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芳
(九江市濂溪區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九江332000)
不同分娩方式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預后的影響
劉美芳
(九江市濂溪區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九江332000)
目的探討不同分娩方式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預后的影響。方法將88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予剖宮產分娩,觀察組患者予陰道分娩,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分娩出血量、產后出血量、產褥感染發生率及其新生兒Apger評分情況。結果觀察組產婦分娩出血量為(128.36±22.44)mL,術后出血量為(130.01±10.11)mL,產褥感染率為5%,新生兒Apger為(9.1±0.9)分,各項指標的值均優于剖宮產分娩的對照組產婦,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予以陰道分娩,可以減少患者分娩出血量、產后出血量,降低產褥感染發生率,新生兒健康狀況也較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分娩方式;剖宮產;陰道分娩;妊娠
分娩時引起子宮收縮,子宮收縮會引起劇痛,劇痛會持續整個分娩過程,多數女性對分娩的疼痛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最終選擇剖宮產分娩方式[1]。加之高齡產婦以及異常分娩產婦人數的不斷上升,剖宮產的需求也不斷上升,剖宮產對于高齡產婦及異常分娩產婦而言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而且也有利于新生兒的出生和健康成長,得到醫師及產婦的普遍認可[2]。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時如果再次選擇剖宮產會增加手術風險,臨床醫師要綜合各方面因素重新考慮分娩方式,本文就不同分娩方式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預后的影響進行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將2014年1月~2017年1月九江市濂溪區人民醫院收治的88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予剖宮產分娩,觀察組患者予陰道分娩。觀察組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3.0±0.6)歲,孕周35~40周,平均孕周(31.0± 0.6)周,兩次分娩相隔時間1.33~8.67年,平均時間為(3.0±0.6)年;對照組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0.0± 0.3)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2.0±0.3)周,2次分娩相隔時間1.32~7.67年,平均時間為(4.0±0.5)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予剖宮產分娩該組患者均符合剖宮產要求:①上次剖宮產子宮下段為橫切口;②具備上次剖宮產要求及新剖產指征,患者先兆子宮破裂;③患者子宮下段瘢痕厚度小于2.5 cm;④患者及其家屬拒絕陰道分娩?;颊唧w位準備后,麻醉醫師予硬膜外麻醉,麻醉范圍上至胸骨,下至大腿上三分之一,主刀醫師于下腹部下垂處予手術切口,切口長度為15~20 cm,依照解剖知識,依次分離各組織,直至取出新生兒和胎盤,然后縫合切口,肌注縮宮素。
1.2.2 觀察組患者予陰道分娩該組患者均符合陰道分娩要求:①上次剖宮產子宮下段為橫切口,且切口恢復良好;②不具備上次剖宮產要求及新剖產要求;③子宮無瘢痕缺陷;④患者及其家屬拒絕剖宮產分娩;⑤宮頸成熟度評分達陰道分娩要求?;颊唧w位準備后,醫護人員利用母嬰監護一體儀,實時監測患者宮縮頻率、胎心變化、宮頸口擴張程度等情況,在鼓勵患者的同時告知患者不可自行增加腹壓,防止子宮破裂情況出現。新生兒分娩出來后予縮宮素藥物使用,并記錄患者產后陰道出血量、尿液等情況,發現任何異常時,及時告知醫師予以相應處理。
1.3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產婦分娩出血量、產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兒Apger評分。新生兒Apger評分標準:在嬰兒出生后,根據嬰兒皮膚顏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張力及運動、反射五項體征進行評分,滿10分者為正常新生兒,評分7分以下的新生兒考慮患有輕度窒息,評分在4分以下考慮患有重度窒息。評分越高,說明新生兒身體狀況越好,反之說明新生兒身體狀況越差[3]。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分娩出血量、產后出血量、產褥感染發生率、新生兒Apger評分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及其新生兒情況對比
3.1 剖宮產分娩方式得到迅速發展的原因分析:陰道分娩是妊娠分娩的另外一種方式,該分娩方式的順利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無法保證百分百分娩順利進行,加之瘢痕子宮缺陷會影響縮宮素等藥物的使用,增加子宮破裂發生的概率[4]。因此針對部分患者而言,剖宮產是合適的選擇。近年來伴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手術麻醉及術后鎮痛等技術也不斷變得成熟起來,明顯改善剖宮產手術所帶來的創傷與疼痛,產婦對于剖宮產的認可也慢慢提高,剖宮產人數比例迅速上升。受當今醫療環境惡劣、醫患關系不和諧因素影響,部分醫生考慮到醫患關系,對部分患者提出的不理性要求采取退讓,使得部分并不適宜剖宮產分娩方式產婦依舊選擇剖宮產,剖宮產人數相應增加。
3.2 剖宮產分娩的優缺點:剖宮產手術前麻醉醫師對患者予硬膜外麻醉,麻醉范圍上至胸骨,下至大腿上三分之一,整個分娩過程患者自覺疼痛不明顯,患者不用承受陰道分娩帶來的疼痛,容易受到產婦的青睞。剖宮產手術切口位于下腹部下垂處,該手術切口部位較為隱秘,美容效果好,產婦也較容易接受。剖宮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隨著臨床病例的不斷增加,剖宮產伴隨的并發癥也日益凸顯。據有關資料顯示,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再次選擇剖宮產分娩會增加術后粘連、瘢痕妊娠的概率[5]。剖宮產分娩手術切口較大,長達15~20 cm,分娩過程中出血量較大,產后出血量也較大,產婦發生產褥感染的概率也較高,新生兒出生后肌張力、脈搏、對刺激的反應、膚色、呼吸情況也較差。
3.3 陰道分娩的優點: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心理因素均會影響胎兒能否順利經陰道自然娩出[6]。分娩時產婦通過骨產道和軟產道擴張讓胎兒通過,部分產婦受胎兒大小、胎位及產道、精神因素的影響,總產程時間過長,身體,心理無法承受,因此部分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更傾向于選擇剖宮產[7]。陰道分娩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該分娩方式是胎兒及附屬物從母體自然娩出,對產婦及新生兒創傷小,術中分娩出血量、產后出血量也較少,產婦產褥感染發生率低,新生兒出生后肌張力、脈搏、對刺激的反應、膚色、呼吸情況也較好,存在一定的優勢[8]。
本文表中數據顯示,予以陰道分娩的觀察組產婦分娩出血量為(128.36±22.44)mL,產后出血量為(130.01±10.11)mL,產褥感染率為5%,新生兒Apger為(9.1±0.9)分,各項指標的值均優于剖宮產分娩的對照組產婦,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數據證實上述觀點。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予以陰道分娩,可以減少患者分娩出血量、產后出血量,降低產褥感染發生率,新生兒健康狀況也較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1]徐云.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可行性及安全性臨床分析[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6,44(1):91-92,111.
[2]朱曉霞,周輝紅.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的適宜分娩方式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51-54.
[3]李玉蕉.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4):40-41.
[4]蘆笛,白伶俐,李紅梅,等.不同分娩方式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分娩結局以及新生兒結局的影響[J].醫學綜述,2016, 22(8):1640-1642.
[5]饒紅云.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選擇陰道分娩的可行性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8):1442-1443.
[6]楊曉英,李桂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的相關問題[J].當代醫學,2013,19(29):71.
[7]韓利紅,張小光.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討[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4,39(3):426-427.
[8]陳靜.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的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9):137-1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