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麗
【摘 要】閱讀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也是語文教學中需要關注的重點部分。本文以校本調查資源為基礎,針對本校高中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出現的教學現狀和問題,對高中生課外閱讀指導意義進行了探究,旨在思考更好地提高高中生課外閱讀的閱讀效果,達到課外閱讀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高中生;課外閱讀;指導意義
高中生課外閱讀一直是高中教學研究重點關注的部分。其中語文課外閱讀更是課外閱讀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的高考考查力度也有所加大。文學類的小說和實用類的傳記尤為突出,除此以外,還有其他現代文、古文類的閱讀,可見考查閱讀任務之重。在高中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依靠大量的課外閱讀才能有更大的提高,而卓有成效的課外閱讀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1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
1.1當前高中生語文課外閱讀的總體情況
課外閱讀如此重要,但學生的閱讀能力卻并非一蹴而就。結合本校學生課外閱讀的總體情況可發現效果并不理想。《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2003年)》版頒布后,十分重視閱讀教學,以粵教版為例,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本都選入了不少名家名作,包括古今中外的小說和散文等,這些作品都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媒介,可見優秀作品對高中生學習的重要性。新課標對課外閱讀的要求也有明確的闡述,“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1]近年來廣東高考的閱讀部分小說和傳記閱讀由選做到必做,考查閱讀能力的力度加大,這對課外閱讀有了更高的要求。
盡管一般高中學校有其課外閱讀任務,不少學生本身對此也頗為重視,以本校廉江三中為例,針對高一高二年級的閱讀調查問卷中顯示:喜歡閱讀課外書的高一學生占65%,高二學生占63%,其中文學類高達83%。盡管如此,閱讀效果卻不夠理想,雖然每月閱讀量達0~3本占了78%,高二達到81%,數據看似頗高,但在實際對學生的綜合考察中不難發現,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的積累和運用、感受和鑒賞以及思考能力方面并不比一般不讀或者少讀課外書的學生來得更加優秀或者突出,這反映了高中生課外閱讀的效果的不如人意。
1.2當前高中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情況分析
高中階段課外閱讀的積累能讓學生課內的閱讀理論和方法得以實踐和擴展,同時能夠獲得更多豐富的知識和內蘊文化,受到優秀作品的熏陶。此舉不僅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精神品格發展提供堅實的精神基礎,因此對高中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不容忽視。
而在實際的調查報告中發現,教師影響學生閱讀的比例在高一只占30%,高二個人因素影響閱讀高達92%,同時高一和高二學生依據個人喜好選擇書籍達到半數以上。這些數字顯示,教師若要有效跟蹤落實學生的閱讀效果較難實現,缺乏有效的跟蹤指導和評價,對于學生本身或者教師來說都是很難做到準確評價課外閱讀對學生產生的作用。綜上可見,高中生課外閱讀指導形勢不容樂觀。
2高中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意義
2.1促進學生形成個性化的閱讀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認為,“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多看課外書籍不可。課本,只是舉出一些例子,以便指示、說明罷了”[2]可見課外閱讀影響之大。高中課外閱讀要符合學生學習階段的身心發展,這是結合課內閱讀教學的一種需要,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接受“不僅蘊著含精神智慧,也流溢著‘真、‘善、‘美的優質文化” [3]等積極情感影響的重要渠道。若能在教師更具專業性的要求和指導下進行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讓學生懂得自主閱讀,而且有利于培養其獨特的感悟能力,使其個性化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同時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的思考和理解、寫作和表達能力上到新的臺階。這是一種良性循環的學習形式,對于促進學生個性閱讀十分有利。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就曾經說過自己得之于課外閱讀的知識就占據70%之多。可見,學生在閱讀課外作品時得到正確的指導,對于形成個性化閱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2有利于培養高中生的語文素養和精神素養
從語文角度來看,教師的課外閱讀指導有利于培養高中生的語文素養。閱讀使人進步,優秀作品的影響更毋庸置疑。如果能夠正確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不斷積累更多的素材,掌握把握中心主題、提高思辨能力等閱讀技能,必定能提高學習和交流水平。學生在閱讀中得到教師的點撥之后,潛移默化地把閱讀技能加以練習,即使是一般層次的高中生,也能達到培養語文素養的目標,這樣的課外閱讀大有裨益。
廣泛的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精神文化素養有長遠的意義。對于本校基礎普遍薄弱的學生而言,若要通過較少的閱讀量來獲得更多優秀的精神養分,是不可能達到的,因此更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作為輔助。本校高中生多為住校生,來自城鎮和農村的學生居多,課外閱讀條件相對有限,盡管現在學生有了更多的渠道進行課外閱讀,但很多學生的課外讀物是網絡文學居多,雖然其中不乏優秀之作。但是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題材、文學思想還是文筆技巧都遠不如優秀書籍帶給學生的積極影響大,甚至產生消極作用。而學生閱讀時也是走馬觀花,造成審美能力滯后,長期以往會造成學生思想的僵化和思維的局限。盡管課外閱讀有包容性,但若只從網絡上獲得一些較為零碎的思維、混亂的知識則局限性太大。在重要的高中學習階段,如果因為沒有正確的閱讀指導而失去更大的進步空間,對于學生本身和教師而言都是一種損失。
閱讀優秀作品的好處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和精神文化素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指導,也應大力鼓勵學生閱讀優秀的中外作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吸收外來先進的思想。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個人精神境界,使課外閱讀真正為其成長提供養分,使其形成更加健康、健全的人格。
2.3有利于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教師通過利用課內或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如通過進行文學知識競賽和系列文學知識講座,在課內對課外閱讀技巧進行有效指導和交流,跟蹤學生課外閱讀情況,能大大增強了課外閱讀的效果。通過“‘課外閱讀檢查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讀書筆記、‘心得體會和‘摘錄整理” [4]等多種跟蹤形式發現,課外閱讀指導取得一定成效。學生可以讀到更多文質兼美的文章和汲取更加優秀的文化思想精華,訓練出更活躍的思維能力,達到課外閱讀指導的目的。
通過對學生平時學習的檢測,各類征文和競賽等形式發現: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被激發,除了增強閱讀的自信心,還提高了自身的閱讀興趣和品位。這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營造了更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也提升了校園文化品位。綜上所知,通過有效地對高中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也是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
3結語
高中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需要立足校園本身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進行跟蹤指導,使學生閱讀效果最大化。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精神素養,形成更加豐富優秀的校園文化,甚至為本土文化作出貢獻,都有深遠的意義。并且,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要求教師本身具備更高的閱讀水平,才能在指導學生時更有針對性,此舉促進師生共同進步,因此,高中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方法和意義值得不斷探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張定遠.重讀葉圣陶走進新課標[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6
[3]何玉華.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及策略探究[D].黃岡師范學院,2015,11
[4]何玉華.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及策略探究[D].黃岡師范學院,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