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飄 黃候添 張子恒 吳暉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人民醫院 茂名 5254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評估
陳飄 黃候添 張子恒 吳暉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人民醫院 茂名 525400)
目的:探討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7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例。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研究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治療效果優于傳統開腹手術。
急性膽囊炎;腹腔鏡;切除術;治療效果
急性膽囊炎是一種以右上腹陣發性絞痛為典型特征的常見疾病,多由于膽囊管阻塞和細菌侵襲所致。發病時,患者膽囊張力高,膽囊壁充血水腫明顯,術后滲血嚴重,給手術治療增加了一定的難度[1]。本研究選取了2014年7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膽囊炎患者,分別采用傳統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對比了兩種術式的治療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3例。研究組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齡(51.244.36)歲;平均體重(56.062.15)kg。對照組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齡(49.214.81)歲;平均體重(55.383.22)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院時根據臨床表現、B超檢查和CT檢查等,均符合急性膽囊炎的診斷標準,均簽署實驗知情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颊呷⊙雠P位,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于右肋緣下做一長度為2 cm的斜切口,解剖膽囊三角,隨后對膽囊動脈和膽囊管進行游離、斷開及縫扎,取出膽囊。密切觀察膽囊床的滲血情況,若滲血嚴重立即做止血處理,若腹腔內有感染情況,需放置引流管,術后給患者適當服用抗生素[2]。
1.2.2 研究組 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颊呷☆^高腳低側臥位,進行全麻處理,采用四孔法完成手術。具體操作:于患者臍上做一長度為1.2~1.5 cm的切口,將Trocar置入其中,腹腔CO2壓力控制在10~12 mm Hg,置入腹腔鏡,先要仔細觀察,對膽囊周圍的粘連做分離處理,確保膽囊充分暴露,進一步解剖Calot,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采用順行操作或逆行操作,對膽囊動脈和膽囊管進行夾閉,切除膽囊,并叢患者臍下穿刺口取出。術畢,若發現患者滲血過多,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手術操作過程中,若發現有粘連現象,可采用電鉤或分離鉗分離,術后同樣依情況選擇留置引流管,并適當給予抗生素和補液治療[3]。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綜合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綜合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 1 兩組患者臨床綜合指標比較()

表 1 兩組患者臨床綜合指標比較()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d)組別 n 手術時間(min)下床活動時間(h)住院時間(d)研究組 33 69.351.25對照組 33 112.412.54 1.280.49 11.255.13 4.35 1.36 t 19.373 4.105 9.314 7.206 P<0.05 <0.05 <0.05 <0.0513.05 2.520.21 24.384.85 9.84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急性膽囊炎是臨床肝膽外科的常見疾病。該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機體受到化學性刺激或細菌感染所致。另外,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飲食不規律、情緒波動大等因素也是該病發生的誘因。臨床以手術治療為首選方法,為提高手術治療效果,術前應對患者進行禁食、糾正水、電解質異常和胃腸減壓等治療[4]。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效地提升了急性膽囊炎的診斷率和治療有效率,在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后期生存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腹腔膽囊切除術目前已經成為臨床治療急性膽囊炎的金標準,得到了廣大患者及醫生的普遍認可。
急性膽囊炎患者中,老年患者較多,大部分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機體功能下降,并伴有其他疾病,對傳統開腹手術的耐受性較低,傳統術式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傷較大,術后并發癥較多,術后恢復時間長,不能保證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腹腔鏡手術能有效克服這些弊端,它創傷小、疼痛輕、手術視野開闊、操作方便、術后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在治療該病時取得了較理想的療效,有效地降低了手術風險[5]。有文獻報道稱,合理的手術時間與治療效果也有絕大的關系,總結臨床經驗發現,患者發病后48 h內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是因為這段時間內患者的膽囊壁僅有水腫,出現粘連的可能性很小,操作過程中更容易分離,這些對于縮短手術時間、減輕切口暴露和降低感染都有重要的影響[6]。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在治療急性膽囊炎時更具有優勢。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治療效果優于傳統開腹手術。
[1] 高建,夏戰倫.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艷的臨床療效評估[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4):30-31
[2] 皮園園.腹腔鏡及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5):102-103
[3] 張進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療效比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17):2628-2630
[4] 陳誠.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對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24):223-225 [5] 王耀東,候森,時永,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2):108-109
[6] 趙不非.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的效果對比[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4):28-30
R657.4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6.088
201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