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蘭蘭
摘 要:21世紀是網絡信息時代,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我國在各項科研技術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文字表達方式也開始展現多樣化。新興起的網絡語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新意,為信息溝通提供了便利,在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創新提供新契機的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利影響,文章據此作出分析。
關鍵詞:網絡語言;信息;漢語言文學
一、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產生的有利影響
網絡語言具有易于記憶和多樣化的特點,從文字的角度看無疑是利于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網絡新詞匯出現會給傳統詞語賦予新的含義,它利用傳統詞語的諧音、字體形象給人一種標新立異且詼諧的感覺。例如,《人在囧途》中的“囧”字,從字形上就可以想象到一個人皺著眉頭、氣惱的搞笑畫面。網絡語言在結合漢語言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系列新穎、形象的新詞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每當新的社會事件、娛樂事件發生后,就會衍生出相關的網絡詞匯,從詞匯的使用率可以看出人們對事件的關注度,有些詞匯更是直接由事件主角創造,例如,經典語句“我爸是李剛”,這句話產生后,社會關注度飆升。隨著新媒體形式的多樣化,人們喜歡在微博、博客等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多網絡詞匯由此產生、傳播。在這些平臺上,人們可以暢所欲言,不受學歷、地域的限制,只要詞句達意,就可以進行交流,多樣的傳播途徑成為網絡語言發展的重要推力。
二、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產生的不利影響
網絡語言除了具有可以豐富漢語言文學表達方式這一有利影響,也有著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發展的一面。
第一,網絡語言的獨特之處在于易創造、形式多樣,但漢語言文學作為文學的主導,規范性是必須保證的,一些網絡語言為了彰顯個性,得到更多的關注,完全忽略規范性;為了求新、求異,將文字故意組合,使用錯別字,對大眾日常生活產生了錯誤的引導,例如,“你們”這個常用詞,在演變成網絡語言后就變成了“泥們”。在信息的迅速傳播之下,網絡語言對當前學生的教育學習也會產生誤導,導致其在書寫能力、發音規范和日常考試方面頻頻出錯。第二,對傳統語言的感知能力弱化,在中華文化中,一個詞語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用法,每種用法表達的意思也是不同的。但實際上,詞語在演變成網絡語言后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含義,對此,語文教學的難度就隨之加大。第三,在國際化日益加強的今天,外國友人對我國的民族語言充滿了興趣,還有一些外國學生為了學習漢語言文學,不遠萬里來中國上學。據調研表明,現在部分學生的漢語考試成績比不上國外的學生,由此說明我們漢語言文學的傳承能力在逐漸弱化,如果繼續濫用網絡語言,不對我們的母語進行強化教育,那么,我們就無法對外國友人進行正確教學,我們的民族文化將無法登上國際舞臺。第四,一些網絡用語根據詞語的諧音和縮寫代替組合成新詞語,如“你造嗎”“表”“木有”等。這些詞語不僅文字錯誤,而且在實際使用中會讓人產生口齒模糊的印象,不利于正常溝通。
三、新時代下對漢語言文學創新發展的思路
1.漢語言文學應對網絡語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網絡語言在誰都可以用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誰都可以創造這一特性,極大地滿足了大眾的表達欲,所以在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問題上,一定要正確看待網絡語言所能起到的作用,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要避免盲從的行為,不能為了使漢語言文學展現新的形式而將其精華忽略,那樣我們的后代將不能領會到中華傳統文學的魅力。
2.抵制不良網絡語言的使用
網絡語言具有開放性,大多數網絡詞匯都具有不好含義的一面,如果不能很好地分辨使用,將會對青少年教育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要盡可能地屏蔽含義不好的網絡語言,提倡做文明人,講文明語。還需對網絡用語多加規范,假使有人惡意傳播,一定要加以正確引導,以保證網絡環境、網絡語言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避免對漢語言文學產生不良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石 慧.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2):210-211.
[2]王藝錦.新時期網絡語言與中學語文學習[J].亞太教育,2016(36):57.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