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院普外二科 新鄭 450003)
結腸癌采用全結腸系膜切除術與傳統手術的療效比較
張鑫
(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院普外二科 新鄭 450003)
目的:對比結腸癌采用傳統根治術與全結腸系膜切除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結腸癌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根治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全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其肛門術后恢復排氣時間和進食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平均淋巴結切除數和陽性轉移淋巴結切除數均多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現殘端腫瘤殘余和吻合口瘺各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0%,對照組出現殘端腫瘤殘余5例,吻合口瘺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2.5%,兩組并發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結腸癌患者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相較于傳統根治術可顯著縮短病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淋巴結清除率,保障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
結腸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傳統手術;臨床效果
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領域中,結腸癌的發生率較高,該病的發生與人口老齡化、結腸息肉和不良膳食習慣等因素有關,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手術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手段,臨床常用術式有傳統根治術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前者雖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有較高的殘端腫瘤殘余率和吻合口瘺率。全結腸系膜切除術可有效規避上述不足,確保手術安全性的同時,還可加快預后[2]。本次研究對比了上述兩種術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結腸癌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并經CT、結腸鏡和MRI等檢查證實。觀察組中男17例,女23例;年齡22~79歲,平均年齡(59.25.5)歲;回盲部腫瘤7例,升結腸腫瘤12例,橫結腸腫瘤8例,降結腸腫瘤13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21~80歲,平均年齡(58.55.4)歲;回盲部腫瘤9例,升結腸腫瘤13例,橫結腸腫瘤7例,降結腸腫瘤11例。所有患者均對本次實驗知情同意,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飲食進行科學調整,完善相關術前準備。對照組行結腸癌傳統根治術,予常規操作;觀察組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步驟:將腹部皮膚切開,分離脂肪組織、肌肉,銳性分離壁層和臟層筋膜,分離兩側結腸系膜及相關血管,對血管周圍分布的脂肪組織和血管根部分布的淋巴結進行清理后,實施高位結扎術后,將系膜處的血管關閉和切除。手術操作過程中,需注意確保臟層筋膜完整,術后兩組均積極應用抗生素防控感染。
1.3 指標觀察 (1)記錄兩組手術情況,包括術中出血量、肛門恢復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2)記錄兩組術中淋巴結清除情況;(3)記錄兩組殘端腫瘤殘余率和吻合口瘺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其肛門術后恢復排氣時間和進食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 1 兩組的手術情況比較

表 1 兩組的手術情況比較
組別 n 出血量(ml) 肛門排氣(h)進食時間(d)住院時間(d)
2.2 兩組淋巴結清除情況比較 觀察組平均淋巴結切除數和陽性轉移淋巴結切除數均多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2 兩組淋巴結清除情況比較(個

表 2 兩組淋巴結清除情況比較(個
組別 n平均淋巴結 陽性轉移淋巴結左半結腸淋巴結右半結腸淋巴結觀察組 40 25.71.4對照組 40 17.42.3 18.51.2 8.11.7 8.5 1.3 t 16.493 4.521 3.733 8.607 P 0.000 0.000 0.000 0.0002.2 11.31.0 6.81.4 5.9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出現殘端腫瘤殘余和吻合口瘺各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0%;對照組出現殘端腫瘤殘余5例,吻合口瘺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全結腸系膜切除術是臨床中對結腸癌治療的新型術式,術中沿胚胎發育層面銳性分離結腸系膜,重視對結腸系膜完整性的保持,可對腸系膜破裂引發的癌細胞擴散情況進行防范[3~4]。全結腸系膜切除術開展時有與無瘤操作一致的要求,因術中需充分暴露血管根部,可為高位結扎提供有利條件,且可增加清除淋巴結的數量,進而對腫瘤起到根治效果[5~6]。而采用傳統根治術,僅可對第二站的淋巴結進行清掃,而采用全結腸系膜切除術,可對第三站淋巴結進行清掃,進而使陽性淋巴結清掃率明顯提高,對疾病的根治是有力的保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其肛門術后恢復排氣時間和進食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平均淋巴結切除數和陽性轉移淋巴結切除數均多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現殘端腫瘤殘余和吻合口瘺各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0%;對照組出現殘端腫瘤殘余5例,吻合口瘺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采用全結腸系膜切除術對結腸癌患者進行治療,可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縮短住院時間,并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有力保障。相信隨著普外科診療技術的進步,此項術式的臨床價值會更為明顯[7]。綜上所述,對結腸癌患者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相較于傳統根治術可顯著縮短病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淋巴結清除率,可保障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
[1] 項本宏,方興貴,張毅,等.傳統根治術與全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結腸癌的療效觀察[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4,33(4):335-338
[2] 喬唐,王道榮,徐永建,等.結腸癌完整系膜切除術與傳統根治術的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17(4):306-308
[3] 王紅山.傳統根治術與全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結腸癌臨床效果對比[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32):52
[4] 劉奕武,沈雄飛,程勇.結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5):585-587
[5] 孔雁,徐建梅,劉風玲,等.直乙腸交界處癌與直腸癌及乙狀結腸癌的預后比較[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23):2783-2786
[6] 羅威,宋彥偉,鄧小強,等.結腸癌同時性肝轉移同期手術與分期手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4):434-437
[7] 賈國梁,李國棟,房學東,等.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老年人結腸癌手術治療中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11):935-937
R735.3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79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