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蒙蕾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骨干教師、特級教師、專家型教師評定標準的研究,試圖對我國卓越教師標準的制定能有所啟示,研究發現優秀教師與卓越教師相似之處在于都含有高尚的師德、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恰當的教育行為、高超的教學能力等維度,而卓越教師在各方面的表現更加出色。
【關鍵詞】優秀教師 評估程序 卓越教師標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198-02
一、評估委員會的成員多元化
我國優秀教師的評選程序是:基層組織廣泛醞釀和評議提名;考評委員會進行考評;確立國家、省、市、縣級優秀教師候選人;對候選人全面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審批通過,登記,頒發證書;而就優秀教師考評委員會而言,一般由官員、專家評委及優秀教師組成。基于卓越教師是一群更加優秀的教師,是社會、家長、學生、教師、專家都滿意和認可的教師,故卓越教師的評估委員會應該由上述的各方代表組成。
二、評定標準
(一)“高尚的師德”與“榮譽和成就”
作為卓越教師的師德標準其“卓越”應該首先體現在以身作則的職業態度上。卓越教師不僅要具備敬業奉獻,勤懇踏實的職業態度,還要憑其自身高尚的道德和優秀的品質去影響學生和教師。其次體現在濃厚的職業情感上。卓越教師要樂教適教,不僅要熱愛教育而且要對學生有濃厚的感情,由此獲得的成就感與歸屬感是卓越教師追求卓越的持久驅動力,才會使卓越教師去追求更高的職業目標而不是滿足于現在成功。最后體現在已獲得的榮譽和成就上。
(二)“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恰當的教育行為”與 “實踐智慧”
卓越教師應該具有關注學生及學生發展的先進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及合理評價和組織管理等恰當的教育行為,在這一過程中,班級管理的經驗是促進其理念和行為的形成,進而形成的實踐智慧是卓越的突出表現。其次體現在關注學生及學生的學習,卓越教師不僅要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要關愛學生及關注學生的學習,在了解與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為每位學生的學習找到有效途徑。
(三)“學識淵博”與“獨特的專業知識”
優秀教師被要求有堅實的學科知識、完備的教育理論知識及教育發展有關的前沿知識,在此基礎上,優秀教師還有其他的知識要求。例如河北省骨干教師還被要求參加國家級或省級培訓,成績優異;連續五年,繼續教育考核達到合格及其以上。因此卓越教師的知識體系勢必是淵博的。在扎實的學科性知識、堅實的教育性知識、有效的實踐性知識、豐富的文化性知識和寬泛的本體性知識基礎上,卓越教師是具有對此相關專業知識深刻理解與思考的,并且將其內化到自有的專業知識體系中,形成自我特有的有效專業知識。
(四)卓越的能力
1.“出色的教學能力”與“教學實績”。在教學能力方面,優秀教師中的骨干教師已在市、縣范圍內舉辦過公開課或在校本培訓中做過主講或重點發言和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為教學能力的評定標準;特級教師的要求則更加具體,以湖南省評審標準為例,特級教師的教學能力體現在教學效果突出、教學過程科學有效、教學方式隨時代要求改革、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四個維度。
2.“出眾的課程開發能力及獨立的教育科研能力”與“研究成果的價值及引領他人”。在教研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方面,骨干教師、特級教師和研究型教師都要求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筆者認為卓越教師在教研能力方面應具有優秀教師中研究型教師的教研能力,即出眾的課程開發能力及獨立的教育科研能力,其“卓越”表現在研究成果的價值及對其他教師的引領作用。
3.“高效的指導能力”與“交際和表達”。在指導方面,優秀教師都被要求指導教師數量在1—3名。例如河北省骨干教師被要求至少承擔過兩名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培養工作。專家型教師對指導對象的年齡沒有明確規定,但要求至少含有一名農村教師,且要求取得顯著成果。卓越教師也應被要求指導教師,為發揮其強大的引領作用,這就要求卓越教師有高效的指導能力、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
4.“卓越反思和感悟能力”與“有效的整合能力”。優秀教師中要求具有反思能力的較少,我國骨干教師和特級教師現有的評定標準中并沒有要求,而研究型教師則被要求具有卓越的教育感悟能力和自主的教育教學反思能力,反映在善于從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感悟及課后常常以學生進步與否為著眼點反思教案和課堂行為的恰當性。卻對反思或感悟后的結論與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之間的聯系沒做要求。所以作為卓越教師不僅具有反思和感悟的能力,還能將其結論有效整合到課堂教學行為和教學研究中,以有效提高和改善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結論
通過上面的研究分析,我們發現優秀教師與卓越教師素質標準有許多相似之處,而卓越教師在各方面的表現更加出色,通過榮譽和成就、豐富的班級管理經驗、組織國家教育活動、教學實績、研究成果的價值及引領他人的效果、交際和表達、整合能力所體現。
參考文獻:
[1]王志華.大學生心目中優秀教師的標準[J].教育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