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春++歐陽兵


摘要:目的觀察繼發性肺結核初治患者的中醫證候分布規律。方法選擇本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繼發性肺結核初治患者的流行病學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同時對與之相對應的中醫證候進行初步的整理、總結,以探討中醫證候與客觀指標的相互關系。結果初治繼發性肺結核以肺陰虛、陰虛火旺、氣陰兩虛為主要證型;肺陰虛型患者在肺部影像學變化及痰菌陽性率與其他兩種類型比較,出現空洞、合并胸膜病變、痰菌陽性率的發生率低、病變單純。結論繼發性肺結核初治患者的中醫證候規律與肺部影像學變化及痰菌陽性率有相關性。
關鍵詞:初治;繼發性肺結核;中醫證候
中圖分類號:R5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8-0034-02
我國是全球20多個國家中結核病流行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公布的數據,我國居民結核病的發病率為63/100000,每年有90多萬例新發結核病患者,位居世界第3位,特別是耐藥結核病仍是一個公共衛生危機,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5年共有48萬人患耐多藥結核病,3個國家(印度、中國和俄羅斯)的病例占全球病例總數近一半。該疾病的傳染性較強,嚴重者可以侵蝕機體的多個器官,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傳染病的主要殺手。國家已將其列入重大疾病研究項目之一,并已意識到中醫藥防治結核病的可行性及必要性[1]。在合理應用抗癆藥的同時,靈活應用中醫辨證論治仍是治療肺結核較為有效的方案[2]。本研究主要通過初步確立初治繼發性肺結核患者中醫證候分布的特點以及演變的規律形成肺結核規范化證候的標準。對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110例符合繼發性肺結核的患者的病理學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通過中醫的望、聞、問、切對信息進行采集,同時進行痰涂片的檢查、痰培養、胸片等各個指標的檢查,以歸納中醫證候的規律。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選擇本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繼發性肺結核初治患者的流行病學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TX-*3/8]±s)其中女20例,男90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89±49)歲。有吸煙史的患者53例,卡介苗接種史84例;肺陰虛患者45例,陰虛火旺證34例,氣陰兩虛證患者25例,其他證型6例。
12診斷標準(1)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4]。(2)中醫辨證分型:參照《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及《中醫臨床診斷術語證候部分》[5]
[KG(0.2mm]12中醫證候統計列表肺陰虛患者45例,陰虛火旺證34例,氣陰兩虛證患者25例,其他證型6例。結果見表1~表3。
2結果
21不同證型患者的胸部正位片情況結果比較肺陰虛型患者在肺部影像變化上與其他兩種類型比較,出現空洞、合并胸膜病變的發生率低、病變單純,結果見表4。
22不同證型患者痰菌化驗結果比較 肺陰虛型患者在痰菌陽性率上與其他兩種類型比較,陽性率低于陰虛火旺、氣陰兩虛型,結果見表5。
3討論
據文獻中記載,肺結核主要屬于祖國醫學“肺癆”的范疇,其臨床特點早在《內經》中有具體的論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變,內痛引肩項”出自《素問玉機真臟論》,描述了肺癆的主要臨床癥狀及慢性消耗的表現[4]。《靈樞玉版》篇說“咳、脫形,身熱,脈小以急。”生動的描述了肺癆的主癥。而華佗《中藏經·傳尸》已經認識到該疾病具有傳染性,認為“人之血氣衰弱,臟腑虛贏,……或因酒食而遇,或問病吊喪而得……中此病死之氣,染而為疾”。《諸蟲飛尸鬼疰》篇說:“肺蟲居肺葉之內,蝕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聲嘶。”“《外臺秘要虛勞骨蒸方》指出“骨蒸……旦起體涼,日晚即熱,煩躁寢不能安,食都無味,……因茲漸漸瘦損,初著盜汗,盜汗以后即寒熱往來,寒熱往來以后了、即漸加咳,咳后面色白,兩頰見赤,如胭脂色,團團如錢許大。左臥即右出,口唇非常鮮赤。”中醫對肺癆的癥狀描述的已非常詳細,但由于科學技術的落后,導致先人們對肺結核無更具體的認識。
本院對自2015年收治的110例繼發性肺結核初治患者的證候規律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肺陰虛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盜汗、干咳、手足心熱、胸部隱隱作痛、顴紅、痰中帶血或者血絲、皮膚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等,在影像指標上與其他兩種類型比較病變程度偏低,較為單純(P<005);陰虛火旺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午后潮熱、咳嗽氣急、盜汗、痰少質粘、骨蒸、五心煩熱、身形消瘦、口渴、心煩、易怒、口干咽燥、苔薄黃等,影像上空洞的發生率高于肺陰虛患者而低于氣陰兩虛患者;氣陰兩虛患者的臨床主要癥狀表現為咳嗽無力、咳痰清稀色白、偶有夾血或咯血、怕冷、神疲乏力、納呆、舌光淡、脈細弱等,影像學中空洞的發生率最高。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證候學是中醫學中的關鍵科學問題,辨證論證是中醫學中的精髓,只有對疾病的證候規律掌握準確,才可以有效的指導我們的辨證論證[5]。因此,本次研究將肺結核的影像學資料及實驗室資料與中醫證候的規律相結合,從而更準確的把握該疾病的發展、轉化規律,進一步應用于臨床中的診斷,促進對肺結核疾病的精準診斷。[KH*2D]
參考文獻:
[1]周興華,鐘森,鐘振東,等中醫藥辨證治療肺結核證候規律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11):49-52
[2]賴平芳、楊惠敏肺結核的中醫辨證治療體會[J].現代中醫藥,2004(2):35
[3]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004:7-9
[4]周鵬程,趙冰潔,余薇,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初治繼發性肺結核30例[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7(1):52-54
[5]劉賢會,羅威120例繼發性肺結核初治患者中醫證候規律總結[J].中醫臨床研究,20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