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紅
摘 要: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它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情感和態度等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催化劑。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興趣;方法
習慣是什么?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所以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情感和態度等人格水平、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智力水平、健康水平、生活能力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催化劑。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的。
一、坐姿習慣
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成長的年齡段。坐姿端正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將影響到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要讓學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費事,只須我們在恰當的時機予以提示。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我們可以制定良好的坐姿規則。比如按照約定呼叫:“手放平!”學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師以某種動作手勢予以個別提示,比如老師手背后,身體站直,學生看到老師后也會自覺坐直。既達到了目的,也不會影響教學的進行。
二、課堂上傾聽和朗讀的習慣
1.教給聽的方法。要求學生既要學會傾聽老師講課又要學會傾聽同學發言。聽時要求學生目光注視對方,用點頭、微笑、搖頭等非語言信號表示自己在聽;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老師,請您再講一遍好嗎?”等語言信號表明自己聽的結果。慢慢地學生就會達到聽懂、聽出要點的要求,實現“會聽”的目標。培養聽的習慣,訓練聽的能力,一定要付諸行動??梢岳脤W校廣播時間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2.培養學生“學會讀”的習慣。課本是教師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的材料,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讀書訓練。因為讀書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成績,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讀書分為課前讀書,課中讀書,課后讀書。課前讀書實際就是預習,每學一個新知識之前,我都要求學生先把書讀一讀,找出自己會讀的地方和不會讀的地方,讀的懂的地方和讀不懂的地方,然后,帶著問題聽課;課中讀書,是指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通過讀書,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系,概括主要內容進行記憶和背誦;課后讀書就是復習整理性地讀書,我要求學生每天做作業之前,先把書讀一讀,想一想當天所講的知識和方法,再寫作業。
三、獨立思考和質疑的習慣
思考是人學習書本和自身體驗的主要形式。只有經過思考的東西,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思考是人生進步的階梯。低年級學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維技能,高年級則還需學會初步的抽象思維技能。孩子愛問“為什么”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動地動腦筋。對愛提問的孩子,家長應鼓勵并積極幫其解答疑問。如果孩子不愛提問,家長就要多問孩子,慢慢地轉為孩子自己主動開口提問。應注意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榜樣示范,激發思考。根據中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發現一些學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詞語觸動孩子的心靈。如:“因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發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與眾不同”、“你對同學的評價很到位”、“你很善于傾聽”、“你的作業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榜樣的影響下,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2.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學生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疑點或難點,而這些疑點和難點往往就是我們教學中的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學信息的反饋,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中出現的疑點和難點。并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更要大力表揚,調動他們質疑問題的積極性。
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后不復習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我就組織學生及時復習,降低他們的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引導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整理出比較合理的方法加以鞏固。這樣便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重點,集中力量突破知識難點,學生就更有精力投身于解決疑難知識的學習中去。
四、規范書寫的習慣
盡管電腦日益普及,但硬筆書寫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遞信息和知識更新的技能,寫一手好字或者寫一手規范的漢字仍是一個優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在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教師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占格問題等。所以教師在板書、在學生作業上寫批語時,書寫要規范,給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課桌整理得越干凈,越能靜下心寫好字,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時,我們分三方面對學生的書寫進行評價,即:干凈、漂亮、正確。每次學生的作業都得三個分。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那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得不好。另外,為了規范學生的字體,讓學生從小就寫一手漂亮的字,每人一本與教科書同步的字帖,讓學生描摹生字。每次單元測試,我們都設有卷面分,讓每份試卷盡量做到書寫認真、整潔。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做:
1.編寫兒歌。把正確坐姿及握筆的要點編成兒歌,如:“寫字時,要做到:右手握筆背挺直,眼離書本約一尺。要做到,字寫工整視力好”。讓學生熟記成誦,并印發給家長,讓家長配合學校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做寫字操。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做到每次寫字前先做“寫字操”,真正做到“練字先練姿”。
總之,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習慣的培養卻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因此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持之以恒,學生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就一定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