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宇
【摘 要】技工院校《機械基礎》教學在機電類相關專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內容抽象、操作性高,讓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感苦惱。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分析闡述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技工院校;機械基礎;教學方法;學生
當今經濟飛速發展讓社會對于技工院校的畢業生有著很大的需求,而技工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熱情較低。以機電類專業的學習為例,《機械基礎》作為其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扮演者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普遍存在著聽不懂、不愛聽、厭學、逃避等現象。面對這些客觀的教學環境,如何改善和優化傳統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從單純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出擊、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是目前教學過程中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善于應用多媒體技術
著名實驗心理學家蘇瑞特拉做過的一個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的心理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由于《機械基礎》章節多、內容廣,很多知識點過于抽象,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如果單純地運用傳統的黑板、粉筆、掛圖等不動體,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而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先進的各種多媒體技術以其強大的形象優勢,使得教材的文字、圖形與生動的動畫、聲音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原本枯燥抽象的內容一下子變的活躍有趣起來,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齒輪傳動中的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時,由于該章節內容繁雜,而且與之前所學的內容聯系不密切,很多學生在學習起來感覺困難重重、難以理解。對此,可以結合幻燈片和微視頻等多媒體技術,把漸開線齒廓的形成、齒輪各部分名稱、齒輪的基本參數等進行直觀生動的演示,這樣圖文并茂、聲色俱有,顯著地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也可以將汽車手動變速器、汽車驅動橋等齒輪傳動案例通過多媒體來呈現,這樣可以達到不去生產車間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所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具體應用的目的。
二、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技工院校的畢業生已被定為高素質的勞動者。這就要求學生在學好專業理論的同時,關鍵的是要掌握好手上的技能。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真正地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教師在授課時,一方面應盡量將所學的內容聯系到我們生活的實際當中。
例如在講解雙曲柄機構時,聯系到農村里經常用到的手扶拖拉機;在講解曲柄滑塊結構時,聯系到內燃機的氣缸。另一方面,除了在教室里授課外,也可以將課堂轉移到學校的各種實訓場所,如汽車維修車間、機械裝配實訓室等,通過觀察和拆裝實訓場所里的各種機械設備,可以使學生接觸到所學知識的現實應用。例如,在講解帶傳動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汽修車間的發動機,并讓學生悉心觀察發動機運轉時傳動帶的作用,這種鮮明、直觀的教學形式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技工院校的辦學特色,使技工院校的畢業生更能被社會所青睞。
三、靈活運用懲罰措施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同樣的,在任何一所學校,都要遵守一定的班規校紀,技工院校也不例外。然而技工院校大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薄弱、自信心差,雖不以高考升學為目的,但處于青春期的他們自尊心很強,情緒也容易波動。因此,作為《機械基礎》的專業課老師,平時與學生相處密切,在授課時也要注重學生心理需求,因材施教,既要采取適當的獎勵措施來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信心,更要合理地利用懲罰措施來維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免受傷害。當學生犯錯誤時,應用一顆包容而又關懷的心,理性分析,靈活處置,切不可一味的大聲呵斥、批評指責。
例如當學生未完成作業時,可以讓其利用課下時間搜集一些有關本節課的知識拓展內容分享給其他同學,或者幫助老師為下一節課新知識的講解準備適當的教學模具等。通過以上幾種措施,受罰的學生雖然犧牲了部分課下休息娛樂的時間,但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服務了全體師生,在得到老師諒解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有所提高;再如,當學生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擾亂課堂秩序時,可以讓其給大家唱一首歌、講一個故事或者背誦一首古詩詞等,這樣既教育了學生,又在無形之中活躍了課堂氛圍。
總之,《機械基礎》是機電類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教師只有在結合自身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追求和總結,探究出更加科學、合理、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才能使其教學效果不斷提升,真正地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獲、學有所用,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及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祖國海等.《機械基礎》(第三版).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2.
[2]周慶三.淺談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改進措施.《教師通訊》,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