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利
【摘 要】教學多樣化與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就是要引進全新教學模式,建立平等師生關系,善于捕捉學生創造的火花,及時鼓勵,及時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強調理論聯系時政、聯系生活、聯系實際,教師要給予積極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要大膽懷疑,去超越,去創新。
【關鍵詞】教學多樣化;素質教育;教學;教師;創新
時代的發展,全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全面開展,教學多樣化與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現代科技教育、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主題。
1引進全新教學模式,建立平等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舊的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著“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說教式”作為此模式的教師只需具備兩樣東西:一張嘴,一支粉筆。這樣就不利于讓學生發揮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其中的師生關系就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主動者、是支配者,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只能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學生做為學習的主體沒有積極的參與,學生當然不喜歡,學習的積極性就低。如此教學,怎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因此,引進新的教學模式,建立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首要任務。在教學中,老師要多采用“參與式”“討論式”“啟發式”等教學形式,注重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倡導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
2設立疑問,鼓勵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哲學家波普爾認為:“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觀察,去實踐”。教學過程是一個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課前要認真研究教材,精心設計問題,才能在課堂上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所提問題應能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令人深思,給人啟迪,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要有思考價值的。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妙設計疑問,讓學生討論,激勵學生質疑,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索學習。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去,以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研究者的角色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學生創造的火花,及時鼓勵,及時引導。
3創新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應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思想政治學科發展規律,要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自學能力;要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索、研究等認識活動突出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而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自身的創造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為未來的社會實踐作好充分準備。
4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結合實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強調:“要繼續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可見,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雙基”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教師應該重視“雙基”的教學,而我們教學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對知識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學知識去觀察、認識、分析、思考、解決現實生活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也就是說理論來源于生活實際,而理論又要反過來指導生活實際。創新來源于實踐,所以要強調理論聯系時政、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才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投影、電視、錄相、電子網絡等引入課堂。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直觀、生動、情境性強等特點,能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了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創設讓學生思維層層展開、步步深入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
6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課,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創新
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掘學生的潛能,是現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活動課的形式要不拘一格。針對學生好動、好強的特征,在教學中一般采取討論式、競賽式、查閱式(收集資料)、演講式、辯論式等,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并用所學到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具體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政治課的整體教學質量。
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才能促使學生敢于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其獨立性,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多向發散。當然這樣的教育氛圍要靠教師來創設。從而激起更強的探索創新的欲望。
參考文獻:
[1]《初中思想品德課課本》
[2]《走進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