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友
四成員均齡逾七十
1949年元旦的上午,蔣介石在南京總統府邸舉行了新年團拜會。會上,蔣介石宣讀了乞和的《新年文告》,暗示自己將下野,也向毛澤東和共產黨人公開哀鳴,表示愿與共產黨“商討停止戰事,恢復和平的具體方法”。
2月14日,代理總統李宗仁迫不及待地派出“敲門使
團”——“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北上與中共接觸。
關于“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的組成,國民黨政府及李宗仁在人員選擇上頗費心機,2月8日,李宗仁趕到上海,最終選定:顏惠慶、章士釗、江庸、邵力子(以私人身份)四人。選定這四位人物,李宗仁可謂處心積慮。其理由一是社會地位高;二是在某一領域內資歷深,或是外交家,或是法學界老前輩,或是教育界前輩,都是有名望的社會活動家;三是這些人中或多或少都有和平愿望。
2月13日,“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終于成行。四位平均逾七十高齡的老人在歷史重要關頭擔負起和平重任。2月14日下午4時,一行人抵達北平。
15日,北平市長葉劍英到六國飯店會見并宴請代表團,出席宴會的還有董必武、林彪、羅榮桓、薄一波等人。交談中,顏惠慶表示:“我們四人合起來有300歲了,我還有心臟病,本來不適宜坐飛機的,但是還是帶著醫生來了。此次來北平是個人來的,不是當什么代表,是希望全國和平統一,這樣對內對外均好……”
此后,葉劍英分別與代表團成員晤談。江庸對葉劍英說:和平是合乎全國人民愿望的,要打仗的不是共產黨,而是蔣介石。今天蔣介石下臺,李宗仁既有和平的要求,盡管他缺乏實力,共產黨不妨答應,并請葉劍英將此話轉達給毛澤東主席。
毛澤東:有什么事盡可商量
2月22日,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江庸、傅作義、鄧寶珊和劉仲華由北平飛抵石家莊,并于當日下午7時到達中共中央駐地平山縣西柏坡。周恩來已在那里等候多時,安排他們住在西柏坡后溝招待所。
此間,“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接見。
代表團成員與中共領袖毛澤東有著淵源已久的交情。1920年,毛澤東籌劃赴法勤工儉學,請求湖南同鄉章士釗贊助。章立即多方籌措,贊助兩萬銀元。這筆巨款,一部分贊助湖南青年留法,一部分幫助毛澤東回湖南鬧革命。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與章士釗聚談,毛澤東曾開門見山地問章士釗該怎么辦。章在手上寫了個“走”字,遞給了毛澤東,然后悄悄地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毛澤東默然,但內心甚感激他,后來回延安后對周恩來說:“只有真正是共產黨的朋友,才能提出這樣直言不諱的意見。”邵力子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在民主革命漫長的歷程中,與毛澤東也有過不少接觸,私人交情也很好。1945年8月重慶談判時,邵力子雖為國民黨的代表之一,但遇到國共雙方看法不一致時,他就力排眾議,千方百計地求同存異,使之達成協議,并由此獲得“和平老人”的稱號。
毛澤東說,你們為和平遠道而來,共產黨是愛好和平的,有什么事盡可商量,只是時間、地點、人選值得考慮。所以我們不必再重復表明來意。這次談話約一二個小時,對此,江庸曾回憶道:毛主席說到目前時局,只是自由自在地漫談,但從漫談中,也很可以窺見毛主席的思想、抱負、學問、性格。第二天早飯后,毛主席又同周恩來和代表團人員漫談了一小時。當有人提出蔣介石愿意進行談判時,毛主席說:蔣介石在1月1日提出了愿意和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建議,但他又提出了先決條件,要保存偽憲法、偽法統和反動軍隊。他這還是想繼續打仗,不是和平談判。
八點秘密協定
會談主要由周恩來出面,“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與周恩來談了兩次,主要就國共和談的可能性以及南北通郵、通航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結果非常圓滿。雙方經過會談,達成八點秘密協定:談判以中共與南京政府各派同數代表為之,地點在石家莊或北平;談判方式取絕對秘密及速議速決;談判以中共1月14日聲明及所提八條為基礎,一經成立協議立即開始執行,其中有些部分須待聯合政府辦理者,在聯合政府成立后執行之;談判協議發表后,南京政府團結力量與中共共同克服可能發生之困難;迅速召集新政協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南京政府參加新政協及參加聯合政府之人選,由中共(包括民主人士)與南京政府商定之;南方工商業按照原來環境,依據中共城市政策,充分保障實施;有步驟地解決土地問題,一般先進行減租減息,后行分配土地。
這八條秘密協定,為國共雙方4月北平和平談判鋪平了道路。
2月24日,代表團帶著毛澤東主席給李宗仁的一封信飛返北平。27日上午,“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離開北平。
4月1日,國共兩黨和平談判在北平正式開始。經過半個月的談判,擬定《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政府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本來中共中央領導人對李宗仁是否具有謀和的能力,深表懷疑,后經過“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多番解釋,中國共產黨才終于開始以李宗仁為對手的和談。如此得來不易的“和談之門”,被國民黨關閉,這使邵、章感到莫大的遺憾。李宗仁后來也說:“1949年我未能接受和平協議,至今猶感愧疚。”
(摘自《作家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