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鳳+杜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239-01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海南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并結合本專業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多層次“卓越計劃”人才培養體系,在創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學校本科發展目標的前提下,整合優質教學資源,遵循工程的集成與創新特性,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為核心,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致力于培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優異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能夠引領未來工程技術發展方向的高級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1-3]。
一、發揮學科優勢
海南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始建于1958年,經歷了天然橡膠教研室、熱帶作物產品加工系及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稱謂的變遷;目前設有海南省特色優勢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主持“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本科專業建設,參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及材料工程2個碩士專業的招生及教學工作。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經歷五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的教學及科研團隊;現擁有農業部天然橡膠加工重點實驗室,海南省先進天然橡膠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加工海南省教學示范中心等科研與教學平臺;注重與地方經濟相結合,以地方產業為依托,始終突現天然橡膠加工、改性和應用方面的教學和研究特色。多年來,為高分子相關產業和領域培養了大批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同時在學科建設、基礎科學研究、科研成果轉化以及學生的科技創新等活動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實行人才培養機制改革
1.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為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優勢和企業資源優勢,本專業在加強現有工程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基礎上,依據行業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充分利用我校行業優勢和資源,建立了豐富多樣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通過簽訂協議、建立組織和項目交流,來保證“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效果”等校企合作形式[4-5]。到目前為止,已與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南中化橡膠有限公司、海南賽諾實業有限公司、海南興偉塑膠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鈞達汽車飾件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琳雄物資工貿有限公司等多家優秀企業建立了校企聯合培養體,采用雙導師團隊制度,學校和企業分別配備了富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導師、輔助教師和現場技術指導,并在逐步健全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的醫療保險等保障措施。由企業專家、院系負責人共同制定卓越班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方向的設置上,依據學科發展指導思想,制定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形成一套具備鮮特色的“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方案。
2.大力開展教學改革
為加強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聘請本專業資深教授為“卓越計劃”創新班開設了《高分子材料科學導論》、《企業生產與實踐》等新生研討課。
課程通過研討式教學與實驗室參觀相結合,在導師指導下開展小組討論,進行口頭辯論和寫作訓練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關注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創新能力、自我學習的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在教學方法上,減少相關教學知識的培訓,通過課堂討論和課后案例分析,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使學生了解現代工程項目的規劃、投資、建設和運行必須考慮哪些問題,卓越工程師應具備哪些素質,通過寬闊的國際視野,扎實的數理基礎,科學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考慮問題、辯證分析問題和切合實際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培養素質全面的拔尖創新型人才。
以“基于卓越計劃培養的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為目標,作為海南大學重點教學改革項目,針對新制定的“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方案,從基礎課到專業課都有意識增加面向實際、面向工程應用的教學內容。大力倡導教師采用問題導向、項目實施、案例教學法授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加強配套教材及實踐教材建設。高分子“卓越計劃”試點班學生選用的教材和課堂教學內容要充分反映相關產業和領域的新發展、新要求;鼓勵和資助教師編寫具有我校本專業特色和優勢的高水平教材,培育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和省市級(及以上)精品教材。
加強科研對教學的“反哺”力度,以科研促進教學。計劃將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級產學合作科研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海南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案例引入課堂教學,優化課堂內容,啟發學生創新思維;依托本專業承擔的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研究項目,建設獨具特色的橡膠、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綜合實踐基地。
進一步加強并完善本科生的科技創新支持計劃。以科研課題為依托,優化本科生科技創新支持計劃,擴大支持規模,完善日常監督與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調動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形成本科生“科技創新-畢業設計-研究生課題”一條龍式的科研路線。
三、推進校企合作
堅持把知識傳授、能力提高、素質培養貫穿于實驗教學始終的教學理念。學校構建了以“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為目標,以仿真實踐教學為特色,以校外實踐基地為支撐,形成了本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
校內實踐教學方面。學校通過資源整合,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起一批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校內實踐基地。學校還依托實驗室建設了一批創新實踐基地,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創造良好條件。
突出科技創新訓練。作為海南省特色專業,實行科技創新,引導學生參與導師及企業科技創新活動,激勵學生結合企業生產,積極參加大學生“挑戰杯”、“節能減排”、“創業大賽”、“環保創意”、 “創新大賽”、“學科競賽知識”等科技訓練及競賽活動,解決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學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1(6):15-18.
[2]段蓉、朱昌平、范新南、陳慧萍、朱金秀、盛惠興,“卓越計劃” 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實踐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4):144-146.
[3]陸坤、李鳳岐、李大奎、郭禾,面向卓越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9):124-126.
[4]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質,創新工程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1(6):19-21.
[5]李琳、陳京京、王杰,面向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產學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66-70.
作者簡介:
余鳳,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