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曉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 450000)
中醫康復療法治療中風下肢偏癱的療效研究
李孟曉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 450000)
目的:探討中醫康復療法在中風下肢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風下肢偏癱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巴氏指數(MBI)評分。結果:研究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后MB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風下肢偏癱患者應用中醫康復療法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運動能力,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中風;下肢偏癱;中醫;康復治療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風下肢偏癱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0例。研究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49~79歲,平均年齡(64.579.89)歲;右下肢偏癱33例,左下肢偏癱27例。對照組:男26例,女34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64.7910.15)歲;右下肢偏癱31例,左下肢偏癱2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偏癱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已確診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心、肺系統疾病;意識障礙;語言障礙;嚴重關節疾病等。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康復治療。具體如下:(1)針灸刺激:取毫針分別對患者坐骨神經處環跳穴、殷門穴,臀下神經處會陽穴,脛神經處合陽穴,腓骨小頭后下方0.5 cm處的腓總神經,腹股溝韌帶下1寸位置處的股神經進行針灸刺激,操作時需針感強烈且強刺激,行針3次,每次留針時間為30 min,1次/d,10 d為1個療程。(2)康復訓練:下肢功能分期為1~2期患者,指導其訓練過程中保持良肢位,按摩患肢,并進行患肢被動活動訓練,提高患肢肌張力;下肢功能分期為3~4期患者,指導其訓練過程中進行關節的主、被動訓練及坐位平衡訓練;下肢功能分期為4~5期患者,訓練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糾正患者異常運動,提高患者運動協調能力,科學地進行立位平衡訓練及平衡杠內行走訓練,糾正患者異常步態。2次/d,45 min/次。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巴氏指數(MBI)評分。
1.5 療效評定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患肢活動自如,為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患肢可進行簡單活動,為有效;病情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通過改良的MBI評分系統評估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運動能力,MBI得分越低,患者運動能力越差[2]。
1.6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BI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M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M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BI評分比較(分,

表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BI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0 25.458.43研究組 60 25.74 7.45 53.46 8.96 χ20.22 9.51 P>0.05 <0.01 7.15 68.56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 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中風患者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臨床主要表現為突然暈倒、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多因腦脈痹阻、氣血逆亂、腦出血等誘發,此外患者心理情緒、飲食習慣及勞累程度等因素也與中風的發生、發展有著緊密聯系[3]。當患者處于過度勞累、飲食不節、情緒郁怒等情況時會加重患者中風程度,加速病情進展。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會給患者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現代中醫學研究證實[4],中風偏癱患者多因肝臟肺腑陰陽失調、氣血不通,難以滋養血脈經絡引起腦部血流量缺乏,從而造成腦組織損傷,且受損腦細胞多處于休眠狀態,臨床可通過相關治療方式激活受損腦細胞,促進患者相關功能恢復,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研究中,通過針灸對患者環跳穴、殷門穴、會陽穴等頭頸部、上下肢各處主要穴道進行物理刺激,可加快患者全身血液循環速度,提高腦部血流量,修復受損的中樞神經,利于腦部側支循環系統的建立,改善患者神經系統功能。同時結合康復訓練,有效改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后MB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陳曉東[5]學者研究結果一致。說明中醫康復療法治療中風下肢偏癱患者療效確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劉金山.中醫康復治療中風下肢偏癱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7):232-233
[2] 王錦.中醫康復治療中風下肢偏癱的臨床效果觀察[J].遼寧醫學雜志,2016,30(1):71-72.
[3] 王志敏.中醫針灸結合康復治療中風偏癱的臨床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5,9(19):82
[4] 吳萍.康復訓練及針灸對偏癱早期患者下肢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15):85-86
[5] 陳曉東.中醫針灸結合康復治療中風偏癱的臨床治療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59):167-168
R247.9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38中風是老年人常見疾病之一,其起病急且重,具有較高致殘率,致殘主要表現為偏癱,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心健康及生存質量[1]。本研究將中醫康復療法應用于中風下肢偏癱患者中,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