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雨相
摘 要:互聯網經濟時代,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生產力,電子商務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種重要的途徑。通過對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農業網站的分析發現,電子商務在陜西農業中的應用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卻依然存在基礎設施薄弱、服務模式單一、支撐環境不完善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業電子商務;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8-0022-02
引言
農業電子商務是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成果,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表現形式。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有利于加快生產方式的轉變,加速農業信息的流通,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公布了第38次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6.9%,規模為1.91億,逐年增加的網民數量特別是農村網民數量為電子商務和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均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在《“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中,農業部也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信息技術向農業農村滲透融合。
陜西省位于中國內陸腹地,居于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全省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2014年末全省常用耕地面積286.6公頃;橫跨三個氣候帶,南北氣候差異較大,陜北畜牧業較為發達,關中物產豐富,陜南主產水稻和油菜。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 792.87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 747.75萬人。廣闊的耕地面積、有利的氣候條件以及眾多的農村人力,都為陜西省農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陜西省農業電子商務的應用現狀
(一)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現狀
陜西省1998年成立了農業信息化領導小組,2007年明確提出加快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截至2010年,共建成27 914個農村信息服務站,實現了信息服務站覆蓋全省所有行政村的目標,其中,60%的信息服務站實現有線寬帶接入,40%的信息服務站實現無線接入[2]。全省行政村廣播、電視、電話已實現全覆蓋,有線寬帶覆蓋率達到73%,全部鄉鎮均具備互聯網寬帶接入能力。總體而言,到鄉鎮級別的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能滿足農業電子商務的基本要求。
(二)政府主導的農業網站現狀
政府主導的資訊信息網站以陜西省農業廳創辦的陜西農業信息網為龍頭,由農業主管部門主建的陜西省、市、縣三級網站構成,如陜西省農業信息網、西安市農業信息網、長安區農業信息網等。除了綜合型的農業信息網以外,部分涉農政府部門也建立了相關的網站,如陜西省果業管理局建立的陜西果業信息網、陜西省種子管理站建立的陜西種業網、陜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主辦的農業機械化信息網、陜西省農藥管理檢定所主辦的陜西農藥信息網等。
這種類型的網站以提供及時的信息資訊為主要任務,同時還兼任農業政務信息管理的雙重身份[3]。除提供必備的農業技術、價格動態、產業分析預測、農產品供求信息以外,同時也相應地承擔本部門的政務信息發布功能,如部門的政務信息、相應的政策法規文件、部門農業文件、辦事指南、招商引資、農業貸款、特色農產品推廣等。
(三)企業主導的農業網站現狀
由涉農企業建立的網站目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第三方企業建立的網上貿易平臺,另一種是由農業企業自己建立的自營網站。第三方網上貿易平臺如阿里巴巴農業板塊,目前已有西安綠豪現代農業工程有限公司、楊凌常青現代農業工程有限公司、陜西韓城九牛維豐綠色農業有限公司等共計841家涉農企業。阿里巴巴為這些中小企業提供詳細真實的公司概況信息、產品信息、誠信信息,并提供實時交流工具以及留言板等互動模塊,同時支持網上下訂單以及支付。
除了這些交易平臺外,還有少部分農業企業建立了自營網站,如西北農業產品銷售公司、西安惠萬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聯華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西安亞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這些網站主要是企業宣傳和推廣自己的企業和產品的平臺,主要設置有企業簡介、企業動態、產品展示、市場動態、供應信息等欄目,不具有完善的網上貿易支持系統。總體而言,對于陜西省中小農業企業而言,只有極少部分有網站或者參與到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中,更多的企業參與電子商務的意識比較薄弱,傳統交易方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
(四)其他農業電子商務化形式現狀
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化的形式也逐漸多樣化。除了傳統的網站推廣的形式,還有微博微信等新的推廣方式出現,這些新的推廣方式也是農業電子商務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新浪微博為例,以“陜西農產品”為關鍵字搜索只有110個相關微博用戶,以陜西農業為關鍵字搜索只有869個相關賬號信息。這些微博的粉絲數都偏少,除了陜西省農業廳官方微博、熊貓伯伯官方微博、鮮農派、果子把把等少數幾個官微粉絲量1—2萬人,其他微博的粉絲數均偏少,且進行過機構認證的也只有184個賬號,個人認證賬號71個。總體而言,雖然陜西農業相關主體已經有意識地在利用微博等新手段開展推廣,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二、陜西省農業電子商務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農業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薄弱。雖然陜西省到鄉鎮級別的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基本能滿足農業電子商務的基本要求,但是農村信息化過程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依然普遍存在。與城鎮用戶相比,農村用戶在電腦擁有量方面遠遠落后。電腦是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必備硬件設施,就現有數量來看,2012年全省農村用戶電腦的覆蓋率只有16.6%,制約了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第二,農業電子商務服務單一。從現有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來看,政府主導的網站居多,企業建立的網站較少。政府主導的網站功能主要側重于相應的政府部門的政務公開,涉農商業信息或者涉農在線辦事板塊缺乏,各個網站間的資源共享性較差。網站內容缺乏針對性、實效性,網站多為單向信息發布形式,缺乏交互式交流平臺。大多數企業網站尤其是自營類型的企業網站目前只能提供簡單的信息服務,信息更新頻次較低,服務深度有待提高。另外,在借助微博微信等新興方式進行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過程中,其專業化水平和營銷效果都有待提高。
第三,農業電子商務支撐環境有待完善。首先,現有的農業交易標準參差不齊,各地方的標準沒有統一,導致農業電子商務效率低。其次,電子商務由于交易量大、品種多、運輸廣,對農產品物流的網絡規模、儲運量、保鮮技術、損失率和時效性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4]。現有的物流行業發展并不成熟,行業進入標準低,缺乏嚴格的行業規范,管理混亂,效率低,未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另外,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的支付方式、網絡安全等方面都有較高要求。
三、電子商務在陜西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對策
第一,改善農業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各級政府、企業和農業從業者都應該高度重視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加大對農業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和扶持力度。協調與之相關的交通、郵電、通訊等方面的建設向農業服務傾斜,建立完善相應的標準規范。對于有條件開展規模化農業電子商務交易的地區,要切實解決信息網絡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提高農村地區的網絡化建設水平,切實改善農村地區的網速和網絡穩定性,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第二,深化農業電子商務服務。信息服務只是電子商務應用的一個基礎層面,交易才是其核心內容。現有的少量企業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信息層面的應用,可以以這些企業為重點,推動企業應用網絡開展貿易活動。讓網站真正發揮出貿易平臺的功能,從產品信息、咨詢洽談、下訂單、支付貨款到物流、售后服務,有一個完善的電子商務鏈解決方案。加強企業或個人農產品網絡營銷推廣,借助微博、微信、郵件等更多的非網站營銷體系開展電子商務活動,企業要配備網絡營銷的專業人才,做好營銷過程中的數據統計與效果分析,著力提高營銷效果,擴大市場影響力和農產品的口碑影響力。
第三,完善農業電子商務支撐環境。除了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外,還要加強農業電子商務支撐環境的完善。如制定通用的行業標準,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加強農產品生產、加工的標準化控制[5]。另外,還要注重建立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的落后是制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要以物聯網的建設與應用為契機,利用GPS、GIS等先進物流技術來提高農產品物流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同時,在支付以及電子商務系統安全方面也要加強,提高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高校快捷又操作簡單的支付方式的利用率。
第四,加強從業人員專業培訓。陜西省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最終依賴于農業及電子商務相關的從業人員來進行實施,特別是對于農民而言,不僅要讓其了解到電子商務的巨大作用,更要讓其身臨其境感受電子商務的魅力。因此,對農民進行電子商務相關專業培訓是有必要的。可以由政府牽頭,以技術扶貧為契機,同專業培訓機構開展合作,為農民學習專業電子商務知識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導,讓農民可以學以致用,用以致富。
參考文獻:
[1] 徐穩.湖北省農業電子商務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9.
[2] 張純.陜西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3] 巫江.甘肅農業電子商務現狀分析及問題探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5,(5):219-225.
[4] 刁麗琳,張光輝.廣東省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研究[J].商業研究,2007,(10):156-159.
[5] 韓倩.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農業大學,2006.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