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磊 王婭秘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延安大學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楊 磊 王婭秘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延安大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陽光體育運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大宣傳力度,營造陽光體育運動氛圍;增大體育經費投入,改善場地設施條件;優化過程,提高鍛煉效果;加強保障措施,消除安全隱患。旨在為保證我校“陽光體育運動”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延安大學;陽光體育運動;現狀;調查
青少年體質下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關系到國家未來和人才的綜合素質。在這樣的背景下,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中明確提出:“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1]。7號文件的下發代表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高度重視,以及提高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迫切要求。7號文件的頒布,對“陽光體育”的開展具有導向作用。本文對延安大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針對“陽光體育運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旨在為延安大學“陽光體育運動”順利開展提供參考意見。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延安大學“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延安大學5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查閱相關“陽光體育運動”的文獻資料50余篇,了解該研究的現狀和前沿。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課題需要,對延安大學“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500份,回收434份,回收率為86.8%,有效問卷402份,有效回收率為92.6%。
1.2.3 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有效數據應用Excel軟件進行數理統計。
2.1 延安大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分析
2.1.1 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認知程度

表1 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了解情況統計表(N=402)
學生是“陽光體育運動”的直接參與者。表1的調查結果顯示:13.4%的學生非常了解陽光體育運動;比較了解和了解陽光體育運動的學生人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9.2%;但還有33.7%的學生對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了解很少或不了解。以上數據表明:學校對陽光體育運動重視程度、宣傳力度、輿論氛圍不夠,導致了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認識程度不高。只有讓學生真正了解“陽光體育運動”的價值,并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才能達到開展“陽光體育”的要求和目的“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工作一輩子”。
2.1.2 學生了解陽光體育運動的途徑

表2 學生了解陽光體育運動的途徑調查表(N=402)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到,“體育教師課堂宣講”和“電視、網絡等媒體”是學生了解“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途徑,占被調查人數的66.5%。這一結果表明體育教師既是“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者,也是“陽光體育運動”宣講者;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視、網絡等媒體在宣傳陽光體育運動的效果顯著,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5.4%;還有12.8%的學生是通過報紙、墻報了解陽光體育運動。
2.1.3 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動機

表3 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動機統計表(N=402)
通過對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動機調查(參考表3)可以看出,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動機呈多樣化。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學生人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7.4%,可見大部分學生意識到體育運動對健康的重要作用;以“豐富課余生活”為動機的學生人數占40.3%,表明學生對體育休閑功能的認識有明顯提高;還有32.8%的學生是為了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這表明了體育為同學之間進一步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還有18.5%的學生是以學習技術、技能為目的,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2.1.4 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喜歡的運動項目調查

表4 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調查表(N=402)
表4的調查結果顯示:延安大學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項目呈多元化趨勢。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羽毛球、乒乓球和籃球,分別占被調查總人數的42.8%、34.6%和31.3%。乒乓球和羽毛球有較好的群眾基礎,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相比較而言,乒乓球、羽毛球受場地、器材限制小、活動量相對容易控制,項目本身具有良好的技巧性和娛樂性,具有良好的鍛煉效果,因此這兩個項目深受大學生青睞。
2.1.5 學生每天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調查

表5 學生每天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調查表(N=402)
從表5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延安大學學生每天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在30—60分鐘的學生人數最多,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8.2%;23.5%的學生每天參加體育活動時間在30分鐘以內;僅有18.3%的學生每天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在1小時以上。以上數據反映出我校大多數學生活動所持續的時間明顯沒有達到《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中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不少于1小時的要求,很難保證學生的鍛煉效果。
2.2 延安市中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影響因素分析

表6 影響延安市中學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因素調查表(N=402)
“陽光體育運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受很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2]。通過對延安大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影響因素分析:缺乏宣傳、場地設施短缺、體育教師短缺和安全因素是影響我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主要因素,分別占32.5%、58.9%、20.6%、19.7%和10.2%。我校宣傳“陽光體育運動”的途徑比較單一,以體育教師宣講為主,導致了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認知度不高;通過調查可知:高達78.4%的學生認為場地、器材等基礎設施還不能滿足“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需要,場地器材基礎設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我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和效果;除了場地、器材等客觀因素外,安全問題是影響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缺乏法律保障,為了防止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學校取消了一些對抗性強的活動,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陽光體育運動順利開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3]。
“陽光體育運動”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營造陽光體育運動氛圍,提高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形成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潮;增大體育經費投入、改善場地設施條件,為我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順利開展提供物質保障;健全管理機制,優化過程,提高鍛煉效果;加強保障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1]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意見[s].教體藝〔2007〕7號.
[2] 劉海元,袁國英.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體育學刊,2010(08):10-14.
[3] 王月華.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體育學刊,2011(06):81-83.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Sunshine Sports Development in Yan'an University
YANG Lei,etal.
(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Shaanxi,China)
2014年延安大學校級科研項目(YAQ2014-23)。
楊磊(1981-),陜西藍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