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旭+李瑋舜
一線教師經常要參加從國家到校本的各級各類教師培訓,但培訓多是采用講授式,形式比較單一。筆者認為,與任務化的教師培訓相比,教師的教育反思更具有主動性、日常性和內生性。教育反思作為教師提升人格魅力、提高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一種積極手段和工具,應貫穿教師職業生涯的始終。而在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適當的教育反思,將是在教師培訓以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一線教師需要教育反思
許多學者認為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然后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一線教師主動的、持續的專業修煉首先就體現在其對教育的反思上。教育反思即教師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自覺思考自身行為的原因與結果以及各種環境和條件的限制,同時對學生的行為及表現進行批判分析,并鑒于教學活動的道德倫理與社會的復雜性原則,思考教育對整個社會系統的重要性,從而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改進,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以及整個教育系統的成熟。具體來說,教育反思對一線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有利于深化教育經驗和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智慧。一線教師往往能夠也善于總結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形成一定的教育認識,但這種認識如果不經過教育反思,就還只是膚淺的、零散的認識,不能為教師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所用。只有經過教育反思,這種認識才能被提升和系統化,成為教師的教育經驗,從而可以被遷移用于解決今后面對的具體教育問題,進而豐富教師的教育認識,形成新的教育經驗。
二是有利于知識結構的改善,促進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發展。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知識又包括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實踐知識指教師在應對課堂情境時具有的經驗性知識[1]。就一線教師知識結構的改善而言,其可以在傳統教師培訓所開設的課程中掌握理論知識,但對實踐知識的獲得和改善,似乎只能依靠教師主動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持續的教育反思。
二、對教育案例的反思:
實現一線教師的個性成長
教育案例是對教育實際情境的描述,是教育實際情境中確實存在的和具有描述特征的事實。美國教育學家勞倫斯指出:“一個好的案例是一個把部分真實生活引入課堂,從而可使教師和全班學生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的工具。”
其一,對教育案例的反思可以促進一線教師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通俗地講,就是讓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教育實踐檢驗、豐富教育理論。就一線教師來說,對教育案例的反思可以起到自覺連接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橋梁作用。其二,對教育案例的反思有利于一線教師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具體來說,對教育案例的反思有利于加深一線教師對教師角色的現實理解,更好地把握教育現實,學習和積累教育經驗,加強認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一線教師的教育反思案例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不僅是反思他人和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合理、有效,反思自己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契合度,還要反思其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取向、教育信念等。一線教師通過對教育案例的反思性學習,不僅在其實踐中對教育一般理論賦予了個性理解,而且將對課堂之外的整個社會保持一種關心、興趣和審視的眼光,主動地介入社會生活,并保持一種獨立立場和卓然風骨,避免隨波逐流,從而實現個性成長。
三、對教育事件的反思:
實現一線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
教育事件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生活中所經歷的教育情景,由此每個教師和學生都處于各種教育事件之中。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和學生進行的不是簡單的傳授與接受知識的活動,還有思想交流和精神溝通。對教育事件的反思就是實現教育問題與教育實踐的重新聯結。
由教師勞動的不可復制性來看,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不能簡單重復,也不能長期預測,其包含著人類的歷史經驗,也包含著師生的個體經驗,而且這種經驗時時在更新。教育經驗是能動的,其中也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和價值意義。如果說在社會歷史的表達中,歷史不過是“事件流”,那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恐怕也是一個事件耦合的過程。
在教育事件中,一線教師要反思的不僅僅是教育的知識和技術問題,還包括其所負載的許多人文和社會意義。換言之,一線教師不但要從教育事件中反省自己的教育理論、教育技巧和教育信念,還要反省事件的社會意義、師生交往之間的生命意義。唯有如此,師生之間才能開展平等的思想對話和交流,進而實現共同成長。
四、對教育經歷的反思:
實現一線教師對教育的生命融入
一線教師的經歷是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資源,其蘊含著教師作為“過來人”的深刻體驗和豐富經驗。盡管有些學者認為教師自傳式的經歷難免過于主觀和充滿感情色彩,但正是這些經歷使教師得以理解、洞察和認可教育的價值和意義。當然,這種價值和意義的獲得必須建立在教師對教育經歷的反思上。通過對教育經歷的分析、理解、回顧和批判,一線教師才能不斷加強對各種教育理論、教育假設、教育信念和教育教學實踐的認識。
在終身學習、學習化社會等理念的影響下,每個教師不管是成為教師之前,還是在作為教師的過程中,都是作為學習者而存在的。對一線教師而言,其學生時代對教師的看法與其現在對教師身份的看法、其學生時代對學生的理解與其現在對學生身份的理解是一脈相承的。一線教師通過聯系過往的教育經歷,對現在的教育教學實踐產生共鳴,從而對自己現在乃至未來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行為有所引領。借助教育反思,得以改變教師以往的知識傳授者形象,展現出教師還可以是與學生共同生活著的同行者和共情者,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充滿溫情及同理心。
一線教師通過對教育案例、教育實踐以及教育經歷的不同視角考量,在教育反思中升華教育觀、學生觀和價值觀。在持續終身的教育反思歷程中,一線教師將會產生更深刻、持久的專業體驗,由此引發對生命意義的向往,最終實現有效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呂洪波.中小學教師專題反思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25.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