高考這一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化學是高中教學過程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均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同時也影響著學生的高考成績,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因此,提高高中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高中化學教師清楚地認識到現有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為學生的更好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發揮,大多數學生依然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差。其次,高中化學教師忽略了這一學習的本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作為基礎的學習,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卻缺少親手實驗操作的機會,不能在自己動手探究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最后就是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過于單一,只是運用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手段,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對教學效率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阻礙。
二、高中化學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自己課堂“主導者”的身份轉變成“引導者”和“組織者”,在教學時將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主探究課本上的知識。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引導和指導,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知道應該在什么時候給予學生引導,進而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在對“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了解金屬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質和用途,之后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模式,可以自己獨自對問題進行分析,也可以合作探究,教師在學生遇到困難無法學習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從而調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
(二)為學生提供親手實驗操作的機會
化學是一門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學科,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親自動手實驗的機會。讓學生在親自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對教學過程中的知識有足夠的掌握。高中化學教師應該準確評估各個實驗的安全性和學生可操作性,為學生科學地選擇實驗提供親手實驗操作的機會。
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鐵粉(金屬)與水能否反應”的實驗,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組,教師在課堂教學前應該為每組學生均提供必要的實驗操作物品,并告知學生相關的注意事項以保證安全。之后教師讓學生根據教材上實驗操作相關內容的引導完成實驗操作并得出結論,讓學生在親手實驗操作中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三)運用多種課堂教學手段以及方法
高中化學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完成課堂教學和授課。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用到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小組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學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法等,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對多種課堂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
質量。
例如,教師在講解“元素周期表”這一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就應該運用多媒體PPT課件將元素周期表以一種更加清晰和可理解的狀態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中應該根據原色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質等進行一個更加清楚的標注和分界,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對元素周期表進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引導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
內容。
總而言之,雖然我國新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但是在現階段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為了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以及發展,高中化學教師就應該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和機會,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更好地實施教學,構建高效的高中化學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金水英.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新西部(理論版),2013(30):415-416.
[2]董江麗.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的改進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25):227-228.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