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有利
摘 要:由于多種因素,農村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應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挖掘知識的趣味性;二、給學生美的熏陶;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四、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五、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六、正確評價,注意鼓勵性。只有根據教育的對象,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新異奇巧的手段給學生傳遞知識,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關鍵詞:初中歷史;興趣;培養
由于多種因素,農村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濃,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的開展。為了探索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途徑,我作了以下嘗試。
一、挖掘知識的趣味性
不少歷史知識具有很強的趣味性,這便成了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有利條件。學生在學習中,若能感受到歷史知識帶來的樂趣,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努力挖掘歷史知識的趣味性,并以自己生動有趣而又熱情的講授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趣味性。講授時,教師須注意語言的生動準確、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注意知識性和故事性相結合。
二、給學生美的熏陶
歷史的本質是美的,歷史本質的美要通過歷史內容來表現,
必須訴諸具體的形象。歷史內容是紛繁復雜的,人類征服自然的搏斗,階級斗爭的刀光劍影,民族精神意志的崇高,人類的、民族的文化燦爛輝煌,無不蘊含著美的因素。教師應該是這些美的發現者、欣賞者。引導學生發現我們民族的文化美、精神美,欣賞人的智慧美、情感美、意志美和事業美,還有事件運動的美、風土人情的美等,從美的熏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通過大量的詩歌、繪畫等文學藝術作品使學生領略祖國文化之美、山川秀麗之美。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生,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采取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講授法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切不可濫用,更不要把它作為傳授知識的唯一手段。教學中除了用講授法,教師還應采用討論、扮演角色、參觀等形式,特別注意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具體、生動、直觀、形象地獲得知識,取得學得快、記得牢的效果。要同時遵循教學模式,但又不為教學模式所困。教師在施教時既要遵循模式又要超越模式,有模式而又不為模式所困,“常中求變,變中求新”,靈活運用模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的優質高效。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
現代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有意義的構成部分。為了有效發揮師生的生命活力,課堂氣氛應既緊張和諧又嚴肅熱烈,師生之間應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這樣的氣氛最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應把微笑帶進課堂,以飽滿的情緒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交流思想、交換意見,營造民主的氛圍。
五、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
學生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都渴望成功,需要成功的激勵增強自信心,以保持對學習的長期興趣。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我一定行”“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同時讓學生下定決心學好歷史,克服歷史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持之以恒取得學習的成功。教學之初,教師就應給學生正面的暗示:歷史知識有用且充滿樂趣,也不難學;不給學生做任何相反的暗示,以免產生畏難情緒而影響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須明白:學生在學校里學什么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學習怎樣“學習”和學習怎樣“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貫穿學法指導。首先,課堂上一定要調整并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在學習時保持身體放松,而頭腦注意力集中并準備接受新的信息。同時,教給學生一些有效的記憶方法。化繁為簡,加強記憶,進行應試指導,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成功,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正確評價,注意鼓勵性
初中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但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進入中學后,他們就進入一個喜歡懷疑、爭論、探索、辯駁的時期。他們對教師和書本上關于歷史現象的解釋常常尋根究底,不輕易相信別人的意見,要求獨立、批判地探討各種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但由于知識經驗有限,看問題容易以偏概全。如秦始皇為什么實施暴政?他的是非功過怎么評價?鼓勵同學們大膽發言,教師及時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如遇到一些偏激的評論,
教師要及時并且婉轉地從另一個角度對學生予以引導,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待問題。不可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評論,更不可貶低諷刺和挖苦學生,正確的引導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途徑無固定模式可言,只
有根據教育對象,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新異奇巧的手段給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并以此作為新穎的刺激物,作用于學生的中樞神經系統,從而造成大腦皮層的興奮,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編輯 任 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