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047-01
新課程標準規定:“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而艱巨的教學任務。
筆者任教的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普遍較低,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主觀因素外,更有其外在的客觀因素。這里,我們著重從客觀原因來探究,總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1.環境的影響:農家散居的生活,單一的生產,閉塞的交通,相對落后的經濟,使農村學生的生活空間相對狹窄,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能夠接觸的外部世界不廣;加上近年來不少家長常年在外,更使學生失去了可以交流的主要對象。2.條件的缺乏: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更有益于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農村幾乎沒有銷售閱讀書籍的書店,農村學生買書不方便,學校圖書館藏書量少,平時不對學生開放,農村學生,想說愛書不容易。加上缺少老師,父母的正確引導,農村學生大部分課余時間都被電視占去,真正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很少。另外,有益于口語交際訓練的課內外實踐活動也如圖書館一樣形同虛設,成為應付上級部門檢查的點綴。3.教學的忽視:語文教師普遍重閱讀,輕寫作,更輕聽說訓練。大綱教材上既定的口語教學課程大多流于形式,口語教學只傳授一些模版式的答題技巧。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經常把學生當作是接受知識的“容器”,采用“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由于擔心表達會暴露自己的不足,會遭到老師和同學的嘲笑而不愿表達。于是,在課堂上,就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只聽到老師的“精彩講解”,很少聽到學生的的聲音;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幾個學生的發言代替了整體學生的發言;發言的學生要么只言片語,詞不達意,要么語言啰嗦,條理混亂。初中學生的口語交際的現狀,說明培養初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十分必要和迫切。
針對以上的這些問題和現狀,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靈活地采用多種形式,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扎扎實實的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循序漸進,激發說的興趣。課堂上,不少學生對“說”不感興趣,甚至不想說,認為“言多必失”,不如“少說為佳”。因此我就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訓練,循序漸進的激發學生主動多說話的興趣。譬如,新學期開始,我先進行“一句話”的訓練,要求每位學生每天根據要求說一句話,如一句笑話,一句名言,一句新聞乃至一句問候的話等,等到學生們個個參與,熱情高漲后,再進行說一句話的專項訓練,如每結合學生實際布置一個話題,學生先寫后說,并及時進行評比總結。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在每次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我都鼓勵幾名學生登上講臺,結合身邊的人、事、物、景進行描述和分析,說出感受,闡明觀點。
二、豐富積累,教給“說”的方法。除了常規的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積累語言外,我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外閱讀建議書單。寓言:《伊索寓言》,神話:《山海經》,歷史:《上下五千年》,詩歌:《詩經選讀》,《唐詩宋詞三百首》,《志摩的詩》,《繁星》《春水》,《舒婷的詩》,《泰戈爾詩選》,散文:《朝花夕拾》,《螢窗小語》,《山居筆記》,小說:《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紅巖》,《老人與海》,《悲慘世界》,《草房子》,《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堂吉訶德》,《湯姆叔叔的小屋》,《巴黎圣母院》,科普讀物:《凡爾納四大科學幻想名著》,《昆蟲記》。哲理讀物:《論語》,《人生論》,《相約星期二》。通過閱讀這些好書,讓學生養成自覺收集和積累資料的習慣,并從閱讀中體會名著中語言表達的準確和美感,督促學生對收集的閱讀資料不定期的加以整理,一有空就隨時翻開看看。但要做到有序,有理,有情,有度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首先,結合實例深入淺出地介紹一些有關文法,修辭的知識,以確保說出的話合理,規范,高效;其次,在講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說”的技巧的講析,如在朗讀中如何把握語句的重音和停頓,結合語境體味詞語的表達作用;再次,在日常訓練中,狠抓發音清晰洪亮,語速語調適當,語意明白清楚,用語連貫得體等常規訓練;最后,我還注意學生表情自然,儀態大方,手勢得體的良好口頭表達習慣。
三、利用課堂,創造“說”的機會。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注意讀中練說,讓教材作為口語交際訓練的載體,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環節創設情境,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學生在讀了這類文章后,大多會產生“說”的欲望,我就特意設置能讓學生表達自己見解的教學環節。在作文教學中,我安排了口頭作文的內容,指導時組織學生進行口頭審題,口頭選材,乃至口頭作文練習;評講課上,我引導學生評析例文,暢談體會。讓學生在說說論論的過程中,提高聽,說交際的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新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基本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發掘口語交際的豐富素材,在生活實踐中教會學生自己尋找更多的交際內容,鞏固和延伸自己的交際能力,促進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讓他們在學習中提高,在交際中成長,在實踐中求索,使他們真正成為我們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中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