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榮
美國知名小說家約翰·歐文說:“修改是編輯的靈魂,作為一個小說家,改寫占了我人生的四分之三。”可見一篇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如果學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那么一定程度上就能讓作文水平有所提升。所以,修改策略是學生作文提升的法寶。
一、找準 “立意”
杜牧認為“凡為文以意為主”,意思是決定文章的好壞,最主要是立意。好的立意是文章成功的一半,立意簡明集中就是對文章中心的高度概括。所以,應讓學生明確作文立意的要求:“正確、明確、深刻、新穎”。就“溫暖”這個作文題來立意,想寫出佳作,必須新奇。如何出奇呢?這就要求學生從多角度聯想,對“溫暖”一詞進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從中選擇最新、最佳的角度來立意。如有學生寫母親為自己織毛衣,通過普通的毛衣表現出母親對自己的關愛之情;有學生寫奶奶為自己送饅頭,以饅頭為載體,寄托奶奶對自己的期望與關懷。這些立意都是學生生活中的積累,都是他們的獨特感受,因此作文讀來真實感人。
二、明確“結構”
初中作文一般以記敘文為主,但很多學生都沒能很好地掌握寫記敘文的方法,甚至對記敘文的結構都模糊不清。經常出現交代不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敘事不能圍繞中心;結尾不能點題;主題沒有升華等問題。記敘文結構常見的有四種修改提分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敘事的技巧,避免平鋪直敘,使文章引人入勝,做到曲徑通幽。
1. 線索敘事法。在作文的謀篇布局階段,要有意識的給文章一個線索。就初中生而言,這個線索最好是有形之物,這樣學生易于把握,不會跑題。如學生在寫作《我的生活空間》一文時,以媽媽送自己的一只小布熊為線索,串出媽媽對自己的關愛的事件,從而表達了深厚的母女之情。同樣是寫親情,但因為加入了一個線索元素,文章顯得新穎、耐人尋味。
2. 懸念敘事法。設置懸念是寫作者喜聞樂見的一種寫作形式,它是在文章的某一個部分設置一個疑問或矛盾沖突,可以設置在文章的開頭,也可以設置在文章的中間。懸念設置得好,能吸引讀者始終懷著緊張情緒或關切心情迫切地讀下去,達到民間說書藝人“預知后事如何”的“賣關子”的藝術效果。如學生在寫作《一件讓人感動的事》一文時,寫到一個清潔工清理墻面的廣告紙卻在見到一張紙后并不清理,對此提出一連串的疑問,接著寫另一個清潔工見到那張紙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多處設置懸念,牢牢抓住了讀者的眼球,吸引讀者讀下去。最后才揭開謎底,原來那張紙是尋找失蹤兒童的尋人啟事,表現了清潔工美好心靈,達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藝術效果。
3. 欲揚先抑法。運用這種方法來構思寫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搖曳多姿,達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如學生寫作《媽媽,謝謝你》一文時,先寫了媽媽的啰嗦、嘮叨,再寫因為媽媽的啰嗦和嘮叨,自己下雨天沒有因忘記帶傘而被淋成落湯雞;天氣突然變冷后也沒有被凍著。在巧妙的寫作設計中將自己與媽媽在一起的平凡日常生活寫得妙趣橫生,突出母愛偉大的主題。
4. 前后照應法。俄國短篇小說大師契訶夫談小說創作時說:“要是你在頭一章里提到墻上掛著槍,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開槍。如果不開,那槍就不必掛在那兒。”也就是說,前面寫到的事物,后面要有所交代,上下文要連貫,不能脫節。文章的“照應”一般以首尾照應、對話照應、細節照應、伏筆照應等方式出現。前后照應,能有力地突出文章主題,使文章主題進一步升華。
三、注重“細節”
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要想寫好作文,就要學會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可以用學生感興趣或熟悉的場景來訓練學生刻畫好細節。如例句:羅納爾多帶著球,沖到禁區前,飛起一腳,把球踢進網中。“這一精彩射門動作可分解為四個小動作:接到傳球、繞過對方防守、避開守門員、踢球入網。”經過點撥,學生修改后的句子是:
羅納爾多在中場挺身收腹,接住同伴傳來的一記高球,習慣性地用小腿輕輕地一顛,球魔術般地跳過對方防守隊員的頭頂。他飛速插上,以靈活逼真的假動作,帶球一連繞過對方三名后衛的阻擊,一直沖入禁區,巧妙避開已撲到跟前的守門員,側身起腳,“唰”的一聲,球應聲入網。
只有教師的指導到位了,學生才能大膽想象,大膽去寫,寫出精彩的細節。而教師要引導學生修改好作文,也必須要讓學生多動筆、多觀察、多思考,做一個有心人,掌握將作文“點石成金”的技能。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