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瑩
摘要:在當前信息網絡化互聯網的新形勢下,網絡是當代大學生開闊視野、擴大交流,更新知識的重要渠道。并且直接影響著高校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心理發展、道德觀念等。大學生毫無疑問地成為了網絡社會的主要關注群體,發現大學生從事網絡實踐活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引導和培養大學生樹立良好的互聯網主體意識和網絡行為成為時代的重任。
關鍵詞:高校;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2日發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報告》顯示,我國2016年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增長率為6.2%,我國網民規模已經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占比達95.1%,增長率連續3年超過10%。而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占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1]。而在全體網民中30%以上都屬于18—30歲的青年;所有18—30歲年齡段的網民中,學生網民占到近45%。面對互聯網時代給人們生活、工作帶來的巨大變化,高校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的強大功能,及時開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的新平臺,做到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2]。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存的問題
(一)缺少專業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當前,互聯網發展十分迅速。大學生是正處在求知欲強、探索能力、實踐能力均超高的狀態,他們從小就開始接觸網絡。 目前高校中從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部分對思想政治教育較為精通但掌握的網絡平臺的知識卻較為匱乏,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缺少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能夠熟練掌握的網絡平臺工具也較為簡單,無法充分利用各種網絡平臺工具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二)虛擬與現實矛盾給學生身心健康帶來危害
網絡世界中人與人的交往與現實社會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交往范圍廣,關系更加平等等優點,可以使人們更好地相互溝通。一進入網絡,就有機會與陌生人相識,并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流,猶如身臨其境。可是,這種虛擬世界雖比現實世界自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際關系的信任危機。
(三)缺乏健康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網絡中的色情、暴力、兇殺、怪異、荒誕等刺激性內容的游戲網站,包括各種垃圾信息、虛假信息、網絡犯罪、網絡黃毒、網絡賭博等內容的各類社會網站、邪教組織網站、反動勢力網站等。惡性網絡環境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對有效的開展教育工作起著極大的阻礙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
近年來,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將網絡和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課外實踐活動結合等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的嘗試,但是思想政治教師專門化、思想政治教材規范化、教育時間集中化、教育對象被動化的“單向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3]。
(五)網絡監管力度不足
部分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而無法自拔,導致大學生的人格發生扭曲,產生思想錯位、行為異常和心理障礙等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提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
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以語言、文字、形象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通過網絡說服教育對象接受你的觀點、主張的網絡語言表達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察能力,通過調查研究抓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的調查研究能力。
(二)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指導和心理咨詢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中出現了各種癥狀的“網絡心理障礙”,有的大學生無節制地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互聯網上漫游、聊天、游戲,耽誤學習,損害身體,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心理異常,包括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紊亂,其表現為上網成癮、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生物鐘紊亂、食欲下降、體重減輕、思維遲緩、社交活動減少等[4]。對此,高等院校的“心理咨詢中心”要開設針對性的心理指導課,讓大學生及時了解“網絡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特別是怎樣預防諸如上網成癮、信息焦慮和人際孤僻等,做到防范于未然,對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網絡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做好咨詢、調適和治療工作,使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能健康地成長,使他們重新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
(三)拓展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互聯網平臺是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互聯網平臺的建設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這就要求高校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時,要突出主題、明確方向,多關注于當下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借機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道德觀念;在形式上不能只局限于建立主題網站,要與QQ、微信等網絡信息互動主流平臺相結合,擴寬信息交流的渠道,實現多形式、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在平臺內容要注意緊跟時下的熱點,對于一些重大、敏感的問題,要立場堅定、態度鮮明,正確引導大學生認識問題、認清形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同時利用網絡平臺有計劃的開展各種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達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
(四)加強高校網絡整體環境建設
重視校園網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技術人員及網絡資源優勢,自主地逐步地設計出有自己特色的應用系統;另一方面,可以引進現成的系統平臺。營造校園網絡氣氛和建立校園特色網站。高校應通過多種渠道培育積極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增強網絡倫理道德觀念,以及在他們頭腦中樹立網絡道德責任意識,使其網上言行符合社會公德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7-01-22.
[2]王和俊.應用型本科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實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9).
[3]朱淑芳.新形勢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20):244-245.
[4]王宏.網絡時代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與對策[J].職業技術,2008(06):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