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摘 要:實踐中,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效率主要受高校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審計單位之間的協同配合程度以及審計技術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結合高校對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現實需求,高校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途徑包括:應重點加強高校審計工作外部激勵機制,健全高校內部審計的組織和領導,提高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探索高校內部交叉審計業務模式,建立審計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機制。
關鍵詞:高等院校;內部審計;工作效率;途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8-0101-02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速,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有效地為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人才保障。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國家財政性高等教育經費達5 930億元,高等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再創新高。但是,通過審計工作發現,國家用于高等教育的財政性經費投入總體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特別是審計工作中發現部分高校將科研投入用于非科研性支出的情況較為普遍,在此背景下,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機制的建設和運行的必要性日益凸顯。因此,深入分析高校內部審計效率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高校內部審計效率提升的路徑,對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促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的主要問題
《教育部關于加強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指出,內部審計是規范權力運行的重要手段,是強化過程監管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資源績效的重要保障。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是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和健全權力約束機制的重要措施,對促進高校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高度重視內部審計工作,切實發揮內部審計“免疫系統”作用,通過內部審計規范學校經濟管理,落實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提高資源績效。
近年來,通過審計工作發現高等院校在財政性經費的使用以及國有資產的受托經營等方面不乏違規情況。例如,教育部2014年審計工作發現,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違規使用經費、違規招標、財務科目不規范、占用下屬單位車輛、出訪團數目超標、違規持股、違規出租房產獲利、超額發工資等方面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降低了財政性科研經費的使用以及國有資產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
高校院校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機制建設,對高校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加強內部審計機制建設,是提高高等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資源的使用效益的要求;其次,加強內部審計機制建設,是提高高校內部管理水平,促進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加強內部審計機制建設,是提高我國科研績效產出水平,實現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需求分析
效率是一個經濟學角度的概念,泛指在資源投入水平一定的條件下,產出水平的高低,或者在產出水平一定的情況下,所需要的資源投入的強度。通常,在資源投入水平一定的條件下,產出水平越高,或者在產出水平一定的情況下,所需要的資源投入越少,表明經濟活動的效率越高。因此,審計效率可以理解為高校審計工作資源投入與審計業務產出之間的比例關系,審計工作效率的提高一方面表現為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審計工作,也表現為能夠全面發現高校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實踐中,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效率主要受高校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審計單位之間的協同配合程度以及審計技術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影響和制約:
1.高校審計重視程度。提高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是關鍵因素,只有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保證在內部審計工作實施的過程中避免高校職能部門及其下屬學院等被審計單位抵觸和排斥的心理,積極配合審計單位的工作安排。否則,高校職能部門及其下屬學院或者可能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出現對內部審計出現抵觸心態。
2.審計人員政治素質。高校審計工作是一項對政治素質要求很高的工作,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將成為高校績效評價的基礎。因此,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利益誘惑甚至是威脅。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能夠正確處理國家和個人之見的利益關系,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公正、誠信進行審計工作和審計結論的出具。
3.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校的運作突破了傳統的事業單位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方式,特別是隨著校辦公司等市場化運作主體的發展,審計人員既要具備事業單位會計知識,也應具有公司制單位會計知識。同時,國家的各種財稅政策層出不窮,審計人員只有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高校審計業務需求。
4.審計單位協同配合。高校審計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被審計單位的積極配合,例如在工程建設項目審計過程中,需要被審計單位提供完備的投資決策文件以及招投標管理文件,又如在科研經費支出審計業務中,需要被審計單位提供科研經費支出的相關票據。只有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工作需求及時提報相關審計基礎資料,才能有效保障審計工作效率的提高。
5.審計技術信息化程度。隨著會計電算化的廣泛普及和應用,信息化技術 在審計領域的應用既能極大提高審計的工作效率,也能實現從事后審計到全過程審計的轉變,審計工作也需要適應網絡化和信息化條件的審計工作新常態。因此,高校在推動審計信息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審計軟件等信息化審計工具的開發和應用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信息化審計人才的培育工作。
三、高校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途徑
結合高校對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現實需求,高校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途徑應重點加強高校審計工作外部激勵機制,健全高校內部審計的組織和領導,提高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探索高校內部交叉審計業務模式,建立審計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機制:
1.加強高校審計工作外部激勵機制。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是影響內部審計效率的關鍵因素,只有形成重視審計工作的校園文化,才能形成內部審計過程的合力。因此,可以通過外部激勵機制的設計提高高校領導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例如,可以將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結論作為高校領導職級晉升的重要依據;又如,可以將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結論作為高校配置財政資源的依據等形式強化高校對審計工作的重視。
2.健全高校內部審計的組織和管理。被審計單位的配合程度是影響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應通過健全高校內部審計的組織和領導,調動被審計單位的積極性,形成審計單位與被審計單位協同配合的良好局面。例如,建立由審計單位與被審計單位主要領導組成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又如,將內部審計配合程度作為各單位績效考核評價指標等方式都是健全高校內部審計的組織和管理的有效途徑。
3.提高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高校審計業務的復雜性和審計知識快速更新的特定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較高層次的需求。因此,急需提高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首先,應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從思想層面保障審計工作的方向性;其次,建立高校審計人員經常性業務培訓機制,在培訓工作中,堅持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培訓并重的模式,廣泛吸引高等院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共同參與到內部審計人員培訓工作中。
4.探索高校內部交叉審計業務模式。由于高校內部審計的實施主體和被審計單位同屬同一系統,這種審計模式有可能審計主體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共謀行為。因此,為了提高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可以建立內部的交叉審計模式,從審計過程中打破審計主體與被審計單位屬于同一單位的情況,從而相對提高審計過程的獨立性和審計結論的客觀性。
5.建立審計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機制。審計過程的信息化程度成為影響審計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各高校應著力打造網絡化和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工作新機制。首先,加強審計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其次,在審計信息化的新常態下打造由事后審計向事前預防的功能轉變;最后,實現審計信息化機制建設,人才保障是關鍵,要大力加強信息化審計人才的培育工作。
四、結語
通過審計工作發現,國家用于高等教育的財政性經費投入總體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特別是審計工作中發現部分高校將科研投入用于非科研性支出的情況較為普遍。在此背景下,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機制的建設和運行的必要性日益凸顯。實踐中,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效率主要受高校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審計單位之間的協同配合程度以及審計技術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影響和制約。結合高校對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現實需求,高校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途徑應重點加強高校審計工作外部激勵機制,健全高校內部審計的組織和領導,提高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質,探索高校內部交叉審計業務模式,建立審計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機制。
參考文獻:
[1] 大連醫科大學課題組,李學嵐.制約高校內部審計轉型和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基于遼寧省部分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狀況的
調查[J].中國內部審計,2011,(6):40-44.
[2] 東北師范大學審計處.管理審計思想在高校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實踐——以東北師范大學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轉型為例[J].中國
內部審計,2013,(3):70-73.
[3] 杜瑩,賈淼,閻銀泉.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環境與后續教育現狀思考——基于中、高級職稱審計人員的調查分析[J].財會通訊,2015,
(10):92-94.
[責任編輯 劉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