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
《和爸爸一起散步》是一篇以自敘口吻創作的故事,活動中,教師選擇了部分富有寓意的畫面讓學生觀察解讀:爸爸和兒子的形象慢慢展開,通過畫面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父子之間濃濃的愛的場景。
一、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讓學生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2)表演故事,加深對故事中蘊含意義的理解。
(3)理解故事,用不同形式來表達父子之間的愛。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了解爸爸的職業、愛好。
2.材料準備
(1)收集爸爸帶自己出去玩的照片。
(2)節選《和爸爸一起散步》十幅圖,編成分段式繪本。
(3)邀請幼兒的爸爸一同參與活動。
三、活動過程
(一)設計思路
繪本《和爸爸一起散步》是一篇表達父子之間相互關愛的故事。閱讀后,我的心情難以平靜,正好四月份大班開展閱讀主題活動“我的一家”,“我愛我的好爸爸”正是其中的一個預設活動。
(二)過程分析
1.預備活動
活動開始,播放幼兒熟悉的歌曲《我的好爸爸》,父親與孩子隨音樂節拍入座,感受歌曲所傳達的美好情感。
2.感知活動
師:每個人都有爸爸,誰愿意來介紹一下自己的爸爸?
師:你們愛自己的爸爸嗎?為什么?(生答。)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里的“爸爸”和兒子之間是如何相互關愛的?
師生:完整欣賞故事圖片講述一遍。(第一次播放有聲課件。)
師:喜歡這個故事嗎?你們聽了以后心里有什么感覺?(生答:溫暖、開心、甜蜜。)
師:爸爸們聽了以后心里又是怎樣呢?(父答:幸福、快樂、溫馨。)
3.理解活動
提問是讓學生理解故事并刺激其語言發展的有效途徑,經過反復思考和推敲,在確定每個問題的有效性后,將重點落在了提問的層次性上。
第一層次:就繪本故事內容提問,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知識點。)
(1)當爸爸與兒子一同散步時,爸爸是如何幫助兒子的?(生答。)
(2)當兒子沒力氣走下去時,爸爸做了一個什么動作?爸爸的表情是怎樣的?(生答。)
(3)當兒子趴在爸爸的肩膀上時,心情怎樣?他看到了什么?(生答。)
(4)當爸爸背著兒子往前走時,兒子問了爸爸什么問題?爸爸是如何回答的?(生答。)
(5)爸爸為什么不放下兒子?(父答。)
第二層次:拋出問題,展開討論,讓幼兒與父親進一步理解繪本內容(探究點。)
分段欣賞故事,并提問:
(1)兒子長大了,當父親需要幫助時,兒子表現怎樣?兒子這么做對嗎?為什么?(生答、父答。)
(2)當兒子需要年邁的父親幫助時,父親是如何表現的?兒子心情怎樣?(傷感、難過、傷心)為什么?(生答。)
(3)當兒子再次請求爸爸一同散步時,爸爸心情怎樣?爸爸為什么開心?(生答、父答。)
(4)年邁的爸爸走路怎樣?(生答:蹣跚。)
(5)當爸爸走不動了,兒子做了一個什么動作?他為什么這么做?(生答)
(6)當爸爸趴在兒子肩膀上時,問了一個什么問題?(生答。)兒子是如何回答的?(生答、父答。)
第三層次:遷移情感,回歸幼兒生活。
(1)觀看自制相冊,感受父子(女)間濃濃的情意,讓幼兒萌發愛自己爸爸的情感。
師:爸爸愛我們,他們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做了很多事情,老師收集了一些照片,請大家邊欣賞邊回憶你的爸爸都為你做了些什么?
師解說:小時候,爸爸溫暖的手抱著我;慢慢地,我長大了,爸爸的大手拉著我,讓我學會了走路;當我會跑時,爸爸帶著我去爬山、看海、游泳……那里,留下了我和爸爸的笑聲,留下了我和爸爸的腳印,留下了我和爸爸的身影……我慢慢長大了。
(2)爸爸為你們做了哪些事情呀?(生答。)你們有什么話要對爸爸說嗎?(生答。)爸爸有什么話對你的孩子說呢?(父答。)
(3)每個孩子都愛自己的爸爸,每個爸爸都愛自己的孩子,請小朋友們用一個動作來表示對爸爸的愛吧。
(4)請小朋友將心中對爸爸的愛畫出來,和自己的爸爸一同欣賞,與小朋友一同分享。
(5)請爸爸將心中對孩子的關愛也畫出來,與自己的孩子一同分享。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