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微翔 史偉峰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 常州213000)
泌尿系統感染常見病原菌結果分析
盛微翔 史偉峰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 常州213000)
目的:觀察泌尿系統感染常見病原菌分析結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選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檢驗科微生物室進行菌株培養與分離的788例泌尿系統感染患者尿標本,觀察并記錄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況。結果:(1)檢測到病原菌788株,革蘭陰性菌509株(64.59%),其中大腸埃希菌353株占主要比例,肺炎克雷伯菌59株;革蘭陽性菌167株(21.19%),占比較多的為屎腸球菌70株和糞腸球菌59株。(2)革蘭陰性菌中,有351株大腸埃希菌和55株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具有較高的耐藥性,352株大腸埃希菌和59株肺炎克雷伯菌對阿米卡星具有較強的敏感性;革蘭陽性菌中,62株屎腸球菌對環丙沙星有較強耐藥性,31株屎腸球菌對左旋氧氟沙星有較強耐藥性,67株屎腸球菌對萬古霉素敏感性較高,57株糞腸球菌對氨芐西林、萬古霉素均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結論:了解泌尿系統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藥性和敏感度,對指導臨床用藥,防止抗生素濫用具有重要意義。
泌尿系統感染;病原菌;耐藥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檢驗科微生物室進行菌株培養與分離的788例泌尿系統感染患者的尿標本,泌尿系統感染患者中男230例、女558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35.584.69)歲。
1.2 檢驗方法
1.2.1 尿標本收集 護士指導患者留取晨起第1次中段尿10 ml,標本容器為檢驗科統一下發的無菌尿液標本留取容器,由醫工統一將尿液標本送至檢驗科。
1.2.2 檢驗方法 將所有標本進行培養、鑒定和藥敏試驗。對病原菌的敏感性和耐藥性進行觀察和分析。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病原菌的分布情況;比較分析主要病原菌對抗生素耐藥性和敏感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788例標本病原菌分布情況 788例患者尿標本經菌株培養和分離實驗后,共檢測到病原菌788株,革蘭陰性菌509株,主要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蘭陽性菌167例,主要為屎腸球菌、糞腸球菌。見表1。

表1 788例標本病原菌分布情況
2.2 主要病原菌對抗生素耐藥性和敏感性分析 革蘭陰性菌中,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對阿米卡星具有較強的敏感性;革蘭氏陽性菌中,屎腸球菌對環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有較強耐藥性,屎腸球菌對萬古霉素敏感性較高,糞腸球菌對氨芐西林、萬古霉素均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見表2。
近些年來,抗生素濫用現象逐漸增多,對人體神經、血液、腎臟系統均造成嚴重的危害??股氐臑E用,不僅不能徹底殺滅致病菌,甚至在長期使用后增強致病菌的抗藥性,使其大量繁殖,在機體內形成強大的耐藥菌群[3]。泌尿系感染的發生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許多煩惱,甚至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臨床中,泌尿系感染的發生約95%是由單一細菌侵入泌尿系統而引起,主要癥狀為尿急、尿頻、尿痛,甚至引發全身急性感染,如敗血癥、傷寒、流行性感冒等發熱性疾病。當患者存在留置導尿管、尿道或陰道畸形、尿道瘺等情況時,感染發生的幾率更高。合理使用抗生素顯得尤為重要。病原菌微生物檢驗可較為準確地提供病菌對相關抗生素的耐藥性和敏感性,為臨床用藥提供重要依據。

表2 主要病原菌對抗生素耐藥性和敏感性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革蘭陰性菌中大腸埃希菌占主要比例,大腸埃希菌對阿米卡星存在較高的敏感性(97.4%),對氨芐西林有較強的耐受性(82.3%)。因此,選擇阿米卡星應用于泌尿系感染更合理,但因阿米卡星具有一定的毒性反應,用藥期間應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適宜選擇[4]。此外,研究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中占比較高的為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糞腸球菌對于阿米卡星存在較強的耐藥性,對氨芐西林、萬古霉素均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在殺滅致病菌的情況下,還要防止耐藥菌株的產生;因此,在有這種耐藥菌種存在的情況下,可選用對大腸埃希菌無耐藥性又對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有較強敏感性的萬古霉素進行治療[5~6]。綜上所述,根據尿標本病原菌微生物檢驗結果分析況,了解各類病原菌對不同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及敏感性,以此為據,臨床醫師可為泌尿系等其他感染患者選擇科學合理的用藥方案,防止抗生素濫用,提高臨床療效[7]。
[1] 楊愛忠,鄔璽,王彩.微生物檢驗泌尿系統感染病原菌的結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12):155
[2] 魏世剛,汪亞麗,張姚.檢驗科醫源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與預防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472-474
[3] 戚潤鵬,劉旭華.泌尿系統微生物檢驗及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167-168
[4] 郝娟,張邑雨,段雄波,等.某二級甲等醫院尿路感染常見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0):1250-1252
[5] 黃倩倩,朱小東,王萍,等,2012-2014年醫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耐藥趨勢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1):4834-4837
[6] 朱肖峰,許媛媛,沈黎明.絕經期患者泌尿系統感染病原菌分布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318-320
[7] 盧少華,張旻,蔡恒洋.3000例兒童泌尿道感染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分析[J].醫學檢驗雜志,2013,7(3):113-114,118
R446.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66泌尿系感染是由細菌引起的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的總稱。屬于中醫“淋癥、癃閉”范疇,以腰痛、尿頻、尿急、尿痛為主要臨床表現[1]。泌尿系感染主要指上尿路和下尿路的感染,是細菌在尿路中不斷生長繁衍而引發炎癥的一種常見感染性疾病,該病好發于育齡期婦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尿路畸形患者[2]。臨床首選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根據病原菌的耐藥性和對藥物的敏感度進行針對性給藥,可為臨床治療帶來指導性意見,有效防止濫用抗生素現象的發生。本研究選取788例泌尿系統感染患者尿液標本,通過微生物檢測及分離、培養后,分析總結相關病原菌的耐藥性和敏感性,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