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陽
【摘 要】新型社會形勢下,產業經濟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面對經濟的轉型,必須結合經濟發展實際來提升人才培養的模式,這就要求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本文主要針對中職教育的模具實訓中心轉型進行了研究,首先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模具實訓中心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結合產學合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特點進行了闡述,最后提出了中職模具實訓中心轉型的策略,希望對中職教育的模具實訓中心轉型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產學合作模式;經濟欠發達地區;中職教育;模具;實訓中心;轉型;策略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2016年4月李克強總理提出《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要求對接《中國制造2025》。培養和打造一大批與制造業發展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已成為實現廣東制造業強省目標的必然要求。我校具有優勢專業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理所當然應該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先鋒隊和主陣地。然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職模具專業的總體辦學水平仍然低下,模具實訓基地的建設也并沒有成規?;?、系統化,多是散點培訓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1經濟欠發達地區模具實訓中心存在的問題
1.1規模普遍偏小
通過調查和研究能夠發現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模具實訓中心存在規模較小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資金和機械設備的限制,導致整個模具實訓中心的規模和發展受到眾多限制,從而造成模具實訓中心規模小的問題出現。
1.2人才需求矛盾突出
通過調查和研究能夠發現模具實訓中心的工作人員普遍存在著技術單一現象,如設計人員不精通工藝、加工、組裝等;鉗工人員也并不精通制圖、造型等。其次,人才質量也不高,高級人才嚴重缺乏。另外一方面,模具的學習人數有所下降,這對于整個模具實訓中心的人才儲備造成巨大的影響。
1.3模具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當前模具行業總體上面臨產品同質現象嚴重、價格競爭激勵的局面,發達地區其政府扶持力度大、生產設備先進、大型模具企業多、市場拓展能力強等優勢直接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模具行業發展構成威脅,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模具實訓中心轉型帶來了極大的競爭壓力。多數的中職模具中心存在起點低,傳統思想包袱重等特點,同時還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特點,競爭優勢有所減弱。
2產學合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特點
按照產學合作各方的聯結方式,將產學合作主要模式分為三類,并簡要介紹各模式特點。
2.1技術交易模式
指通過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這四種形式與企業展開有償合作,一般簽有技術合同。大學與企業的關注點集中于交易對象上,技術成果的質量、適用性等成為決定交易成敗的重要因素。技術交易模式權責分明、容易操作,相關技術成果較為成熟,風險很低,有利于企業在短時間內引進技術,提高競爭力。然而,這種模式多為一次性轉讓行為,產學雙方關系松散,注重短期效益,成果的經濟效益受企業能力制約,主要適用于應用研究成果轉讓。
2.2契約型合作模式
產學雙方依靠契約聯系起來,共同投資,在合同期內共同經營,共擔利潤與風險。合作內容涉及資金、設備、人才、管理、銷售等多個方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經理負責制,一般有技術入股型和聯合經營型兩種組織形式。在產權制度明確、雙方配合良好、溝通順暢的情況下,本合作方式相對容易成功。但是這種合作方式對合作過程缺乏監控,合作雙方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對合作方的組織和管理能力要求高,因此存在更大風險。這種模式能夠使學校和企業維持長期的緊密合作關系,并實現技術創新。
2.3產學一體化模式
產學一體化模式可以分為外部和內部兩類:外部一體化指進入企業的研發單位共同形成新的法人,比如工程中心、研究,在解決合作企業內部技術難題的同時向社會第三方承接項目、提供服務;內部一體化指在開發成功某項技術后,向市場提供技術服務,并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中國的產學內部一體化經歷了校辦工廠、校辦企業、資產運營公司三種形態。這種模式尤其是內部一體化給護更多的控制力與合作動力,但是對主導的科技實力與經營水平提出了高要求。中國不同的產學一體化業績差異懸殊,北大和清華的校企產業規模約占全國資產總規模的三分之一,中職院校校企產業規模較小。
3經濟欠發達地區模具實訓中心轉型的策略
3.1創新集群發展思路,開發集成實訓平臺
在進行模具轉型工作中要堅定集群化發展的理念,積極創新發展思路,加快模具實訓中心向現代產業集群方向發展,是避免現有產業集群走向衰退和消失的必經之路;加快推進模具實訓中心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是實現模具實訓中心集約發展、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應充分認識到模具實訓中心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對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繼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科學規劃,實現整個模具實訓中心的升級發展。
作為中職學校,開發并集成模具實訓平臺教學資源,可培養制造專業學生,可在本實訓平臺內完成模具拆裝實訓、模具設計及數值模擬分析實訓、模具數控加工等實訓,為學生搭建系列化學習平臺,從而適應多元化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3.2依托“互聯網+”完善實訓中心管理和改造提升
要注重對整個實訓中心管理制度的完善。依托“互聯網+”模式,借助產業管理中,以信息化技術為手段,推進標準化管理等現代管理制度的應用,促進模具實訓中心的轉型升級。注重大實訓中心引領和示范作用,通過樹立實施ERP管理典型實訓中心,引導實訓中心加強信息化應用、科學物料管理、嚴格成本控制,促進中職院校模具實訓中心健康有序發展。
要提升技術創新水平。引導和扶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進一批投資規模和產業關聯度大、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的實施;推進生產裝備與過程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提高工藝水平和生產效率;鼓勵企業通過現有廠房、土地或通過淘汰落后產能騰出空間開展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流程再造,整合資源,完善產業鏈,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鼓勵各個單位將技術改造與技術引進、技術創新的結合,不斷實現整個模具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企業發展了,運用產學一體化外部模式,實訓中心通過研究,解決合作企業內部技術難題,從而促進校企深度合作。
3.3加大人才培養和政策扶持,優化模具實訓中心內外環境
進行模具轉型工作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鼓勵學校加大引智力度,引進高層次、高學歷人才和實用型、高技能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建立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人才培訓機制,實施企業經營者培訓工程,進一步提升模具實訓中心發展理念;推動校企合作,通過合作辦學、定向培養等多種方式,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和技工,為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4結語
產學合作模式,是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經營以及人員交流、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結成的互利互惠,互補互促的聯合與協作關系。為此我們要在產學合作模式下,創新發展理念和思路,借助“互聯網+”平臺,充分挖掘資源,改善內外部環境,推進實訓中心改革,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不斷提高中職教育的模具實訓中心轉型效率,提高實用型高素質人才建設質量,為實現中國智造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快推進制造強國戰略的步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朱裕生,姜利.企業情境下模具實訓中心建設的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16(03):278-279.
[2]張志鳴.構建模具專業開放式公共實訓基地創新學生技能培養新模式[J].模具制造,2017(0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