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燁
(河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戶外探險活動參與者的體驗感受、活動效益與對團隊凝聚力影響的研究*
魏燁
(河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研究目的是通過分析參與戶外探險活動者的體驗及感受、活動效益與團隊凝聚力的狀況,進而深入了解對團隊凝聚力的預測力,研究以175名參與戶外探險活動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前后測數據,運用SPSS20.0軟件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前測僅在身體體能、活動技能層面達顯著差異,而在后測方面,皆未達顯著差異;參與戶外探險活動者的主觀體驗、感受、活動效益與團隊凝聚力前后測皆呈顯著差異,后測分值高于前測分值;在整個活動歷程中,對于團隊凝聚力最有預測力的變量,前測是活動技能、身體體能,對團隊凝聚力具有的24.1%解釋變異量,后測是活動技能、身體體能、社交領導,對團隊凝聚力具有的48.1%解釋變異量。
戶外探險活動;體驗感受;活動效益;團隊凝聚力
戶外探險活動主要延續探險活動,是一種在戶外情境中,通過身體參與的體驗學習方式,借探險活動的內容形式來達到教育目的。伍茲[1]認為探險活動的發源、原則和哲學,認為其是經驗教育的基礎,可見探險活動同教育間有高度的關系。參與者通過活動形式使其直接參與具有挑戰、高度探險及新奇成長體驗的活動設計,學習解決人際之間與個人內在關系的能力,達到個人成長與發展的教育目標,當參與過后通常會給參與者帶來生活效能,并且增進自尊、身體能力、自我效能、團隊合作、人際關系、互相信任及團隊凝聚力方面,都有相當的正面勝任感受。因此,研究的動機在了解參與者參與戶外探險活動前后的主觀體驗及感受、活動效益及團隊凝聚狀況,期望通過本研究及結果,提供相關學術研究單位或業務者在規劃活動內容作依據,讓活動項目可以滿足參與者的需求。
1.1 取樣對象
洛陽龍潭大峽谷拓展場、洛陽白云山拓展場內的群體活動團隊。
1.2 研究工具
(1)問卷的制定
問卷參考Hull[2]、Dewey[3]的調研問卷,根據研究需要修訂而成?!吨饔^體驗問卷》由流暢體驗、與他人互動層面構成,各包含5個條目因素;《主觀感受問卷》由快樂、愉悅層面構成,各包含3個條目因素;《活動效益問卷》由生活效能、社交領導、身體體能、活動技能層面構成,各包含3個條目因素;《團隊凝聚力問卷》由層面5個條目因素構成。
(2)問卷信、效度
研究內容有7位體育教師修訂,問卷內容效度較高,各問卷的α系數皆高于0.861,信度符合統計學規則。
(3)問卷發放
在調研地點發放問卷,現場填寫并收回,發放問卷252份,回收222份,有效問卷175份,被調研對象年齡段位于16-52歲之間(男106,女69)。
1.3 研究方法
以SPSS20.0統計分析,主要運用獨立樣本t驗、配對樣本t驗、多元回歸分析。
2.1 主觀體驗前測與后測差異分析
在主觀體驗量表中,流暢體驗層面的前測平均數2.92,后測為3.94,與他人互動層面的前測平均數2.85,后測為3.96,以配對樣本t檢驗前測與后測,結果達顯著差異(P<0.001),如表1所示。
表1 主觀體驗前、后測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
2.2 主觀感受前測與后測差異分析
在主觀感受量表中,快樂的前測平均數為2.68,后測為4.29,愉悅的前測平均數為2.27,后測為3.69,以配對樣本t檢驗前測與后測,結果達顯著差異(P<0.001),如表2所示,此一研究果與Hunter[4]的研究結果一致。
表2 主觀感受前、后測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
2.3 課成效益前測與后測差異分析
在課成效益量表中,生活效能層面的前測平均數為2.63,后測為3.79,此一研究果與過去研究探險教育為題的王蘇光[5]相符,社交領導的前測平均數為3.19,后測為3.67,與過去研究摩爾[6]社交能力結果相符,身體體能的前測平均數為2.90,后測為4.05,活動技能的前測平均數為2.93,后測為3.89,以配對樣本t檢驗前測與后測,結果達顯著差異(p<0.001),如表3所示
表3 活動效益前、后測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
2.4 團隊凝聚力前測與后測差異分析
在團隊凝聚力量表中,前測平均數2.74,后測為4.00,以配對樣本t檢驗來檢驗前測與后測,結果達顯著差異(P<0.001),如表4所示,此結果與過去研究Hunter[7]相一致。
表4 團隊凝聚力前、后測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
2.4 性別變量在主觀體感及受驗、活動效益與團隊凝聚力前、后差異分析
由表5知,在探討不同性別的戶外探險活動者的主觀體驗及感受、活動效益與團隊凝聚力各層面上的前與后差異情形,其能對研究結果做更深入的探討。不同性別在前測的戶外探險活動者的主觀體驗及感受、活動效益與團隊凝聚力的t檢驗考驗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在前測的僅在身體體能、活動技能層面達顯著差異(p<0.05),且男性高于女性,根據調研可知,男性在計劃活動流程中,要預感自己在體力及活動動作方面,所做工作要比女性或其它人多。不同性別在后測中皆未達顯著差異,說明運動后,在測試的內容上都感覺到同樣的效果力度。
表5 不同性別在各層面的前、后測獨立樣本t檢驗
續表:
2.5 參與戶外探險活動在主觀體驗、主觀感受、活動效益對團隊凝聚力前、后測回歸分析
2.5.1 主觀體驗、主觀感受、活動效益與團隊凝聚力的前測回歸分析
參與戶外探險活動的成員在主觀體驗、主觀感受、活動效益與團隊凝聚力為預測變量,以團隊凝聚力層面為效標變量,采逐步回歸分析的結果。由表6可知,投入8預測變量中有2個變量達顯著水平,所以對于參與戶外探險活動者的團隊凝聚力最具有預測力的變量依序為活動技能、身體體能,而上述2個變量對團隊凝聚力具有的24.1%解釋變異量,其中活動技能、身體體能變量層面可解釋團隊凝聚力的變異量分別是19.9%、4.2%。
表6 主觀體驗、主觀感受、活動效益對團隊凝聚力前測多元回歸分析
2.5.2 主觀體驗、主觀感受、活動效益對團隊凝聚力的后測回歸分析
以參與戶外探險活動成員在主觀體驗、主觀感受、活動效益與團隊凝聚力為預測變量,以團隊凝聚力層面為效標變量,采逐步回歸分析的結果。由表7可知,投入8預測變量中有3個變量達顯著水平,所以對于參與戶外探險活動者的團隊凝聚力最具有預測力的變量依序為活動技能、身體體能、社交領導,而上述3個變量對團隊凝聚力具有的48.1%解釋變異量,其中變量層面可解釋團隊凝聚力的變異量分別是37%、9.6%、1.6%。在過去研究中發現,戶外探險活動小團體成員間關系建立,能夠為參與者帶來效益,參與者與團隊成員由相知到熟悉,不僅能夠增進自我肯定,也能維系與他人的關系,而后獲得自我概念與人際互動的正向效益。
表7 主觀體驗、主觀感受、活動效益對團隊凝聚力后測的多元回歸分析
不同性別前測分值僅在身體體能、活動技能層面達顯著差異,男性高于女性,而在后測方面,皆未達顯著差異;參與戶外探險活動者前、后的主觀體驗及感受、活動效益、團隊凝聚力各層面呈現顯著差異,后測分數皆高于前測分數。
經回歸分析發現前測層面對于參與戶外探險活動者的團隊凝聚力最具有預測力的變量為活動技能、身體體能,2個變量對團隊凝聚力具有的24.1%解釋變異量。后測方面,參與戶外探險活動者的團隊凝聚力最具有預測力的變量為活動技能、身體體能、社交領導,3個變量對團隊凝聚力具有的48.1%解釋變異量。
本研究對象以戶外探險活動參與者為主,期望通過本研究及結果,提供相關學術研究單位或業務者在規劃活動時作為依據,讓活動項目可以滿足民眾需求。在本研究中重點針對團隊凝聚力的意涵探討,然而,仍有其它一些戶外探險活動的效益,例如:生活效能、自我概念、自我實現、自尊心、制控觀、人際關系、問題解決能力、團隊氣氛等可供探討,建議后續研究者可再深入探究。
[1](美)伍茲,田慧譯.體育運動中的社會學問題[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11.
[2] Hull.Experience patterns:capturing the dynamic nature of a recreation experience[J].Journal of LeisureResearch, 2009,24(3):240-252.
[3] Dewey J.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Y:Macmillan, 2012:8.
[4] Hunter.Psychologicalstudies of flow[M].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45.
[5] 王蘇光.戶外探險與野外生存[M].蘇州大學出版社, 2011:2.
[6](美)摩爾,李健.戶外游憩[M].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15.
[7] Hunter.Happiness in everyday life:The uses of experience sampling.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3(4):185-199.
The Experience and Activities of Outdoor Adventure Activity Participa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Teams Cohesion
WEI Y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Henan,China)
基金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階段性成果(No:2015BTY018);2016年度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No:162400410263);2014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No:14BTY039)。
魏燁(1978-),山東梁山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