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揮


【摘要】我國現如今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依舊保持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呈現的狀態是你講我聽。教育界為了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效率,提出“對分課堂”的教學課堂改革模式。將教師講授式和學生討論式完美結合。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對分課堂 教學模式 講授式 討論式
【課題項目】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立項號: GS[2016]GHB0395。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139-02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在改善教學基礎的提前下,有利提高數學教學工作和學習。同時,取得的效果在教學界有目共睹。針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課堂的運用,筆者做了以下幾點研究。
一、解析“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對分課堂”的主要核心是把一半的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是將傳統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相互結合,從而促進教學全面發展。
“對分教學”從傳統教學方面講,保持了傳統教學的精華所在,同時又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它將傳統教學分割成教師先講,學生再學。而討論式教學是在對分課堂上強調師生互動,學生自主獨立完成學習。師生互動學習原本就是促進數學成績的有效方式。對分教學在這樣的模式下,就呈現出兩個主體,教師化身為教育的主體,學生展現出學習的主體。兩種主體相互互動交接,從而彌補了傳統教學的弊端。
二、 “對分課堂”教學實踐
數學教學的基礎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在實施“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將自己的工作教案設計的精簡、有概括性。讓學生在聽教師的講述中能準確理解課堂教學的重點。
以我個人教學舉例,在課堂上,我一般將知識內容劃分成幾個板塊,依據板塊內容進行教學,45分鐘的教學時間,前20分鐘我講述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數學知識,后20分鐘我讓學生按小組分配,根據不同的案列進行分析。最后5分鐘我和學生一起總結。高中數學在很多繁瑣的知識上對學生有沖擊力。如果不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學生長期受到數學困難阻礙,會產生厭學心理,這樣就得不償失了。教師在學生討論中積極引導十分重要。
當我講完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的所有概念,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布置了幾道討論題。
例如求函數的解析式:
(1)已知一次函數的圖像經過(3,5)和(-4,-9)兩點,求這個一次函數的解析式;若點(a,2)在這個函數圖像上,求a的值。
(2)已知二次函數g(x)滿足g(1)=1,g(-1)=5,圖像過原點,求g(x)。
當我根據基礎知識留給學生兩道基本習題時,學生在快速討論下給予我試題答案。
解:(1)由題意設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kx+b
∵圖像經過點(3,5)和(-4,-9)
∴3k+b=5-4k+b=-9?圯k=2b=-1
∴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2x-1
∵點(a,2)在這個函數上
∴將點(a,2)帶入函數中為:2a-1=2
∴a=■
(2)由題意設g(x)=ax2+bx+c
∵g(x)=-1,g(-1)=5,且圖像過原點
a+b+c=1a-b+c=-5c=0∴a=3b=-2c=0
∴g(x)=3x2-2x
通過學生習題答案,我想同學已經理解了函數類型,我告訴他們,求函數的解析式,你們解析的過程是待定系數法。而待定系數法的基本步驟就是:現設函數的一般式(或頂點式等),代入已知條件,通過解方程(組)確定未知系數。通過實踐和教師講解,讓學生對類型題記憶的更牢靠。根據學生理解能力逐漸增加難度。
數學知識考取的就是思維能力運轉,有些同學確實在數學上找不到下手之處,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理性教學。
三、對分課堂給教師和學生帶來的效果
我們在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主要通過講授課程為學生傳遞知識,對分課堂,教師就會將知識重點總結出,剩余的消化過程需要學生自己把握。教師在講授上時間減少時,就會把多余的時間放在引導學生上。高中生會主動和教師站在同一平臺上,彼此討論交流。積極的討論和溝通,會將文本知識構建出合理的框架,以便于之后的完善。教師教學課時縮短,但教師的價值并未受到影響,學生也在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
對分課堂最重要的階段就是學生自己研究和討論,此種形式會讓學生自然而然進入學習狀態,自我主動吸知取識,提升的效果會更快,更符合自己。對分課堂教學,在平時就逐漸培養學生將各個知識點,分散學習。有疑問及時詢問教師和同學,在課后做相關的練習題,從而展現自己課上學習的成果。每一次案例討論,都是學生學習的痕跡,學生在完成討論的過程中,要將這些案例整理好,以便于以后遺忘知識點,再進行系統復習。每一次復習案例,學生都會對基礎知識的加深理解,這樣會促使學生充分理解知識點,為自己的數學學習鋪墊上堅實的基礎。
總之,“對分課堂”是將傳統和創新結合,它在一種程度上是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準確性、傳遞性。對分課堂為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意義!
參考文獻:
[1]陳蘭萍,賈淑云.討論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
[2]張卓玉.教師職業的邊界[J].教育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