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華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講,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將有助于他們奠定學好文化知識的基礎。為此,在文中主要從利用故事、氛圍營造、方法指導等方面探討了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期可以為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興趣;方法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高爾基也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人曾對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的孩子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孩子的閱讀能力高于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經對一些成功人士進行采訪,發現這些人在總結成功經驗的時候,都提到讀書讓他們受益匪淺。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閱讀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孩子在學校學到的主要是課本知識,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課本上的那點知識,那么知識結構難免單一。所以要讓孩子加強閱讀,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閱讀有益的課外書,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學會為人處世等。教師如何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呢?下面談談我的做法和體會。
第一,利用故事激發興趣。故事是兒童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戶。兒童的閱讀就應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讀故事開始,逐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我在教學時,常把有關的故事帶進課堂。例如給學生上了童話《小露珠》這篇課文后,我給學生講了童話故事《露珠與綠葉》,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我趁學生興趣正濃時,提議下周開展一次講故事比賽,并評出故事能手。我讓學生回家去讀一篇自己喜歡的故事。通過這樣的引導,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第二,營造寬松的氛圍,培養閱讀興趣。閱讀是個性化的一種行為,閱讀的內容也相當廣泛,學生喜歡閱讀什么書籍,由他們的興趣決定,教師可以適當點撥但不必作太多的干涉。例如,中低年級的學生喜歡閱讀卡通讀本,他們通過觀察畫面就可以感受文本傳遞的信息。如果教師一刀切,統一要求學生閱讀指定的書籍,不尊重學生的選擇,那勢必就會扼殺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讀有所得。徐特立先生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但很少予以指導,讓學生讀后沒有收獲。所以我們在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時,要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成為會讀書學習的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主要教給學生“圈點勾畫”、“作批注” 、“寫讀書筆記”等動筆讀書的方法。小學生的識字量畢竟有限,讀一本書最先碰到的就是生字難字,讀到這樣的字時就在它的下面打一個你喜歡的符號,比如“△”、“●”和“○”等,讀完一遍后,查字典,在其上面注上拼音。對一些不理解的詞語,也把它圈上,借助工具書查出注釋,并把它寫在旁邊。對那些重點句、中心句、妙言警句和自己喜歡的精彩句段畫上橫線,反復研讀,疑難之處打上“?”,向父母、同學或老師請教。
初次閱讀進行圈點勾畫,再次閱讀時,就要進行隨機批注。學生在閱讀時總會伴隨著積極的思維活動,學生如果能邊讀邊思考,邊思考邊作批注,不但會理解文中的許多問題,而且會出人意料地顯示出他的聰明智慧。
讓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目的是讓學生養成“多摘”、“多寫”的好習慣。“多摘”,是對讀物中的佳句、名段、好詞分門別類,摘錄下來,為將來的應用積累知識。“多寫”是培養學生養成讀書就寫心得體會的良好習慣,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根據內容和自己的感受,寫心得體會,哪怕兩三句話都可以。并經常檢查交流,這樣可以很好地反饋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日積月累下來,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品評文章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不要靠補課,也不要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是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我想,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學生才會自覺地投入到課外閱讀的生活中,在書的海洋中找到一片自由成長的空間,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金曉榮.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淺析[J].學周刊,2016(02):143.
[2]王玉春.對小學生閱讀興趣培養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118.
[3]王天才.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OL].求知導刊,2015(18):122.
[4]楊柳.如何提高中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J].文學教育(下),2015(08):86-87.
[5]董靜華.淺談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