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

“學習就是學習如何學習” “教是為了不教”等觀點的提出,揭示的都是教學的本質——為遷移而教。在信息爆炸、科技迅猛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的今天,不同行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對人才的心智技能及后續自我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實際的要求。因此新時代的職業學校教師在教學中更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終身發展的能力。
項目教學法通過在模擬項目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項目學習中自我構建知識的顯著效果而獲得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認可。本文主要介紹筆者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在常規舞蹈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衍生、構建出的一個系列化的“自學自編”項目教學模塊的實施過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改編或創編劇目,模擬設計幼兒園各種教學活動,整合學習內容,使幼師生在掌握舞蹈教學和表演技能的基礎上,逐漸提升幼師專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能力。
一、項目教學模塊的作用與價值
在各類新型教學法中,在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及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基礎上發展建立的項目教學法,以其在認知領域的獨特建樹及有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實際效果在教學教改中倍受推崇。項目教學法擯棄了傳統教學中的許多弊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做中學”,即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個性與認知情況,選擇具體項目主動學習,它模擬具體工作情景,注重學生在項目學習與探究中自我建構知識,注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
隨著新時期學前教育的發展,用人單位不僅要求中職幼師生在舞蹈技能方面會跳善演,而且要求他們能教會編,有較強的活學活用能力。但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設置與教學方式普遍參照的是藝術院校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學前教育培養幼師存在明顯不足。因為這種課程結構重技能,輕運用;重個人提高,輕協作能力;重知識科學系統的傳授,輕知識延伸發展的開創。尤其是幼兒舞蹈方面的表演、教學、創編與組織能力等教學內容的缺乏與不足,使學生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知識在工作中加以運用,常常出現眼高手低,面對具體工作問題卻束手無策的狀況,延長了工作適應期。在職業教育大力突出實用應用技能的背景下,專業教學必須按照“學為所用、學能所用”的原則進行大力改革,因此我們必須要尋求一些特殊的教學途徑,來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舞蹈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筆者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衍生構建出一個系列化“自學自編”項目教學模塊(即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改編、創編劇目,模擬設計幼兒園各種具體教學活動等方法整合學習內容,自我建構出較為完整的實用型、應用型知識體系),它對深化舞蹈教學的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實際運用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在幼師舞蹈教學中逐步推進項目教學模塊
項目教學法教學比傳統教學承擔了更多的學習管理任務,要求學生自我控制學習過程。如果學生缺乏管理自己的能力,他們就不可能成為自主的思考者和學習者。但是,高度認知復雜的學習環境可能讓學生感到不知所措,讓學生在短期內完成管理自己的學習任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學中就應該時刻注意讓學習任務始終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提供一定的“支架”和輔導,同時“支架”應該隨著學生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減或重新組合。這就是說,學生應該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漸提高控制學習過程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筆者認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應有計劃地從課堂內逐步向課堂外發展延伸。
1.調整強化基礎教學是推進項目教學的基礎
基礎教學主要任務是學生建構學科知識體系的元認知,架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框架系統,建立正確的學科價值觀與測評標準,為學生的遷移學習做好原始知識儲備,打下必要的形體訓練和身體能力基礎,為推動項目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首先,在一般的教學課程上,適當減少訓練有一定難度、實用性不太強的形體訓練內容,增加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兒律動、幼兒歌舞、幼兒舞蹈表演與創編技法學習的課程,突出專業核心特點。
其次,在原有教學條件下,盡可能實行分層教學,使得一些愛好舞蹈專業,并且有舞蹈專業特長的同學能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滿足部分幼兒園要求幼兒教師有較高表演能力的需要,而大部分同學則能勝任幼兒園的一般日常工作。
2.任務驅動法是推進項目教學的關鍵
任務驅動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注入式教學模式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在日常教學中,以任務驅動法推動教學的深入,它要求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望,不斷地獲得成就感,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不斷培養出他們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相對于項目教學法來說,任務驅動法的任務要求比較單一,難度較小,比較適合在一兩個自然課時內完成,所以較適用于課堂教學,其方法靈活多樣,例如:
(1)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一定了解和熟悉,那么可以讓學生在課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如學習《小動物模仿律動》,可在課前給每組同學一個任務,讓他們自己想象:用一兩個最具代表性的動作來模仿一種小動物,在課堂上進行表演,然后師生一起根據動作的特點與律動編排的規律,進行提煉和加工合成,最后形成有學生思維成果的新的律動模仿組合。
(2)對于技術難度相對復雜的內容,在課前制定任務,指導學生通過課本、網絡等查閱相關文字或視頻資料,做好相應的課前預習準備。教學時,著重幫助學生正確完整地理解知識要點,并形成自身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再合作學習,共同完成既定任務。而其評價方法應多種多樣,可以分組展示、同學互評,可以師生共評,也可以考試評分。
由此可見,任務驅動法能極大地促使同學們主動探索,在學生們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積極自我建構起新的知識框架,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學習的能力。
3.專業活動完善課程,提高學生創編表演能力
成品舞蹈的學習排練是專業舞蹈學校必修的一門課程,它可以有效整合基礎教學知識內容,提升學生的舞蹈綜合能力和舞臺表演的綜合實踐能力。但是,一般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堂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這個教學內容,因此開發課余時間,讓學生們自學自編舞蹈,進行成品舞蹈作品編排,這樣的一個活動模塊對有效地完善課程內容有極大的促進和幫助。根據項目教學的基本實施步驟,可以進行以下具體設計:
4.綜合活動明確專業方向,提高學生具體工作能力
幼兒園的藝術教育是一種熏陶式的普及教育,幼師舞蹈教學必須加強幼兒園舞蹈教學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指導。幼兒舞蹈教學能力,是結合其他學科創編各種簡單實用、活潑有趣的身體活動和形體表演的能力,組織各種形式的藝術活動是幼兒教師必備的工作能力。因此,在學生舞蹈基礎知識已經掌握較全面、所有專業學科掌握完備的基礎上,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增加一些跨學科的綜合活動,提高學生工作實踐能力。
由此可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項目教學活動與基礎教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二者可以形成有機互動的整體教學方案。它可以使每一名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它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預見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決策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對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等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在舞蹈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推行 “自學自編”的項目教學模塊,讓這種開創性、變革性的教學改革,貫穿舞蹈教學的始終,讓學習者學有所獲、學以致用,受益終生。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