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下,預計我國高職院校東盟國家留學生將處于主要群體。但由于中外文化差異,如何確保高校留學生管理質量,提升管理水平,成為各高職院校留學生管理者遇到的難題。本文從文化差異的影響入手,分析導致的東盟留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推進高校留學生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文化差異 東盟留學生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038-01
當前,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下,教育國際化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高職院校為增強在國際高等教育領域的影響力,紛紛將拓展國際化辦學,擴大招收和培養外國留學生作為重要舉措。根據“留學中國”計劃,到2020年,預計我國高職院校東盟國家留學生將處于主要群體。但由于中外文化的差異,東盟國家留學生在華學習期間會遇到很多困難,如何在文化差異下高效的管理留學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文化差異的概念
文化差異是指人們因地區和所特有的文化異同而產生的差異。霍夫斯坦特認為:文化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經驗的人們共同的心理程序。不同群體、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會有差異,是因為他們向來受到不同的教育、有著不同的社會和工作,從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維方式。
東盟來華留學生在本國受到不同的教育、有著不同的社會經歷與文化背景,他們與中國人民之間存在著客觀文化差異。
二、文化差異下東盟留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言文化差異問題。
基于文化差異和文化適應性的困境,不同的東盟國家學生對相似的言語表述、行為以及理解能力不一定相同,這易使學生和管理者之間產生誤解甚至沖突,嚴重的會造成不良的后果,影響國家形象。此外,東盟國家留學生之間以及留學生和管理人員在交流溝通中主要使用英語和漢語,但他們的語言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東盟國家學生甚至連英語也不會,在表達上常常不能恰到好處,這會在交流中造成一定的阻礙,影響對學生的管理效果。
(二)價值觀的沖突問題。
文化差異主要表現為不同的風俗習慣與價值觀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東盟國家留學生在本國有自己的習俗和思維方式,來到中國后,他們固有的思維行為模式受到中國文化的沖擊,不可避免的在心理上要經歷一個價值觀與文化從沖突到適應的過程。而在此過程期間,對管理人員來說,無疑是增加了管理難度。
(三)教育管理差異適應問題。
在教育管理中,我國和東盟國家教育管理體制存在差異,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生職業能力、職業操守培養,對于規章制度的遵守要求嚴格。而東盟國家留學生教育相對滯后和寬松,留學生來到中國后,有些教育管理理念以及解決問題方式會引起東盟留學生的誤解甚至不滿。
(四)社交禮儀差異問題
東盟國家留學生在社交禮儀上也存在文化差異問題。東盟國家多數地處熱帶,因此,留學生們習慣穿著拖鞋出席學校各種場合,這在中國來說是相當不禮貌的行為。而中國人習慣寒暄的社交禮儀方式,有時也會使東盟國家留學生感到不解。良好的社交禮儀建設在教育管理中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但由于文化的差異,給東盟留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帶來障礙,也影響了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
(五)宗教信仰的差異問題。
東盟國家留學生有不少學生是伊斯蘭教信徒,這些學生不僅在飲食上有著嚴格的規定,還會在規定的時期內進行朝拜、齋戒等宗教活動;東南亞的學生則多信仰佛教,佛教也常有祭拜,聚集等宗教活動。這樣學校就成了一個多種宗教信仰共存的環境。因此,由于信仰、習慣的差異,學生與管理者之間在交流上難免出現障礙,有時甚至還會因為宗教信仰產生民族情緒造成沖突。
三、文化差異下東盟留學生管理的對策
(一)強化留學生漢語培訓,增強管理者服務意識
針對東盟國家留學生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語言交流障礙問題,除了強化課堂語言培訓外,還應采取更多豐富的漢語教學形式來傳播中國漢語言文化。例如,鼓勵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結交語言伙伴,鼓勵留學生參加文藝表演,建議學校定期舉行漢語比賽等提升留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從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展示中國文化與儒家思想,讓留學生們逐漸理解中國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而東盟國家留學生管理人員應該增強服務意識,對留學生的管理要增強耐心,及時了解和關注學生的心態和思維方式,尊重對方在學習生活中的需要,使留學生在異國感受家的溫暖。
(二)樹立跨文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的學生管理體制機制
高職院校對東盟留學生管理要正確樹立跨文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的學生管理體制機制。一是要按照求同存異、和諧共處的原則,尊重留學生的風俗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主動了解東盟國家國情及文化,理解留學生的不同個性與思維方式。二是要提高跨文化教育管理意識,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教育管理規章制度,使東盟來華留學生在高職院校的學習中逐漸通過學校的規章制度了解中國教育管理文化理念,減少誤會與不解。在制度的執行上保證其權威性,做到獎懲分明,促使留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規范化。
(三)尊重文化差異,趨同化管理
東盟國家的留學生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留學生管理者要清楚認識不同東盟國家人民的文化特點和思維方式,尊重不同留學生的文化差異,以更加包容的心態來看待留學生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各種文化。避免對其文化禁忌發生冒犯的行為,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管理氛圍。其次,為盡快使學生融入中國的教學生活,對他們可在尊重其文化差異的同時采取趨同化管理,即管理方式趨同于中國學生,增強留學生的學校歸屬感,降低特殊感。
四、結語
東盟國家基礎設施處于相對較弱的環境,職業能力更強的高職畢業生受到當前東盟國家的歡迎。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尊重他國的文化差異,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完善并探索跨文化適應的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為實現我國東盟留學生“知華”“友華”“愛華”的教育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彬彬,全克林.基于跨文化適應的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構建[J]經濟與社會發,2015年第5期(第13卷第5期)
[2]陳曦.“一帶一路”國家來華留學生文化距離、文化適應策略和文化適應的關系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呂昕璐,女,1987年2月生,廣西人,碩士研究生,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